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習總書記辦的,都是俺們盼的”——山東沂蒙山區聽民聲
發佈時間:2017-12-21 08:31: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楊振武 徐錦庚 | 責任編輯:張紅紅

  沂蒙山色。路 軍攝(人民視覺)

  八百里沂蒙,是片紅色熱土。戰爭年代,百萬沂蒙人民擁軍支前,十萬英烈血灑疆場,沂蒙成為中國共産黨的堅強堡壘。陳毅元帥曾深情慨嘆:“我就是躺在棺材裏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時值隆冬,我們慕名而來,既是尋覓先烈足跡,也想同老區百姓嘮嘮,聽聽他們的所喜所憂、所思所盼。

  村民馬金蘭——

  “十九大給俺們吃了定心丸”

  月輪新滿,群山疊巒。在沂南縣常山莊,成片連排樓房,整齊劃一,一色水泥路,乾淨整潔。我們推開一戶院門,女主人馬金蘭笑著把我們迎進屋。

  俺今年53啦,女兒已出嫁,兒子在北京工作。別看俺現在樂滋滋的,要擱以前,可不成。早些年,俺對象打工時,從二樓跌下來摔斷了腿,俺成了頂梁柱,整日地裏刨食,掙不了幾個錢,還落下腰肌勞損毛病,日子緊緊巴巴,是村裏的貧困戶。

  現在好了,有好幾份收入,俺給你們擺擺。俺在村玩具廠上班,每年差不多兩萬元;3畝土地流轉出去,每年租金3000元;俺對象在村“大隊部”打雜工,每年3600元;留下一畝多地,種點花生、玉米、地瓜,毛收入也有4000元。

  俺的工資收入、土地租金收入,地裏再收點,加上俺對象去影視基地客串群眾演員賺的零花錢,勞動力、土地、手藝都能換成票子。前年底,俺家總算脫貧了。

  你們瞧,俺這房子亮堂吧?以前,俺們村在山上,房子都是幹插墻,又矮又黑,坡陡路窄,地裏收點啥,都得靠肩扛。這幾年村莊整體搬遷,瞧這樓上樓下的,住起來真舒服,外村親戚可羨慕啦!

  説一千道一萬,俺們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中央政策好。十九大開得好啊,給俺們農民發了不少大紅包,開大會那天看電視,聽到習總書記講農村農民的事,俺心裏就跟抹了蜜似的,這十九大給俺們吃了定心丸。就拿土地來講,這可是俺們農民的飯碗,以前擔心,土地承包到期後,被收回咋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一聽到習總書記説這話,哎喲,妥啦!俺這心啊,放肚子裏啦!

  俺知道習總書記下過鄉、當過農民,他知道俺們農民過日子不容易。現在總書記想著法子讓俺們過上好日子。跟著這樣的總書記,俺們心裏踏實!

  老退伍軍人李現坤——

  “這五年老百姓得實惠最多”

  隔著一條河,是另一處村落。一陣狗叫聲,院裏的燈亮了,走出的老兩口迎我們進院。男主人叫李現坤,67歲;老伴叫楊貴芹,大一歲。老兩口搬出幾個馬扎,我們圍坐嘮嗑。

  俺有仨孩子,兩男一女,都已成家。本來,俺倆沒啥負擔,可以安度晚年。沒承想,前年,俺得了心臟病,動了大手術,醫療費8萬多元,走大病醫保,公家報銷了大半,差不多有5萬元,這個醫保還挺帶勁兒。可俺倆年齡大了,就那剩下的3萬多元,把俺倆壓趴下了,欠了一屁股饑荒,成了貧困戶。

  老話講,禍不單行。這話讓俺倆趕上了。去年,俺老伴也得了心臟病,比俺還嚴重,動手術花了12萬多元。俺就想,這下子完了,舊饑荒又加新饑荒,這可咋辦?

  沒想到,黨和政府對貧困戶特殊照顧,醫療費基本都給報了,俺們只掏了4000元。這特殊政策真是及時雨!要擱以前,這麼一大筆錢,俺們一輩子也拿不出。俺們打心底裏感激黨,感激政府。

  這些年,中央對老百姓越來越關心,給老百姓辦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特別是最近這5年,老百姓得實惠最多。俺們從來沒想到,農民還會有養老金,俺倆每人每月有100元呢!俺當過9年鐵道兵,架鐵軌、建鐵路,國家也沒忘了俺,每年有1700元補助。俺還是個老黨員,組織上也很照顧俺。

  俺們年紀大、身體差,幹不動重活,紅嫂紀念館給俺老伴安排了個保潔活,一個月900元。家裏還有兩畝地流轉了,每年有2000元。孩子回來也給點,日子過得還行。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幫,這些政策,俺們一個不落都享受到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俺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現在有個新鮮詞兒,叫獲得感。俺們的獲得感滿滿的,對未來充滿信心。

  要説俺們最可心的,還是習總書記成為全黨的核心。這5年來,他是咋領著全國人民幹的,俺們都看在眼裏。為黨為國為民的大事,他一件接著一件幹,一年接著一年幹。俺們也給他點個讚!

  村支書李勇——

  “習總書記辦的,都是俺們盼的”

  常山莊曾是抗戰堡壘村,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夜宿常山莊紅色影視基地服務中心,村支書李勇打開了話匣子。

  俺今年44歲,很早就進城了,先是打工,後來辦廠,在城裏安了家。俺是被“第一書記”感化的。

  從2012年起,村裏先後來了3任“第一書記”,都是省級機關幹部,一茬接一茬,幫村裏搞規劃、建社區,引項目、育産業,抓黨建、強班子。“第一書記”撤走前,瞄上了俺。俺爹是1940年入黨的,覺悟高,説既然組織信任你,你就領著鄉親們幹吧。看到“第一書記”們接著棒為村裏操勞,俺不忍心拒絕,答應回村試試。這一試,再也離不開了,現在已經任職3年。

  別看一個村巴掌大,管好也不容易哩。俺爹説,你能管好企業,不一定能管好村。俺想來想去,就用笨法子,舍得吃虧,不怕得罪人。自打當村支書後,俺把企業交給媳婦打理,她吃了不少苦,沒少埋怨俺。不過,埋怨歸埋怨,她還是支援俺的。也不是每個村民都理解,有從小玩大的發小,提的要求沒滿足,怪俺不講情面,就不再理俺了。有時想,俺管一個村都怪累的,習總書記管這麼大的國家,又要處理國內外關係,多不容易呀!習總書記説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俺達不到那麼高境界,但要向他看齊,就以身許村吧!

  這幾年,有300多部影視劇在俺們這兒拍攝,村裏興起30多家農家樂、民宿、手工藝品作坊、土特産銷售點,有170多人在影視基地就業,時不時還客串群眾演員,既增加了收入,也開了眼界。去年,常山莊整體脫貧。

  本來俺擔心,農村養老、醫保制度還不夠完善,村民年紀大或生病後,容易返貧。聽了十九大報告後,俺心裏踏實多了。習總書記説,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這話,俺咂摸了好幾遍。俺們老區人民跟著共産黨一路走來,覺得共産黨説話算數、辦事牢靠。有了習總書記這樣的承諾,俺還擔心啥?著急啥?共産黨總書記説能辦到的事,肯定能辦到!

  俺覺得,這十九大報告也是一個為民辦實事的清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農民財産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支援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等等,光為俺們農民辦的事就有不少呢!俺感覺,十九大報告句句實在,都説到俺們心坎上。習總書記辦的,都是俺們盼的,老百姓都非常擁護。現在,習總書記帶著俺們繼續前進,好日子會更好。

  十九大定了這麼多好政策,俺一定帶著村民好好幹,把常山莊建設得越來越好!

  老黨員鄭守增——

  “跟著總書記,更加有底氣”

  蒙陰縣孟良崮腳下的後裏村,是中共山東省早期領導人劉曉浦、劉一夢叔侄的家鄉,著名的“紅色村”。村支書劉乃新領著我們,走進一家院落,一位老人笑臉相迎。老人叫鄭守增,71歲,當過26年村支書、5年民辦教師,愛看書看報,説起話來就收不住。

  要問十八大以來,變化最大的是什麼?俺覺得是社會風氣。俺經常看報看電視,俺還記得,十八大之後不久,習總書記就以身示範,深入基層搞調研、訪民情,外出考察輕車簡從,帶頭遵守八項規定。

  八項規定字不多,卻很管用。老百姓説,八項規定管住了一張嘴。就拿俺們村來説,過去,上面來了人,總要撮一頓。其實村幹部很為難,不請吧,得罪領導;請吧,老百姓背後罵你。村幹部受夾板氣。現在好了,有八項規定,不管是縣裏、市裏的,還是省裏、中央的,來村裏只幹工作,頂多是到鎮食堂吃工作餐,村裏實現“零招待”,村幹部也輕鬆了。俺們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吶!

  可俺還是擔心,生活越來越好,那大吃大喝、講排場的不良風氣,會不會死灰複燃?從嚴治黨可不能見好就收啊!可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念頭,更不能當“差不多先生”。這次習總書記在十九大上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前幾天,俺看新聞,八項規定又有了細則,這就徹底把一些不良風氣給鉚死了。黨中央正風肅紀不停歇,看來俺的擔心多餘啦。跟著總書記,俺們心裏更加有底氣。

  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習總書記總攬全局抓全黨,堅定不移“打老虎”“拍蒼蠅”,老百姓拍手叫好。一個村子從嚴治黨咋抓?俺以前也幹過村支書,覺得村支書該緊抓全村黨員,把黨員管住了,管緊了,基層黨組織才會強起來。現在的村支書幹得比俺好,抓得比俺緊。就拿開黨員會來説,以前懶懶散散,三四十名黨員,能來十個八個就不錯了。現在開會,齊刷刷,按時來,無論是決策還是辦事,效率很高,效果很好。

  4年前,村裏定下規矩,村支書當旗手,天天升國旗。每月5日這一天,還是俺們村固定的黨員教育學習活動日,全體黨員參加升國旗儀式。一些村民看了,也跟著參加。可以説,支部領好頭,黨員示範好,好黨風帶來好民風。

  習總書記説,中國共産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黨員也該有黨員的樣子,要主動亮明身份,讓群眾監督。在俺們村,黨員平時都必須佩戴黨徽。這可不是做做樣子,而是要每個人時刻記著自己是黨員。俺現在已養成一種習慣,早上起床先摸黨徽,是不是在衣服上,有沒有戴正。俺桌子上這黨章、報告,可不是擺設,俺可是真學真記,活到老學到老。老黨員也不能放鬆學習,不了解中央政策,咋在村裏參政議政?(楊振武 徐錦庚 楊學博 潘俊強)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20日 01 版)

 

熱點新聞
滾動
山東省委省政府緊急通知:進一步做好抗災救災工作
省領導到濰坊市察看暴雨災情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電建鐵軍風雨兼程創業逐夢“情未了”
世界溫商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大會舉行
山東對優秀醫師進行表彰 龔正作出批示
中電建核電公司獲評全國電力工程新聞宣傳先進單位
+更多
濟南先行區2021年開展八大行動 科學繪就“一張藍圖”
濟南先行區2021年開展八大行動 科學繪就“一張藍圖”
湖上寒霧生 舟行入畫境
湖上寒霧生 舟行入畫境
官方推週密方案引客春遊絲路
官方推週密方案引客春遊絲路
首趟中歐回程班列抵達濟南 打通國際鐵路大通道
首趟中歐回程班列抵達濟南 打通國際鐵路大通道
濟南至莫斯科中歐班列兩週一班常態化開行
濟南至莫斯科中歐班列兩週一班常態化開行
土耳其小夥愛網購 欲網商留杭
土耳其小夥愛網購 欲網商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