沂源縣張家坡鎮桃花坪村宋以全,今年51歲,智力四級殘疾,喪偶。獨生子宋志明,今年26歲,智力二級殘疾,父子二每人平均是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因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長期以來二人的居住環境非常差,生活品質也很低。但是近一年以來,他們的生活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可喜的變化得益於沂源縣實施的特殊困難家庭照護服務,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山東錦陽養老集團有限公司對失能人員提供居家生活照料。宋以全父子被納入其中,由照護員宋義保到府提供衛生清潔、助餐等,有效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切實提高了生活品質。
博山區博山鎮下莊村70歲的任紀常入住博山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時,患有嚴重的進行性排尿困難疾病,如果不及時做引流手術,將會出現生命危險。中心負責人亓慶良在進行綜合評估後,果斷為老人實施了膀胱穿刺手術。現如今,經過中心精心細緻的護理,老人的身體、精氣神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住進這麼好的屋,俺真是心滿意足。”任紀常激動地説。
這樣的事例在我市還有很多。
據了解,自我市建立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救助機制以來,共認定符合照護條件的各類失能人員1.5萬人,全市7800余名特困供養人員、7100余名低保失能半失能人員,全部納入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救助範圍。
傳統的親友照護方式不專業,不規範,不全面,失能人員生活環境和精神面貌難以有效改善。為了讓特殊困難家庭人員得到更好地照顧,2020年3月4日,市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對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救助的意見》,同年11月10日,我市被列為全省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一年多以來,在市民政、財政部門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全市範圍內逐步探索形成了對特殊困難家庭失能人員“物質+救助+服務”的護理模式。
今年9月26日,省民政廳印發《山東省民政廳關於公佈2021年度全省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活動優秀案例的通知》,我市《建立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救助長效機制 合力打造“淄助你”救助新品牌》榮獲“全省社會救助領域優秀創新案例”,被省民政廳列為國務院大督查迎查工作案例。
“目前,各區縣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已引進山東錦陽養老集團、家豪養老公司以及源泉鎮長壽山醫養健康園等養老照護中心,固定安排了近4000名專職護理員,為全市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提供助餐、助行、助潔、助浴、助醫等專業化居家照護服務。”市民政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對“兩便”不能自理且長期癱瘓在床的失能人員,我市改變以往單一資金救助的模式,通過發放被褥、床單、毛巾及紙尿片等生活必需品和照料護理用品,為特殊困難家庭失能人員提供更貼心、更規範的照料護理。
與此同時,我市還積極開發照護管理服務平臺,對服務對象、服務人員、服務項目、服務時長、服務結果進行資訊採集,形成服務台賬,民政部門作為管理端,可以通過系統數據分析,隨時調閱護理工作進展情況,實現了護理服務全過程閉環式管理。
“目前,我市已在全市建立起特殊困難家庭人員長效救助機制,特殊困難家庭人員享受基本生活照料、在校生教育免補、財政全額承擔合規的個人自負住院醫療費用、節日慰問金4項政策待遇。”市民政局負責人説,截至目前,市及區縣地方財政共投入資金1億余元。其中,為特殊困難家庭失能人員支出照護資金7800余萬元,為6314名特殊困難家庭在校生發放資金2200余萬元,為3769名合規個人自負住院醫療費用人員發放資金320余萬元,為特殊困難家庭中的重度失能人員發放節日慰問金400余萬元。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在加快完善全維度、廣覆蓋的“1+N”大救助體系、提高養老資源佈局、供給、管理一體化程度、社會組織培育、基層治理等方面持續發力。通過研發“e救助”小程式、加快“網際網路+”建設、開發運用養老服務平臺等,進一步提升民政便民、利民服務水準,讓民政服務更便捷、更高效、更貼心、更有溫度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報記者 畢研華 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