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全國現有348個劇種山東28個

稿源時間:2017-12-26 15:44:24  文章來源:齊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紅紅zhanghonghong
【摘要】在中宣部的指導下,此項工作報經國家統計局備案同意,由文化部負責組織開展。經過2年的努力,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12月26日,文化部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發佈普查成果。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15〕52號)要求,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要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在中宣部的指導下,此項工作報經國家統計局備案同意,由文化部負責組織開展。經過2年的努力,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12月26日,文化部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發佈普查成果。

  據文化部藝術司巡視員、副司長明文軍介紹,本次普查的標準時間為2015年8月31日。截止2015年8月31日,全國現有348個劇種,其中分佈區域在2個省區市以上(含)的劇種48個,分佈區域僅限1個省區市的劇種300個。其中山東省現有劇種28個。

  全國參加本次普查的戲曲演出團體共有10278個,其中國辦團體1524個、民營團體(含民間班社)8754個。目前,共241個劇種擁有國辦團體,其中120個劇種僅有1個國辦團體;共107個劇種無國辦團體,僅有民營團體或民間班社,其中70個劇種僅有民間班社。

  關於劇種增減情況,明文軍介紹,《中國戲曲志》未收入,但增補至本次普查名錄的劇種有17個,曾收入《中國戲曲志》,但未收入本次普查名錄的劇種有60個,其中包括山東亂彈在內的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編纂《中國戲曲志》前便已消亡,卻被收入戲曲志的劇種有19個。

  為科學開展普查工作,文化部成立了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同志擔任組長,黨組成員、副部長董偉同志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秘書處(設在藝術司),在福建省藝術研究院成立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辦公室,負責普查工作的日常組織和具體協調。全國31個省區市文化廳(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均成立了省級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本次普查以《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音樂整合》為基本參照,以中國藝術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戲曲劇種認定標準》為劇種認定依據,以國家統計局《全國文化文物統計報表制度》(國統制〔2011〕102號)為報表統計依據,制定了普查的劇種標準、分類標準、數據標準、圖片標準、統計標準等,設計了普查數據表,獲得國家統計局備案文號(國統辦函〔2015〕365號),全套表格由《戲曲劇種數據表》《演出團體數據表》《人才情況數據表》等13個分表組成。在此基礎上,還編寫填表説明,併發布了普查樣本(福建省)。全國普查辦還制定了普查工作規程及工作標準,開發建設了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資訊平臺,用於普查基礎數據的錄入、報送、審核、管理、查詢檢索等。

  截止2017年6月30日,完成全國普查基礎數據復核工作,所有數據正式入庫。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平臺共收入表格111406份、圖片46555張。

  據悉,今後文化部將結合普查基礎數據,加強人才培養和觀眾培育,夯實戲曲發展的根基,貼近時代推出優秀劇目,推動戲曲走向民間服務群眾,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激活戲曲藝術生命力,並不定期組織開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通過普查全面、及時掌握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情況,實現文化行政部門對各地戲曲文化資源的動態化、科學化管理,更好推動戲曲藝術繁榮發展。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