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燈會“思考”,按照它的提示可以一路綠燈;城市管理有“大腦”,哪有問題可以精準定位解決;僅憑一部手機,坐公交、逛公園、去醫院全搞定……享受數字化帶來的智慧生活,這在山東已然成為常態。
根據《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20)》和《2020中國數字政府建設白皮書》,山東數字中國省級指數、數字政府建設指數均居全國第三位。山東以開放共用的姿態擁抱數字化,而後者也正為全省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有了“一網通辦”平臺,日照市民于茂娟體驗了一把二手房零材料、無證明轉移登記的便利。臨朐縣村民馬建平借助“鄉村振興普惠金融平臺”,頭天申請貸款第二天就拿到了授信,草莓大棚得以順利擴建。
這些“便利”都得益於我省建成的數據“高速通道”,有了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秒級匯聚共用的數據,政務服務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目前,省級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已實現高頻結構化數據按需匯聚共用。今年上半年“數林指數”評估中,我省公共數據開放位列全國第二,其中數據容量和有效數據集總數領跑全國。
數據的價值在於應用。從應用側發力,我省通過“數用”倒推“數聚”“數治”“數管”,形成“應用—提升—再應用”的良性迴圈。通過開展大數據創新應用突破行動,打造了一批務實管用、群眾認可的智慧應用場景。
“移動端政務服務總門戶‘愛山東’App註冊用戶已突破7000萬,省市兩級高頻服務事項全部實現‘掌上辦’。”省大數據局副局長顧衛東表示,數字化已成為山東政務服務的重要標簽。
山東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培育了一批“算量+演算法+算力”特色大數據企業,同時實施智慧化綠色化技改工程、工業網際網路“個十百”工程等,賦能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各種新模式、新業態加速涌現,數字“興業”成效突顯。我省累計認定省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115個,帶動上雲用雲企業26.9萬家,各類智慧農業應用基地達232個,網路零售店舖增至171.2萬家。2020年山東數字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成為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
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的同時,山東加快佈局數字基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目前,山東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0萬個;建成各類數據中心204個,在用標準機架數超過23萬。
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興盛社區,滿是“智慧”氣息:小區出入口的智慧門禁系統能夠高清識別人車資訊;300余個智慧煙感報警器對火災線上智慧監測預警;社區內智慧路燈除了照明還能提供無線網路……
這樣的智慧社區是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縮影。從2019年10月推動開展新型智慧城市省級試點,山東分三批先後將16個設區市、76個縣(市、區)納入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範圍,市級覆蓋率達到100%,縣級覆蓋率達到72%。各試點市縣結合本地實際,開展“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創建工作,構建“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格局。
“同步發力城鄉協同發展,我省開展數字鄉村建設試點,打通智慧便民‘最後一公里’。”省大數據局規劃發展處處長盧修名介紹,今年年底前省級支援建設300多個各具特色的智慧社區(村居),為全省積累經驗。2025年底前,全省開展智慧社區建設的社區超過90%。
(大眾日報記者 張文婷 通訊員 馬唯碩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