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濟南拆違面積是去年40多倍 摘掉“大縣城”標簽

稿源時間:2017-11-16 18:11:42  文章來源:人民網  作者:徐錦庚 潘俊強 責任編輯:高靜
【摘要】臨建違建成片,基礎設施滯後,“大縣城”“土裏土氣”一度成為省會濟南的尷尬標簽。今年以來,濟南市共拆除違法建築6萬餘處3000多萬平方米,是2016年拆違總和的40多倍,建綠透綠竣工面積183萬平方米,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濟南摘掉“大縣城”標簽

  給百姓文明美麗的家園(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巡禮)

  廿載追尋,今朝終夢圓。在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山東濟南位列省會城市榜首。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既承載了城市發展的需要,也遵循了當地群眾的夢想,更體現了濟南這個城市的努力。

  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提出“為民、靠民、不擾民”理念,將其根植於心、踐之於行,700萬市民攜手做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文明言行的踐行者、文明城市的守護者、文明社會的擔當者。

  拆違面積是去年40多倍,造綠面積達183萬平方米

  創城不是塗脂抹粉只為做亮“面子”,而是做實“城市發展美好,人民生活幸福”這個“裏子”。山東始終堅持創城“為民、靠民、不擾民”理念,讓全體群眾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受益其中。

  臨建違建成片,基礎設施滯後,“大縣城”“土裏土氣”一度成為省會濟南的尷尬標簽。

  今年1月,濟南史上最大規模拆違拆臨、建綠透綠行動啟動。按照“先政府後個人,先黨員後群眾”的原則,先啃硬骨頭,堅持依法拆違、有違必拆。山中的野別墅、路邊伸出的違建“舌頭”、違法廣告牌等一一被拆,取而代之的是紅花綠樹、文化長廊、健身廣場。

  今年以來,濟南市共拆除違法建築6萬餘處3000多萬平方米,是2016年拆違總和的40多倍,建綠透綠竣工面積183萬平方米,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拆違拆臨,濟南不讓任何一個家庭流離失所,不讓任何一個人失去生活來源。在液壓錘不斷破碎的鋼筋和混凝土背後,上演著一個個暖人故事。

  接到拆違通知那一刻,張建軍才知道自己的店面是違建。歷下區燕山街道工作人員主動找到張建軍,幫其找到新店面。如今,客流量比以前還多。

  濟南還扶持、新建一批新的室內農貿市場、便民早餐店、社區蔬菜店,並將其全部發佈上網,手機一點,一目了然。

  城市治理堅持問題導向

  “路口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縮影,涵養路口文化,培育路口文明必須抓小抓細。”濟南市交警支隊女子中隊副中隊長李敏説。

  為改變交通秩序差、行人與非機動車不遵守信號燈、機動車不禮讓行人等不文明行為,濟南在主要路口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對行人闖紅燈行為進行抓拍、處罰並曝光;開展文明交通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等活動,讓文明交通理念深入市民內心。濟南市文明辦更是使出“大招”:違法行人和違法駕駛人所在單位屬於文明單位的,將作為扣分項納入文明單位的考核評比。

  “現在比以前輕鬆多了,車讓人、人守法正成為習慣。”年過六旬的交通志願者袁雨田説。經過半年努力,濟南路口行人、電動自行車違法和機動車不讓行人斑馬線違法率分別下降28.6%、36.7%、79.3%。

  濟南還組建了市民文明巡訪團,開辦了“創城啄木鳥”和“曝光臺”等欄目,對各類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

  濟南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上狠下功夫,組織主題教育實踐、公益惠民演出、網路互動交流等各類活動3萬餘場次,廣泛搭建誠信建設、節儉養德、文明旅遊、排隊禮讓等文明創建載體。

  “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濟南這座700萬人口的城市,註冊志願者63萬人,他們的忙碌身影和微笑臉龐成為這座城市一道亮麗風景。近年來,濟南共有30人當選全國、全省道德模範,6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文明的基因已深深浸潤于市民心中。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創業維艱,守業更難,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

  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常態化,目前濟南已經下發《關於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常態化的實施意見》,將創城標準轉化為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常態長效工作目標,鞏固提升創城成果。(記者 徐錦庚 潘俊強)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