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應落雨何故少甘露?
一朝煙火去,只赴故人期。”
國學經典課堂上,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的學生正抑揚頓挫的吟唱自己創作的平起五言絕句。不知情者會以為這是上的音樂課,把經典詩詞唱起來,這就是該院“不一樣”的傳統文化課堂。
“卓爾不同”的傳統文化課程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自 2010 年以來潛心研究傳統文化育人工程, 創造性地構建出一套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模式。學院聯合中國孔子研究院,集中編寫了 8 本傳統文化系列教材。全國以數千計的職業院校都在編寫傳統文化校本教材,他們有與眾不同?
他們的“不一樣”是全國首批全面開展經典吟誦教學的高職院校, 學院探索性地把吟誦引入傳統文化課堂教學。
國學經典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是曾經鮮活生命迸發出來的智慧之光。優秀詩詞歌賦濃縮了漢語的韻律詞章義理之美,寄寓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品悟,在品悟中傳承,在傳承中涵養。
“朗朗書聲”是普遍出現在大中小學課堂裏的聲畫,他們打破常規——讓經典與歌聲迴響在大學校園和教室。
學院的傳統文化課,不僅講授國學經典,而且教學生們學習吟誦, 還要掌握吟誦規律,“平上去入、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義行調”的規則,通過吟誦讓學生熟悉中國音律,理解詩意,深化學生記憶。
國學經典課堂上,每學習一首新詩、一篇新文,便為學生錄製視頻,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錄製好的視頻放發佈網上,方便學生學習比較。機電工程學院的學生張心陽説:“每週都盼著上國學經典課。上課前肯定要梳洗打扮一番,因為每次上課都跟錄製個人 MV 似的,充滿了儀式感,我們的吟誦視頻被放到了學院吟誦資源庫裏, 參與其中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我們的詩》——不負青春的華章
吟詩、背詩不是目的,而是教學手段和教育過程,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自己作詩。課上學習創作古詩,學生們激爆發出來的興趣和才華超乎想像,職業院校的學生不僅“匠心獨運”,還有“文化情懷”,通過教育,沉澱在他們身體裏的中華優秀文化基因被激活,學生們在寫詩中找到了自信。學院專門籌集經費為學生們出版了詩集——《我們的詩》。
建築工程學院學生董夢凱是本屆詩詞創作大會的“詩詞小王子”。如果不是因為吟誦作詩,他的同學朋友可能都不知道這個整天拿著測量器、繪圖儀的小夥子,竟然有這樣的文雅才華。經典吟誦課喚醒了他的文化認知,激活了他的文化基因。
董夢凱在課業結束時説:“特別感謝我的國學老師教給我們吟誦, 增加了我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在我們這裡上學讀書就像在綜合類大學一樣,帶給我們的是更寬高遠的眼界,更開闊的人生格局。”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經典吟誦”項目已入選山東省高校思政工作十大建設計劃中的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項目。學院在非物質文化遺産教育基地中專門設置經典吟誦工作室,以打造精品吟誦課程,編撰吟誦教材,整理吟誦典籍,採錄吟誦老人,錄製吟誦共用資源課,建設經典誦讀資源庫。
學院積極建設“傳統文化全覆蓋”工程,“萬名學子誦經典”工程,“聖地之光”校園舞臺劇工程,均獲省級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積極申報國家藝術基金。
2016年山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在中華經典誦讀大賽獲得三等獎。2017年首屆中華吟誦大會學院兩名教師分獲一等獎、二等獎,並被選為全國吟誦大會山東地區代言人。目前,在山東省語委辦專家指導下,由學院國學吟誦骨幹教師組成的私塾吟誦老人採錄小組,已深入到濟寧縣區城鄉採錄多名私塾老人,采風實況被山東省教育廳網站和中新網推出專題報道,引起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和社會關注。
“不落巢臼”的課程設置
很多人覺得難以置信,在一個以光伏發電、機電工程、建築設計等為核心專業的理工科職業院校,竟然開設有甲骨文、古代針灸、陰陽五行養生學、武術、《周易》風水學、水滸傳人物形象解析等等獨出心裁的人文課程以及大量非遺項目技藝傳承課程。學院共開設22門優秀傳統文化必修和選修課程,教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教學內容和教學風格豐富多彩,讓學生們目不暇接直呼過癮!
在學院所有專業教材建設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翻開校本教材《會計專業文化》,會發現這本教材有點“不一樣”,很多引經據典,例如講到夏朝為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開啟了奴隸制國家財計的先河,算盤自從發明之日起,用了幾千年仍然是財會利器;會計專業的職業準則就是誠信、守則、縝密、善管。再看校本教材《建築工程裝潢設計》,讓學生體會古代建築中“天圓地方”、“陰陽五行”的精神,建築是會説話有溫度有故事有文化屬性的空間……這便是學院編寫的11大類《專業文化與職業規範》系列教材,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在專業培養中注入“君子人格”等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現代專業與傳統文化相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打造非遺基地 培養現代傳人
迎面是保藏儒家經典的魯壁,畔池裏轉著“既如車輪轉,又若川虹飲”的水車,這便是學院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教育傳承發展基地,佔地5000平米,分為四層樓。以“文化濟寧”為主線,分水之韻、儒之源、匠之魂和墨之香四個篇章。集中展示了包括儒家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漢碑文化、工匠文化、傳統書畫等具有濟寧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
館內設置21個“非遺大師工作室”和技藝館,特聘全國知名的濟寧籍名師名家和非遺傳承人進駐學校成立工作室帶徒授藝、創作研究;並採用廣泛推動+重點培養的方式進行非遺技藝傳承實踐,打造“體驗式”傳統技藝學習平臺,普及傳統技藝認知,創新“非遺大師+現代學徒制”模式,為名師尋“高徒”,搭建傳統技藝傳承新平臺。面向全院學生開放的課程,每學期設置36個學時,2個學分。建立學徒跟蹤回訪制度,在學徒結業後,組織技藝大師定期對學徒進行回訪考核,指導學員們開設工作室、開發新産品,鼓勵、支援學員參加省內外交易會、博覽會和各類非遺宣傳活動。
“圈粉”海內外 讓外來的“和尚”也愛念中國的經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2011年教育部思政司社科研究中心在學院召開“全國高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向全國高校推廣學院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經驗。2016年和2017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全球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學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典型案例向世界推廣。
傳統文化教育已成為學院文化育人走出校門走向世界的一張靚麗的“學院名片”。學院每年舉辦國外留學生來華“校園孔孟文化節”,在英國、澳大利亞、南韓等國外合作高校開設“孔子課堂”,舉辦職業教育國際高峰會議,“一帶一路”推廣“魯班精工學院”。
來自美國春田市、南韓建陽大學、德國梅澤堡應用技術大學、山東公路技師學院、新疆喀什教育代表團等國內外的30余所高等院校來學院參觀,吸引了來自十幾個國家的近200名留學生。在留學生課程設置中,學院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鑒賞和武術納入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每學期不少於36個學時,每門2個學分。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組織留學生參觀三孔、孟府孟廟、魯班故里、尼山書院、水泊梁山等文化景區。在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産基地為留學生舉辦剪紙、中國結、篆刻、泥塑、茶藝、成語接龍繞密碼等培訓班。
來自巴基斯坦的沙克爾自從參觀完三孔以後就深深地愛上了中國的傳統樂器塤,自己在淘寶買樂器買教材自學,現在已經能吹出完整的曲子,他説:“濟寧這個城市不如北京大,山東理工職業學院也不如北大清華有名氣,但是在這裡生活學習,讓我愛上了中國,愛上了中國的文化,我想把這些都帶回到我的國家。”
讓校園述説文化故事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地處儒家文化發源地孔孟之鄉和中國工匠鼻祖魯班故里,學院致力於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作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校的重要戰略舉措,並將其作為提升學校品味,傳播工匠文化,開展社會服務,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2017年學院的“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天工園景區”獲批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山東省首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的大學校園。
校園整體佈局呈現為“國”字,設計細節上更體現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分別建設有和諧廣場、和合雕塑,日晷廣場、追日系統。學院黨委書記許可同志設計理念便是希望學生走在林蔭樹下,大學湖畔,感受到園林設計中蘊含的的傳統文化內涵,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中述説的文化故事。在傳統文化教育潤物無聲的沁染下,全院師生同舟共濟以校為家,甘願做校園中的一棵樹,為學院建設添磚加瓦。
“勞動光榮、技能寶貴、文化傳承,創造永恒”,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本著“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特色辦學,職教報國”的信念,培養新時代具有君子人格的大國工匠。採取各種教育手段,讓廣大同學能積極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學習中來,勇於創新,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優秀人才作出積極貢獻。(文/溫柔)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