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中國儒家傳統禮儀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濟召開

稿源時間:2018-04-17 13:04:52  文章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摘要】4月15日,“中國儒家傳統禮儀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大眾報業集團山東新聞大廈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山東省城市文化研究會主辦,山東省城市文化藝術管理研究會副會長、濟南大學商學院王玉教授主持。

  中國網山東4月17日訊 4月15日,“中國儒家傳統禮儀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大眾報業集團山東新聞大廈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山東省城市文化研究會主辦,山東省城市文化藝術管理研究會副會長、濟南大學商學院王玉教授主持。

“中國儒家傳統禮儀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濟召開

  山東新聞大廈董事長、總經理支英珉博士首先代表山東新聞大廈向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到來致歡迎辭,他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正呼喚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全球呈現和世界優秀文化的中國體驗。他從三個維度簡單介紹了山東新聞大廈近年來開展的新文化産業模式探索,提出了聚合力經濟背景下具有生態思維的文化主題酒店新理念。

  濟南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葛金田教授從經濟學專業的角度,整合資金流、物流、資訊流和人口流動等要素內涵,提出的“文化流”新概念得到與會人員的廣泛認可。他指出,資源整合模式創新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儒家禮制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將會為未來國際社會中競爭日趨激烈的文化産業經濟注入強勁的民族核心競爭力。

  濟南大學社科處處長張守鳳教授結合個人工作經歷,借助當前涉外交流活動實例,詳細闡述了孔子學院教學工作從語言學習向文化學習跨越的發展瓶頸所在,並就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和高校科研文化的營造與實踐同其他在座專家展開了討論。

  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丁汝燕教授倡議把儒家傳統禮制搬上舞臺、走進千家萬戶,“以漢服為代表的儒家傳統禮儀文化回歸,需要每一位藝術人對於直觀、方便、立體、多姿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不斷的努力探索。”

  濟南大學商學院王玉教授強調,中國作為禮儀之邦,以傳統禮儀為基體的禮制社會包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她指出當今儒家禮儀文化的回歸形式亟待轉型,博物館式的靜態呈現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人們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嚮往需要,以巡迴表演為例的動態傳承方式能更充分演藝出活化的傳統文化,將更具傳播力和影響力。

  隨後,濟南大學美術學院服裝系主任鮑懷敏副教授,山東師範大學商學院張紅英副教授及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數字媒體系主任、孔子第76代後人孔令強副教授就“古漢服禮制的發展和‘華服日’的確立”“儒家傳統禮儀與孔子學院的深層次文化挖掘”“儒家傳統禮儀的現代傳承與轉化”和“孔子家禮的藝術表達與呈現”等話題分別發言。

  會議研討中,山東省音樂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歌舞劇院黨委書記、院長王彬林代表演藝界發言。他充分肯定了此次學術研討會的時代厚重感和推廣儒家傳統禮制的重要意義,並表示山東省歌舞劇院積極提供搭建傳統禮制活動開展所需平臺,願意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回歸和融合,進一步增強和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國際話語權。

  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社會與文藝理論家孫梽文做會議最後總結發言,他高度評價了與會人員的精彩發言和深入探討,從文化自信和民族復興的角度再一次闡釋了儒家傳統禮制在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回歸和傳承事業中的突出位置。他充分肯定了各位專家代表前期在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過程中對於儒家禮制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等領域所做出的積極努力,並對下一步系列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期望和建議。希望與會的各界人士牢牢把握住“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等戰略契機,探索儒家傳統禮制文化産業化推廣,繼承併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作出更大貢獻。

  本次“中國儒家傳統禮儀文化”學術研討會匯聚了來自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高校研究人員、媒體工作者和演藝界人士,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回歸背景下儒家傳統禮制的繼承和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以儒學為代表的家禮所蘊含的自身和諧、社會秩序構成和諧、與自然-社會-文化系統相和諧的創制理念,具有超時空的價值,在人類自身與自然關係緊張的今天愈顯重要。本次研討會理論聯繫實踐,思路獨特,創新性強,為中國傳統禮制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出新動能和新活力提供了新視角與新思路,對進一步推動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回歸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