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芙蓉街資料圖
齊魯網綜合1月21日 隨著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步伐加速,不少老地名只留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城區60多年已消失200多處老地名,而每年有上百個新地名誕生。在今年濟南“兩會”,就提出關於新建城區道路命名的建議。對此,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處長孔天驕在面復會上表示,濟南將在一些新建道路中“復活”老地名。
608老地名消失200多
3年間歷下區80條路消失
對比濟南市城區地圖1983年版本和現在市面流行的版本,會發現濟南市城區的地名早已“大變臉”。地名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但隨著濟南城市建設和道路整修,記者了解到,在1979年前後,濟南市地名共有608個,但據目前保守統計,這些地名已消失了200多個。2006年至2009年,歷下區消失的地名就多達80余條。
濟南道路如何命名?
市區新建道路命名將與歷史文化融合
濟南道路如何命名,孔天驕表示,濟南現行的《濟南市地名管理辦法》第十一條第四款中規定,市區範圍內的城市道路命名,由市建設主管部門向市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民政部門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孔天驕説,在新建道路的命名中,民政部門一直注意融合濟南的歷史文化元素,特別是將眾多名士與道路命名相結合,比如2005年長清大學城的道路命名中,就確定“古聖今賢、生生不息、莘莘學子、孜孜不倦”的命名思路,以中國最負盛名的古藏書樓和中外科學家名字為主線,如“張衡路”、“蔡倫路”、“博雅路”等。
孔天驕表示,未來對新建道路的命名,將充分考慮文化內涵和底蘊,特別是採用濟南的歷史文化名人、標誌性建築、歷史文化古跡等命名。
西客站片區道路命名體現省會城市包容性
胡正春認為,西客站片區以日照路、臨沂路等命名,不方便市民記憶,體現不了濟南悠久的歷史文化。對此,孔天驕解釋,以省內的城市名稱來命名道路,這只要是為了體現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的包容性。這在全國也是一種普遍的做法,尤其是蘭州應用最廣泛。
西客站片區有一些道路尚未命名,孔天驕説,因為道路命名從北往南、從東往西,因為道路還在修,需要等修路完成,經過嚴格的道路命名程式進行命名。
居民回遷小區將“復活”老地名
對濟南一些區域因拆遷帶來的城市建設和道路變化,孔天驕表示,比如館驛街位於濟南的中西部,過去這裡黑白鐵商鋪集中,現在已經改造成了新街區,名稱仍然保留。在一些居民回遷小區,也準備“復活”老地名,留住一個城市的“鄉愁”。
孔天驕還透露,民政部門正爭取以政府規範性文件的方式出臺《濟南市地名管理實施細則》。對老地名,濟南將在梳理的基礎上,進行濟南地名文化遺産的評價估測,建立老地名保護名錄,同時計劃建立一個濟南地名文化的展館。
》》》專家學者談老地名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老地名的保護很有緊迫性
現在城市發展速度太快了,而由此帶來老地名消失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多老地名應受到“絕對保護”,也就是説不管到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留。像曲水亭街、芙蓉街、將軍廟街、上新街等價值,都是包含濟南文化特點的老街巷名稱,這些地名不能消失,否則必然會讓我們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失去文化載體,顯得淺薄而空虛。
山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安作璋:地名是城市的一種符號
地名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它與物質文化遺産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如果作為物質文化遺産的老街巷、老建築等消失了,因此而生的特色地名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意義。所以,地名保護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應同時進行。
》》》地名雜談
濟南的經緯路為何與地球的相反?
命名源於織布機
一座城,就是一部歷史。一座城的一條路名,一條街名,就蘊含著一個故事。濟南的經緯路為何與地球的相反?據濟南市政協文史委特邀委員、濟南市地名專家委員會成員喬潤生推斷,濟南市經緯路命名依據是手工紡織中織布機上的長短線。
濟南以經緯命名的道路,與地球儀上的經線、緯線正好相反。這恰恰是濟南人的智慧,經緯在古代就代表道路,同時,濟南當時手工業中,以紡織業最為發達,是支柱産業。而紡織業的織布機上,長線為經,短線為緯。而當時濟南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為五公里,南北則不到三公里。於是東西路被命名為經幾路,南北路則被命名為緯幾路。濟南的經緯路命名只分佈于原來的商埠區,因此這種説法比較可信。
舜文化“印痕”明顯
戰國時期便有“歷下”
濟南千佛山(歷山)下,曾是傳説中的大舜躬耕之地,也是大舜成為一世領袖的發祥地。早在戰國時期,濟南就因位於歷山之下而稱“歷下邑”,為齊國西部邊陲重鎮。據司馬遷《史記》記,西元前225年,“秦滅魏,秦兵次於歷下。”這是史籍關於“歷下”的最早記載。新中國成立後,位於濟南老城區的一個行政區被命名為“歷下區”。
據2006年資料統計,濟南市以“舜”字取名的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有12個,如舜玉路街道辦事處、舜園社區居委會、舜雅社區居委會等等;以“舜”字取名的居民小區有9個,如舜華園、舜怡佳園、舜清苑等;以“舜”取名的街道有7條,如舜耕路、舜德路、舜世路等。
》》》他山之石
全球性地名文化遺産保護正興起
國外很多國家和地區早就認識到了地名保護的價值,並採取了很多措施。加拿大從1989年起就展開了對傳統地名的整理;荷蘭正在建立歷史地名數據庫;奧地利聯合中、東歐各國對12世紀以來形成的居民地地名進行大規模考察;北歐不少國家都開展了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活動──全球性的地名文化遺産研究與保護活動正在興起。
此外,聯合國第六屆地名標準化會議的9號決議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歷史意義,隨意改變地名將造成繼承文化和歷史傳統方面的損失。”所以,使地名文化在國際公約和相關法律約束下得到更有效的保護和弘揚是一條必由之路。(綜合濟南日報、濟南時報等)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