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色文化遺存的名錄管理,到設立保護責任人制度,再到打造紅色旅遊品牌,展開紅色旅遊,山東多地在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方面積極探索新路徑。2020年11月27日,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並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這也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
記者注意到,《條例》創設了名錄管理制度和保護責任人制度,適用於包含相關文物、烈士紀念設施在內的所有紅色文化遺存。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紅色文化遺存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推動資訊共用。並要求建立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名錄製度。
聊城陽谷縣是革命老區,現存革命舊址與遺跡三十余處, 其中省級革命文物3處,即坡裏暴動舊址、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指揮部舊址和陽谷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在建立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名錄管理制度方面,陽谷縣已完成對紅色文化的調查、收集,正在整理建檔。在保護責任人制度方面,陽谷縣明確保護責任人按照紅色文化遺存的産權歸屬來確定,保護責任人履行巡查保養、維護的義務,目前,正在認定文保單位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制度。
《條例》中指出,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整合研究力量,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加強對沂蒙精神等紅色文化的研究,挖掘其歷史意義、精神內涵和當代價值,推出優秀研究成果,為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提供理論支撐。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鼓勵和支援沂蒙精神等紅色文化題材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廣播電視節目、電影以及出版物等的創作生産,堅持正確導向,突出社會效益。
作為沂蒙精神的發源地,臨沂依託革命文物,建立了18處黨性教育培訓基地現場教學點,累計承接各類班次5200多個,培訓幹部32萬餘人次。今年以來,更有大批省內外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社會團體到沂蒙革命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擴大了沂蒙精神影響力。
在以往推出《沂蒙情》《沂蒙紅崖》《沂蒙組歌》《趙志全》《崔家溝》等大批精品劇目的基礎上,2021年,臨沂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繼續加強沂蒙精神題材文藝作品創作,計劃創作推出京劇《燕翼堂.浮厝》、舞臺劇《沂蒙百年》、兒童舞臺劇《沂蒙媽媽》等一批優秀紅色舞臺劇目,組織開展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系列活動,組織沂蒙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流動博物館”進學校、進工廠、進軍營、進社區、進農村、進機關“六進行動”,讓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在黨史學習中重新感悟“沂蒙精神”。
此外,紅色旅遊也成為山東紅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條例》中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旅遊,完善道路交通、資訊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文化消費,助力鄉村産業振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旅遊品牌。
在聊城,孔繁森同志紀念館打造了“紀念館、孔繁森故居、孔繁森紀念園”三點一線紅色旅遊聯線。紀念館在保留原有戶型和舊門窗的基礎下,對孔繁森故居重新進行翻修,屋內至今陳列著算盤、筆電等孔繁森生前學習用的工具以及床、櫃子、桌子等生活用品。此外,還在故居舉辦了“繁森小院聽家風”系列活動,製作了20多塊展板,回顧了孔繁森同志的家風故事、光輝事跡,聽者無不動容,成為紀念館弘揚英模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故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臨沂,已經成功舉辦了“沂蒙紅動中國”第五屆山東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臨沂分會場)暨長三角百萬車友自駕遊沂蒙啟動儀式、“百家旅行社、百家媒體走進沂蒙山踩線”、臨沂市全面對接長三角招商旅遊推介會等活動,推出了十大紅色沂蒙自駕旅遊精品線路。下一步,臨沂還將繼續實施紅色景區品質提升行動,鼓勵引導紅色景區豐富展陳內容、增設體驗項目、提升服務品質、組織舉辦紅色講解員培訓班、紅色講解員大賽等活動,不斷提升紅色景區講解員業務水準。(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聊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