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委黨校“第一書記”:擼起袖子加油幹 打贏扶貧攻堅戰

稿源時間:2018-01-16 11:17:56  文章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萬軍寶 責任編輯:高靜
【摘要】自2016年3月入村以來,市委黨校“第一書記”工作組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鎮村領導的大力配合支援下,堅持以抓黨建促規範為總抓手,在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結構調整、引進小微企業、建扶貧就業車間等方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兩年來共投入項目資金500余萬元,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中國網山東1月16日訊(萬軍寶) 自2016年3月入村以來,市委黨校“第一書記”工作組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鎮村領導的大力配合支援下,堅持以抓黨建促規範為總抓手,在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結構調整、引進小微企業、建扶貧就業車間等方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兩年來共投入項目資金500余萬元,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一、黨建引領 攻堅克難

  工作組到村後,對村裏的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掌握了黨員和班子的情況。針對班子出現的問題,工作組通過深入調研,感覺班子整體是好的,是積極上進的,通過做思想工作、個別談心、徵求意見等方式,宣傳黨的政策,避實就虛,歷史遺留問題不談,家族問題不談,把他們從思想上擰成一股繩,形成幹事創業的合力。組織全村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為每名黨員佩戴黨徽、為每戶黨員家庭製作懸挂“共産黨員家庭”門牌,自覺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加大後備幹部培養力度。發展了1名黨員,篩選了5名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輕人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象,由村支部書記擔任培養人,進行“幫帶“培養。

  發揮黨校理論教育優勢,送教入村,邀請省挂職蘭陵縣委副書記王軍(省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黃秀海為300多名村鎮黨員幹部授課,使他們聽到從“正門”裏傳來的聲音,在魯城鎮挂蘭陵縣委黨校分校牌子,由縣委黨校定期選派教師到鎮授課,使培訓成為常態化,不斷提升幹部的政治理論素質。針對黨的意識弱化,部分黨員思想保守、工作打不開局面的情況,先後組織黨員幹部到蘭陵、費縣、沂南等地考察學習,開闊視野、理清思路。通過送教下鄉活動開展農業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突出手工加工、農業科技等知識,使每個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能掌握 1 項實用技術,實現技術脫貧。

  二、關注民生 心繫群眾

  剛入村時,村裏就提出來,如果兩年的時間把村裏的路硬化了,你們其他什麼事都可以不用幹,等撤點時村民們會敲鑼打鼓給你們送行,村民們對硬化村內道路的願望非常迫切,也是多年來非常期盼的事。通過多次開會協商,反覆研究群眾關心的道路、路燈、改廁、脫貧等民生問題,積極對接幫扶企業,完成了17000平方米的道路硬化,整修了一條生産路,整修積水路口6處方便村民出行。完成改廁125個,改造率達80%以上,改善了生活環境。修建了通村主幹道兩側排水溝,栽植了綠化苗木,美化了墻體,修建了文化健身廣場,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設立了乘涼亭、座椅等。在村內縱橫主幹道、文化健身廣場和其他公共場所安裝路燈70盞。積極到市財政、旅遊、發改等部門,爭取項目和資金扶持,目前,全市旅遊扶貧重點村項目已立項,共5年完成(每年50萬元,共計250萬元)2017年已開始著手打造,這一切讓人民群眾看到了“第一書記”真心為民的態度和決心,真正獲得了群眾和村“兩委”的擁護和支援,為各項幫扶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市委黨校在實施“機關聯村、黨員聯戶”活動中,選派了32名中層以上的黨員領導幹部,每人結對一名村黨員、一戶貧困戶,保證村裏的黨員、貧困戶全覆蓋。為他們發放聯繫卡,把他們當作親戚來走動,保持經常電話聯繫,每季度到他們家拉一次家常呱、聽一聽黨員的意見,問一問貧困戶生活上有什麼困難,每逢重大節日都要去走訪,詳細了解解幫扶對象的生活情況、實際困難和老年人的身體情況,從就醫、就學、就業、甚至鄰里糾紛等方面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當得知村裏八十多歲的老支書臥床不起,生活困難,校領導第一時間送去了慰問金,又同村幹部一起協調民政部門為其辦理了低保。還有一困難戶,老伴去世多年,孫子上高中,無父母照料,學費、生活費都交不起,如果得不到幫助,就有可能輟學,負責聯繫的幹部得知情況後,主動聯繫孩子所在的中學,爭取學校的支援和幫助,經過協調,學校答應給予1000元的生活補助,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

  積極協調對7戶危房進行了改造,使他們住進了新房。當幹部到聯繫戶家中走訪時,他們眼含淚水拉著幹部的手,説的最多的話是“還是共産黨好。我做夢沒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這一輩子也沒有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三、結構調整 脫貧增收

  南魯城村是典型的庫區、礦區村,286畝耕地,每人平均不足4分地,大部分屬於山嶺薄地,工作組面對這一情況,結合蘭陵縣有種植蔬菜的傳統,經過充分調研討論,確定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産業,流轉土地,爭取資金,建設了3個高標準溫室大棚,配套修建了路、水、渠等設施,農戶以土地作價入股分紅,産權歸村集體所有,實現施肥、育苗、栽植、技術一條龍服務,種植戶直接入棚進行日常管理,租金歸村集體,再進行二次分配,分配給貧困戶、低保戶,能帶動貧困戶脫貧。2017年,大棚已收取承包費5萬元,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針對本村地少人多的現狀,工作組主動聯繫,引進了一家投資少、佔地小、無污染的服裝加工企業——嘉玲服飾有限公司。企業註冊資金500萬元,主要生産嬰兒針織內衣,産品出口美國,2016年4月份開工建設,7月份建成投産,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訂單充足,能吸納80余人就業,解決部分貧困戶或其近親屬就業問題。

  投資100萬元建小微企業工業園。由鎮黨委統一規劃,把市派魯城鎮6個“第一書記”村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在鎮駐地南靠近國道附近的一處工礦廢棄地,規劃建設佔地100畝的標準化就業扶貧車間,鎮政府統一組織招標、施工,廠房建成後,産權歸村集體所有,公開對外招標出租,租給經營大戶,租金按投資比例分給村集體,村集體再進行收入分配,鞏固脫貧成果。

  以上項目均著眼于長遠規劃和可持續發展,幫扶工作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贏得了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