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山東萊州:陸海統籌呵護渤海

稿源時間:2018-08-27 14:58:07  文章來源:中國網新山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摘要】本網從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微信公眾號“東嶽客”獲悉,8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生態週刊》專欄中,以《山東萊州整治入海污染,建設濱海濕地,發展生態漁業——陸海統籌呵護渤海(綠色焦點·怎樣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⑤)》為題,對山東鐵腕治理非法排污、開展海岸帶整治修復、努力形成良性迴圈的漁業生態系統的做法進行了報道。

  中國網新山東8月27日訊 本網從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微信公眾號“東嶽客”獲悉,8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生態週刊》專欄中,以《山東萊州整治入海污染,建設濱海濕地,發展生態漁業——陸海統籌呵護渤海(綠色焦點·怎樣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⑤)》為題,對山東鐵腕治理非法排污、開展海岸帶整治修復、努力形成良性迴圈的漁業生態系統的做法進行了報道。

人民日報點讚山東萊州:陸海統籌呵護渤海

  以下為報道全文:

  山東萊州整治入海污染,建設濱海濕地,發展生態漁業

  陸海統籌呵護渤海(綠色焦點·怎樣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⑤)

  本報記者 潘俊強

人民日報點讚山東萊州:陸海統籌呵護渤海

在萊州灣海洋牧場,海上網箱養殖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前提,有序進行。(資料圖片)

  夏日炎炎,山東萊州市海監大隊的隊員們又要去巡邏了。碧海藍天間,陽光熾烈,隊員們的皮膚黑得發亮。“我們巡邏的重點,是對非法盜採海砂、休漁期非法捕魚進行打擊。”一位隊員擦著額頭上的汗水,對記者説。

  渤海海域的萊州灣,海岸線長319千米,處於海域灣區,海水對外交換能力差,是渤海河口海灣綜合整治的重點之一。近年來,萊州把萊州灣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作為不可逾越的生態底線,陸海統籌,多措並舉,努力讓萊州灣更藍。

  鐵腕治理非法排污,三級河長守護15條入海河流

  廢塑膠加工一度是萊州市沙河鎮的支柱産業。這一産業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在沙河鎮發展,加工業戶最多時達2400余家,從業人員達3萬人,涉及41個村莊。“工藝落後、無序發展,污染了生態環境。”曾經從事廢塑膠加工的張志璽説,當時整個鎮子都瀰漫著塑膠味,晚上不敢開窗睡覺;地下水不敢喝,要從外面拉水喝。

  “白沙河流經沙河鎮,最後匯入萊州灣。”沙河鎮鎮長王學源告訴記者,2016年初,他調入沙河鎮,下村調研時發現一些村莊廢塑膠“垃圾圍村”,沖洗廢塑膠排出的廢水流進了白沙河,有些廢棄的塑膠也被倒進了白沙河。一旦遇到豐水期,污染全都會衝到海裏去。

  整治廢舊塑膠加工行業,勢在必行。2017年,萊州對全市1769家廢塑膠加工業戶全部取締。如今,在沙河鎮廢塑膠行業綜合整治指揮部旁邊,還堆放著數千台廢塑膠加工設備。“這些都是當時收繳上來的。”王學源坦言,“當初辦這事很難,畢竟是要砸掉一些業戶的‘飯碗’。”

  萊州市鐵腕治污,對廢塑膠加工企業斷水、斷電、清設備、清原料、清産品。隨後進行垃圾清理、沿河綠化、河道清淤,改善白沙河流域生態環境。對於整治行動,張志璽當初有些難以接受,不過,現在看到改善了的環境,喝著地下打上來的清水,他理解了。

  污染環境的“飯碗”不能端了,不過,新的産業開始涌現。王學源介紹,沙河鎮大力引進機械加工項目,探索建設高端塑膠生産基地,幫助村民端起新的“飯碗”。目前,投資15億元的高鐵防水板材項目已經落戶沙河鎮。

  萊州有15條河流流入萊州灣。為落實管護責任,萊州建立了市、鎮、村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共設立市級河長13人,鎮級河長44人,村級河長662人。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實施重點流域治理、涉水環境綜合整治和清河行動。”萊州市水務局局長王希林説,2017年以來集中開展了白沙河、南陽河、珍珠河三條流域綜合治理,共投入資金約4200萬元,完成河道清淤約2.5萬米,封堵排污口30多處,清理取締64家污染養殖戶。

  “萊州有3家經上級部門審批的排污入海企業,我們線上實時監控,定期檢查,確保往海裏排放的廢水都達標。”萊州市環保局局長姜旭東表示。

  開展海岸帶整治修復,打擊非法盜採海砂行為

  萊州境內河道縱橫,自然濕地類型多、面積大。除了發揮好近6萬公頃自然濕地的作用外,萊州還著力建設人工濕地約1.35萬公頃,讓河流塘壩以及入海的淡水水質更好。

  在萊州灣畔,記者看到,近海陸地濕地,不少都栽植了蘆葦、蒲草等。“濱海濕地是海陸之間寬闊的生態過渡帶,具有涵養水源、降解污染、凈化水質、護岸減災的功能,能提供生物棲息地、維護生態平衡。”在濱海濕地項目現場,王希林對記者説。

  這裡的橡膠壩分隔開了海水與淡水,河流上游來水,由攔水閘攔阻,先進入濕地,實現水質凈化後,再流入萊州灣海域。濕地的蓄淡壓鹹作用,將會逐步改善周邊區域土壤高鹽鹼現狀,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今年7月,萊州虎頭崖海岸帶整治修復工程項目完工。修復後的海岸帶乾淨美觀,而兩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樣子:私人養殖池佈局混亂,海灘臟亂差。該項目共建護岸700米,岸灘清理面積約3.4萬平方米,改造11個養殖區排水井,養殖區排水管道改造長度約1000米。通過整治,改變了海岸帶的面貌,降低了漁業活動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同時也防止了海水倒灌、海岸帶侵蝕等生態問題。

  萊州淺灘海砂資源豐富,是萊州灣特産梭子蟹、對蝦、大竹蟶等海洋生物的絕佳棲息場所。前些年,由於市場需求和暴利誘惑,少數不法分子開始在萊州淺灘海域進行非法盜採海砂。

  “盜採海砂嚴重破壞海洋生態,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萊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王風珠表示,盜採海砂極易引發岸線倒退、海水倒灌等地質災害,對萊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很有可能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

  近幾年來,在打擊非法盜採海砂行為的過程中,執法措施簡單、執法手段軟弱、執法力度較輕等問題逐漸暴露。“單純依靠罰款的行政執法手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非法採砂問題。”王風珠介紹,在找到充分法律依據後,萊州將非法盜採海砂行為納入刑事犯罪予以立案查處,對盜砂分子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近年來,萊州將查扣的盜砂船隻全部移交司法機關,刑事拘留盜採海砂違法者80余人,這極大提高了違法者的違法成本,有力震懾了違法行為。目前,非法盜採海砂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在萊州市所轄萊州灣海域內基本絕跡。

  努力形成良性迴圈的漁業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

  7月25日,在萊州明波水産有限公司增殖放流處,35萬尾魚苗被放流到萊州灣中。指著這些從海邊漸漸遊走的小魚苗,王風珠説:“這有利於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僅回捕放流品種一項,可以為漁民增收9000多萬元。”

  萊州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努力形成良性迴圈的漁業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近3年來,萊州海洋漁業部門已經放流斑石鯛、中國對蝦、梭子蟹等苗種12.4億單位。

  萊州在今年的增殖放流中,增加了大葉藻等藻類品種,為魚類生長營造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王風珠説:“藻類在海裏生長,能夠吸收海裏的氮、磷等物質,對海洋生態環境系統穩定意義重大。”

  萊州還投放人工魚礁,打造適合海洋生物生長棲息的生態場所。萊州明波水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升介紹,他曾做過調查,人工魚礁區生物資源量為未投礁區的2.6—3.2倍,能夠集聚牡蠣、三疣梭子蟹等,礁區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索餌、産卵、育幼的場所,有利於增加萊州灣作為黃渤海天然産卵場的作用。

  萊州正在大力發展工廠化迴圈水養殖,讓養殖業更綠色。記者在明波水産的養殖車間看到,各類海魚在一個個水池中游動。“這些水用於養殖以來,基本上沒換過。”李文升説,通過生物過濾、紫外線殺菌等工藝,可以實現養殖用水的迴圈利用。據測算,與傳統流水養殖相比,這種養殖方法節水90%、節能近70%,減少廢水、廢氣排放量90%以上。

  針對近年來萊州灣區域灘塗無序養殖增多、大規模改造沿海環境的情況,萊州科學劃定、合理佈局各類養殖功能區。堅持溯源導向、源頭管控,嚴格控制灘塗養殖用海審批,自2016年以來再未新批灘塗養殖用海項目,從源頭上把住灘塗養殖用海關口。查辦非法圍填海行為16起,查處非法佔用海域面積600畝,今年5月底已全部拆除,並恢復了海域原狀。

  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萊州灣生態監控區,海水中酸鹼度、溶解氧、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等監測指標,均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化學需氧量和無機氮等監測指標,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站位比例為99.1%和30.8%。萊州灣海域內監測到浮游植物34種,以硅藻類居多;浮游動物41種,略高於去年同期;生物多樣性指數與去年同期基本一致。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