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6月4日訊 農村大量閒散資源利用程度不高,發包出租不規範,造成集體資産流失。如何有效解決這一現象?依託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河東村在清産核資尤其是清理規範合同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
作為全國100個國家級試點區縣之一,淄川區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在“高點定位、科學謀劃、精心組織、穩妥推進”的節奏下正步履鏗鏘。清産核資作為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淄川區也是開展的有聲有色。
“村集體收入一下增加了120多萬元,欠了許多年的土地租金都補上了……”河東村的村主任王東説起話來越來越有“底氣”——這“底氣”來源於通過清理規範合同,村集體每年新增的120余萬元的收入。
河東村現有1366戶、3735人,在當地是一個比較大的村莊。去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後,王東等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上任,當時村裏可謂一窮二白。令人費解的是,村集體資産不是沒有,而是長期以來,作為村級組織“金飯碗”的農村資産資源未被盤活,許多資産資源被低價承包甚至無償使用,承包合同有的是口頭合同、遺失合同等“五花八門”,成了一筆糊塗賬,造成集體利益受損,引發群眾不滿。
既然“舊賬”糊塗,那就從全面排查、摸清家底開始。河東村找準突破口,決定迎難而上,按照“分類分批、先易後難”的原則,紮實有效地推進合同清理工作。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河東村多次召開村兩委會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對合同清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認真梳理研究,做好預案;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堅持依法依規按照民主程式決策,進行公開公平公正操作,廣泛徵求意見;多次與合同相關人員座談,發放明白紙,相互交心等,贏得他們的理解與認可。
村民王世斌1997年通過公開拍賣取得了原西煤井大院1400多平方米的租賃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産權。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每年每平方米1.5元的租賃費一直沒兌現。在這次清理規範合同中,王世斌積極與村兩委溝通,主動補交了20年的土地租賃費43740元,並重新與村兩委簽訂了一份20年的租賃合同。“今年的2187元租賃費已經交到村裏了。以後每年一交,感覺自己心裏踏實多了。”王世斌説到。
無獨有偶,村民王剛1997年從自己叔叔手裏轉過來20多畝的林地,由於當時種植的蘋果不值錢,王剛就開始在林地裏養豬,現在養了六七百頭,還種了核桃樹和綠化樹,成了村裏的種養大戶。可由於當時的林地屬於長期無償使用,所以多年來王剛一直也沒有向村集體繳納任何費用,對此村民們也是頗有微詞。通過清理規範合同,王剛現在與村裏簽訂了20年的租賃合同,每年交給村裏1萬元的租賃費。
“我們從維護合同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出發,誠實守信、公平合理地處理經濟合同清理中發現的問題。對當前能夠解決的問題,積極採取措施及時處理;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民主、協商等方式予以解決。對原村集體一次性拍賣的閒置資産,依據當時的價款收取土地租賃費,以保障合同原承租人的合法權益。對當時拍賣無償使用的土地,自2018年開始簽訂合同,進行有償使用。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對口頭合同、遺失合同、顯失公平等7類合同依法依規進行清理規範。光林地合同就規範了24份,還對14處較小的企業,重新進行了土地丈量,現已重新簽訂了9份合同,目前共清理規範合同54份,催收拖欠村集體土地租賃費1206360元。”王東介紹。
“河東村在清理規範合同方面可以説是全鎮的一個縮影。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中,我們羅村鎮把清産核資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而把清理規範合同作為清産核資的重中之重,以此來摸清家底。通過聘請專業人員精心指導、穩步推進,目前已規範合同265份,村集體增收535萬元,通過清理規範合同,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支援,也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村鎮鎮長李建華説。
集體資産處置公開公正,老百姓的“氣”順了。守著“金飯碗”卻沒飯吃的尷尬消失了,幹群關係不和的鬧劇不再上演了……日益富饒美麗的河東村,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推動下,讓村民們充滿了集體榮譽感和幸福感。(張靖浛 閆盛霆 仇慧清)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