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濟南焦家遺址現"山東大漢":5000年前身高1.9米

稿源時間:2017-06-13 08:34:12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紅紅zhanghonghong
【摘要】一米九大高個,住著十幾平聯排房,埋掉器物、豬狗祭祀先人……五千年前濟南章丘的先人面貌、風土人情,隨著焦家遺址的深入發掘,逐漸展現在我們眼前。專家認為,章丘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可謂齊魯文化的源頭和高地。

   房屋從地下走到地上

   後期還出現了聯排房

  隨著焦家遺址的深入發掘,考古人員對魯北地區聚落結構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唐仲明介紹,焦家遺址房址的年代跨度據粗略估計大概相差四五百年,這期間人們不斷學習,居住舒適性顯著提高。除了房屋結構由半地穴式到地面式的變化,還從早期單間房向後期聯排的房子轉變。唐仲明推測,每個聯排的房子居住一個小的家庭,比如一家三代在一起,而一組房子則可能是血緣比較近的一群人住在一起。“現在材料剛發掘出來,還未深入地做一些空間的、地理資訊系統的研究,還沒有確切結論。但從房子的結構、佈局都能提示我們當時的社會分層複雜化等問題。”

  在房屋朝向上,早期門道朝西朝北較多,當時是半地穴式,人們的居住方式和動物差不多,下面挖個洞,上面蓋點茅草,面積都很小,大概三四平米。到了晚期,房屋門道統一朝南,出現了十幾平米的大房子,在房間裏面還發現了燒土面,也就是灶址,説明這時居住更加規範,劃分出做飯、睡覺的地方。唐仲明還提到,墓葬區和居住區是分開的,北區居住區比較多,而南區墓葬比較多。並且墓葬和房址有一點早晚交錯的關係,但不排除有些房址和墓葬是同時期的可能。

  在焦家遺址上,一條壕溝引人注目,壕溝用來防禦,象徵著階層分化。從縱切面上,能明顯看出下層是黑土,而上層為黃土。唐仲明解釋,在早期人們挖完壕溝過不了幾年就會淤積夯土,逐漸填平,這時人們就要清淤把壕溝重新挖出來。當時人工清淤的痕跡現在依然能看得很清楚。後來大汶口時代的人走後,慢慢水就幹了,壕溝逐漸填平。而黃土是壕溝徹底廢棄後,刮過來慢慢覆蓋形成的土層。在壕溝上層即黑土上層,還發現了漢代遺跡,在黑土下層是大汶口時期的遺跡,上層的黃土則是近現代的土層。(完)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