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勁松—軍魂永駐,奉獻無疆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7-30 18:21:22 編輯:王露 點擊:

八月,風雨中流淌著激情與熱血,色彩裏描繪著勇敢與擔當。在這個屬於軍人的節日裏,退役軍人作為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展現出了銳意進取、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他們不僅是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更在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著聰明才智,實現著人生的價值。其中,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的孔勁松便是這樣一位退役軍人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軍人本色,讓軍魂在新時代繼續閃耀。

在核潛艇部隊服役期間的孔勁松
孔勁松,1967年生於江蘇泰州,自幼受曾是軍人父親的影響,立志投身軍旅。1985年,他放棄清華、北大,以當年新生最高分成績考入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現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開啟了軍旅生涯。從軍以來,他多次執行重大戰備和科研任務,先後榮立三等功三次,斬獲軍隊科技進步獎12項、國防專利三項,併發表論文、專著60余篇(部)。他的卓越才華和學術成就為軍旅生涯增添了無數光彩,也榮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部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獎”。
傾情奉獻:首創社區國防教育館
2015年轉業後,孔勁松並未停下腳步,而是將熱情和精力投入到社會化擁軍事業中。他首創了成都首個社區國防教育館——怡心街道三江社區國防教育館。館內七大主題,包括“中國夢,強軍夢”、“使命與榮譽”等,通過圖片、文字、軍事模型等生動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輝煌發展歷程。社區書記鄧家宜告訴記者:“館藏的軍事模型和教學道具價值20余萬元,都是孔勁松無私捐助的。這些模型道具,不僅更真實、形象地展示了我軍軍事裝備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而且能夠更加激發參觀者的濃厚軍事興趣和愛國熱情,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怡心街道三江社區國防教育館
聊起國防教育館的創建過程,孔勁松滿是感慨。由於習慣了原部隊的生活節奏,轉業到地方後突然放鬆下來,他總想找些事情來做。憑藉部隊多年的積累,他精心準備了“劈波斬浪強軍途”的公共課程,並受邀到各單位授課,廣受好評。一天,三江社區鄧書記找到了他,表達了希望借助他的經歷和資源,針對社區基層國防教育薄弱環節和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的需求,建立一個社區國防教育平臺的設想。鄧書記的想法與孔勁松不謀而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座全新的面向社區居民和退役軍人的國防教育館一步一步打造起來。截至目前,這座國防教育館已先後接待街道社區群眾、企事業單位員工、中小學學生及幼兒園小朋友參觀學習24300余人次,以此為陣地,孔勁松編寫了社區居民發展治理叢書國防教育讀本《三江軍苑》,廣受好評。

孔勁松在軍教館講解
針對三江社區部分軍人黨員退役後,其組織關係和組織生活可能面臨挂“空擋”導致管理教育出現盲區的情況,為確保退役軍人黨員能夠繼續參與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和管理,孔勁松在街道和社區兩級黨委支援下,牽頭組建了三江社區退役軍人黨支部,並擔任首任支部書記。通過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引領團結和帶領社區退役軍人,開展紅色宣講和志願服務等各項工作,並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三江社區退役軍人黨支部“12345”工作機制和“四精”工作標準,相關經驗做法得到了成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楊俊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並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推廣。
此外,孔勁松在總結三江社區退役軍人“四色”志願服務隊工作經驗基礎上,積極參與籌建“成都市退役軍人戰旗紅志願服務隊”,為退役軍人志願者提供全方位支援和關懷。目前,成都市、區(縣)、街道、社區四級戰旗紅志願服務隊已達2918支,吸納退役軍人志願者3萬餘名,在防災、抗疫及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戰旗紅”已成為成都市退役軍人靚麗的名片,其影響力輻射全國。
傳承使命:成立愛國擁軍聯合會
在回顧轉業以來的社會化擁軍事業時,孔勁松感慨萬千,特別對成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關懷、支援與指導表達了深深地感激之情。在了解到三江社區退役軍人黨支部的出色工作經驗後,局主要領導多次實地探訪,對其獨具創新的工作機制和方法予以了高度讚譽,並決定在全市凝聚愛國擁軍力量,推進組建社會化擁軍組織。

慰問退役老兵
2021年7月,在成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悉心指導下,孔勁松作為主要發起人,攜手14家愛心企業和個人,共同成立了“成都市愛國擁軍聯合會”,並出任聯合會首屆黨委書記兼秘書長。時至今日,聯合會已歷經風雨三載,先後精心組織開展了“送新兵進軍營”、“迎老兵返鄉”、“重溫歷史·致敬老兵重陽節系列慰問”、“送政策進軍創企業”、“勿忘歷史——《長津湖》觀影”、“雙擁活動進軍營”、“凝聚愛心企業為優待證賦能”等一系列擁軍活動。連年實施“暖冬行動”,籌措物資200余萬元,走訪慰問退役老兵和困難家屬2000余戶。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提供服務達三萬餘人次,打造國防教育基地、軍旅文化館和國防教育館26個,組建成都退役軍人“紅色宣講團”11支,在社會上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會員企業也從初建時的60余家迅猛發展至如今的數千家,並榮獲首屆“四川省社會化擁軍單位”、“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夥伴單位”、2023年度“愛國擁軍暖冬行動優秀組織單位”、2024年“創建四川省第十二屆雙擁模範城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殊榮。
談及組建愛國擁軍聯合會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孔勁松提到,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組織形式,聯合會在組建及運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組織運營的“造血”功能培育、如何更有效地與會員企業聯動等。針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孔勁松與團隊成員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全力以赴確保聯合會持續穩定的發展與運作。
在助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方面,愛國擁軍聯合會除了精心舉辦退役軍人和自主擇業幹部專場招聘會、“戎才薈”等招聘活動外,還成功打造了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公共品牌“戎品集”。同時,在具體就業崗位設置方面,聯合會精準對接退役軍人的就業需求與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規定會員企業必鬚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管理層、中層和基層不同層級的崗位,保障退役軍人在各行業就業的順暢與適應,搭建起更廣闊的就業創業平臺,助力他們實現社會復員和自主擇業的目標。

成都市愛國擁軍聯合會慰問部隊
孔勁松表示,目前愛國擁軍聯合會在就業創業、紅色宣講、關愛幫扶和志願者服務四大板塊都已具備一定規模。他期望未來能夠團結廣大會員、愛心企業和個人,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提升服務品質,為退役軍人提供更多元化、個性化的支援與幫助,並匯聚一些成功的優秀經驗和做法,為成都爭取成為全國雙擁模範城貢獻強大的社會擁軍力量。
保持“清零”心態,積極面對挑戰
在軍旅生涯以及社會擁軍事業中,孔勁松始終堅守共産黨員的職責與深厚情懷,憑藉勤奮努力和默默奉獻,贏得了眾多榮譽,先後被成都市、四川省評為首屆“最美退役軍人”,也收穫了廣泛的尊重。

成都市首屆“最美退役軍人”頒獎
孔勁松表示,作為一名退役老兵,不論往昔取得過多少輝煌成就,都應秉持“清零”心態,唯此方能擺正位置,站在一個全新起點奮力拼搏,續寫人生後半程華章。
當留意到有些退役軍人在轉業之後,由於失去原有的生活目標與身份認同,內心充滿失落,進而産生與社會脫節的自卑情緒時,孔勁松感同身受。他不僅定期深入分析研判在退役軍人意識形態領域的具體狀況,密切關注針對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的民情民意動向,還精心組織社區戰友之間的交流溝通活動。

孔勁松走進學校開展國防教育
在活動中,他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安心的環境,讓每一位社區老兵都能夠毫無保留地暢所欲言,真誠地吐露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孔勁松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認真為其答疑解惑,通過推心置腹的交流,逐漸消除他們內心的疑慮和不安。這種極具針對性的引導方式成效顯著,不但成功化解了退役軍人思想上的困擾,讓他們重新找回自信和方向,而且助力他們自覺提升對社會不良思潮的抵禦能力,最終達成了“零陳情、零牢騷、零雜念”的理想目標。
為了更出色、更高效地給居民和學生普及國防知識,為黨員和退役軍人開展國防教育,孔勁松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精心蒐集資料,用心編寫了《三江軍苑》《怡心軍教》《江安遐思》《三江抒懷》和《軍旅文化讀本》等多部市民國防教育讀本,還有數十份專題軍教課件。其中,《三江軍苑》大放異彩,被成都市終身教育促進辦公室評為2017年~2021年成都市社區教育39本《健康枕邊書》特色讀本之一。
不僅如此,他還助力成都市雙流協和實驗初級中學建立起了“軍事教育館”,並親自為該校編寫軍事教育輔導教材。他開設的“勁松國防教育大講堂”備受歡迎,精心打造的五集《軍事教育系列》小課堂在網上接連播出,好評如潮。為了鞏固和提升國防教育的成果,他以“國防基礎知識問答”、“外交與軍事”、“周邊熱點問題分析”、“時勢教育”等多個引人入勝的主題,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常年不辭勞苦地義務為政府部門、街道社區、大中院校、企事業單位舉辦國防知識和形勢教育講座200余場次,聽眾人數多達4萬多人次。

培訓學校小小紅色宣講員
對於已經57歲的孔勁松而言,每天能讓他感受到快樂的事情,便是在各區(市)縣間忙碌、奔波,自成都23個區(市)縣相繼成立愛國擁軍聯合會後他更忙了,義無反顧、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更多的精力傾注于社會化擁軍一線的工作以及志願服務當中。他懷著深切的感恩之心,深知退役後仍能為社會貢獻力量的重要意義。每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付出,都如同點點璀璨的繁星,雖然單個光芒微弱,但當它們匯聚在一起時,便能形成一片璀璨耀眼的星河,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也正因如此,孔勁松堅定不移地在愛國擁軍事業上奮力前行,用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生動詮釋著感恩與奉獻的真諦。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向以孔勁松同志為代表的退役軍人群體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們的軍魂永駐,他們的奉獻無疆,他們的精神風範和崇高品質永遠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傳承他們的使命,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陳夢雪 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