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批·跨境貿易篇】瀘州市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推行長江內河口岸進口“極簡通關”模式,助力外貿企業降本減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7-30 15:15:27 編輯:陳夢雪 點擊:
瀘州市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創新推出長江內河口岸進口“極簡通關”模式,緊盯“轉關辦理、報關申報、查驗提速、放行提離”四個關鍵節點,以“出境確認、快運快報、船邊直提、車載查驗”等便利化監管措施對應,推動貿易便利化措施系統整合,全流程地提升水運進口轉關貨物通關效率,壓縮整體通關時間,節約外貿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一、主要做法
(一)轉關貨物“出境確認”。一是容缺申報,準備換船作業。海船卸船後,在未確定理貨和江船資訊時,企業提交箱號、貨物名稱等資訊進行轉關單容缺申報,進境口岸提前準備江海聯運換船作業。二是出境確認,觸發開船指令。待港口理貨數據自動報送和江船資訊確定後,企業只需補錄江船資訊,海關係統自動通關放行,即可配載江船,駛出境口。三是異常提醒,提前研判處置。轉關單容缺申報後,海關能及時接收資訊進行風險研判,企業能在集裝箱裝船前發現申報資訊問題,及時修正。
(二)江上運輸“快運快報”。一是江上申報,審核前置。允許進口轉關貨物在運抵目的港前72小時內即可提前申報,利用江上運輸時間完成報關申報、單證審核、稅款繳納等通關手續,並及時協調各方做好貨物入境準備工作。二是直航快班,減少停靠。依託瀘州綜保區、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等直達瀘州的項目性外貿貨源,開行直航快班,減少轉關運輸船舶在中途港口的停泊裝卸。三是協同監管,確保準時。通過船舶GPS定位,並與海事部門加強監管數據、航行線路等資訊互認互通,形成監管合力,強化轉關貨物在途監管,確保提前申報後72小時內抵港。
(三)指運港口“船邊直提”。根據進口貨物抵港時間,企業提前預約提箱。貨物抵港後,海關根據場站經營方理貨報告及時核銷轉關單,觸發報關單放行。待集裝箱卡車到達岸邊泊位後,根據海關放行指令,對於無需查驗的進口貨物,直裝提離。
(四)查驗現場“車載查驗”。對於有查驗布控指令的進口貨物,企業根據港口卸船計劃,自主安排車輛“船邊直提”後將貨物運至海關查驗平臺。瀘州海關監管場所查驗平臺經改造後可實現在集裝箱不卸車的情況下完成開箱、掏箱、查驗等正常操作,海關查驗可在集裝箱不卸車的情況下,實現“車載查驗”,查驗正常後徑行放行,實現貨物“零等待”“零滯港”。
(五)風險漏洞“全程防控”。一是長江內河航段運輸通常為內外貿集裝箱同船混裝,有中途誤卸風險,通過將口岸資訊和海事監管資訊互認,形成監管合力,避免進口集裝箱被誤卸風險。二是港口人工理貨需查驗集裝箱有誤差風險,通過“查驗多方協同服務”海關輔助平臺,線上推送查驗資訊,快速準確,避免誤吊箱的風險。
二、取得成效
一是提升通關效率。通過申請口岸海關先行審核放行,節約口岸轉關手續辦理時間1—2天;通過提前申報、減少沿途停站點和與海事部門監管資訊互認,節約在途時間並能確保有效監管;通過減少進口貨物在港區重復裝載、運輸和堆存環節,縮短港區作業時間。瀘州口岸通關時間可從25天縮至15天左右,江運平均時間節省5天左右,查驗貨物平均查驗時間壓縮至1小時以內,提高進口物流效率,可滿足企業急需貨物通關。二是降低企業成本。通過開行直航快班,在江船資源緊張,長期無法配船的情況下,有效避免貨物在進境口岸停滯而産生的海關高額滯報金風險;通關實施“車載查驗”,對於需查驗的集裝箱,可節約吊箱移箱2次/箱,節省費用約400元/箱*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