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5月21日訊 5月17日上午,淄博市淄川區般陽路街道綜合文化站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儘管室外細雨濛濛,但絲毫擋不住群眾高漲的活動熱情。趙瓦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寨裏鎮綜合文化站、區實驗小學南校區培訓點、1954陶瓷文創園培訓點……走進淄川區文化雲各個服務站點,文化活動都開展的如火如荼、多姿多彩。伴隨著夏天的喜雨,當天,山東省文化扶貧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設現場會在淄博市淄川區隆重召開。
作為世界短篇小説之王蒲松齡的故鄉、第三批國家資源枯竭城市,2017年以來,淄川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文化作為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的新動能,把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創新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工程——“淄川文化雲”,在公共文化上轉變供給方式、優化産品品質、提升服務質效,有效回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引領社會思想、推進文明道德建設、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淄川文化雲”運作以來,已開展各類培訓10884課時,培訓32萬人次,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歡迎,成為淄川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名片。
資訊時代,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方式都在發生很大變化,也為公共文化服務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淄川區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建設了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淄川文化雲”,融通線上與線下,把全區範圍內的各類文化資源整合起來,進行數字化展示和資訊發佈,為公眾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平臺窗口。群眾只需登陸這朵“雲”,就可以訪問文體場館、預約文體培訓、開展文化交流,享受“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務。
為推動公共文化陣地“接地氣”,淄川區按照“均衡”和“全覆蓋”的思路,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構建“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讓城鄉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在區級層面,投資5億元新建區文化中心、體育公園,包含一系列公共文化場館設施,目前,體育公園已建成投入使用,新的文化中心正在緊張施工。在鎮村層面,重點抓好鎮街道文化站提檔升級、村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同時,還利用閒置學校、企業房屋、農村場院等因地制宜地開闢文化活動場所,鼓勵中小學校操場和音體美教室在“閒時”開放,及時將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等社會文化資源納入其中,快速擴大了文體活動場所的覆蓋面。截至目前,全區已有“文化雲”培訓固定場所178處,城鄉群眾可以非常便利的在居住地附近開展文化活動,接受高水準的專業培訓。
長期以來,政府主導的文化活動群眾不感興趣,群眾的很多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針對於此,淄川區以“淄川文化雲”為載體,精準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有效解決了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結構性矛盾的問題。創新組織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十百千”宣講工程,組建10個宣講團、建設100家宣講站、開展1000場宣講活動,迅速掀起學習宣講熱潮。整合基層文化宣傳思想陣地,創新建立“新時代文明傳習中心”,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文化雲”中,設置書畫、攝影、舞蹈、戲曲等20余個門類的“基礎課程”。特別是針對農民群眾、貧困群眾,積極開展刺繡、編織、月嫂等勞動技能培訓,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支援。“文化雲”中還設置了“百姓點單”課程,群眾可以及時反饋需求。專人及時梳理匯總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安排專業教師前往授課,有效滿足了廣大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通過“文化雲”平臺,淄川區集中發佈全區內的各類文體活動安排,實時顯示送戲下鄉、文藝演出、展覽等活動資訊,廣大群眾可以根據各自興趣愛好,各取所需,及時參與。
文化繁榮發展,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強化保障,也離不開群眾和社會的參與支援。淄川區成立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進一步強化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功能,每個村居明確1名文化管理員。同時,對淄川體育公園、淄川博物館等文化場館,也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和隊伍,加強日常管護,確保正常運作。將“文化雲”建設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區財政每年投入不少於2000萬元,按照“文化雲”培訓每課時100元、各類下鄉惠民演出每場500至1000元的標準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去年以來,先後開展各類活動1500場次。面向社會廣泛招募“文化雲”志願者教師,目前,已從文化、教育、社會組織以及老教師、老藝人、民間藝術家中招募文化志願者500余名形成教師資源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千人的志願團隊活躍在體育公園、博物館等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參與設施管護和秩序維護。一個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共建共用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正逐步形成。(張靖浛 閆盛霆 仇慧清)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