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烏雲密布,細密的小雨延續了一整夜。一輛黃色工程車行駛在去往D377萬州支線(萬州輸氣站-萬州配氣站)驗證性清管作業7號聽球點的路途中,寂靜的城市反方向飛馳,窗外的景色快速翻動。
大約半小時後,車輛停在了7號聽球點旁,老黨員張開炳手持安全帽、背著書包從車上走了下來。清晨的山野,萬籟俱寂,唯有雨聲淅淅瀝瀝。前期踏勘工作他來了好幾次,此時正輕車熟路地向7號點位走去,刨開齊腰深的野草,腳下是雨後濕滑的黃泥通道,他走得穩健,速度不慢,躍下最後一個高臺階,警示帶環繞的7號聽球點,到了。
30餘年的工作生涯,張開炳已經數不清這是他參加的第幾次清管作業了。他放下背包,戴好安全帽,輕身跳下點位,俯身趴到管道上,耳朵緊貼管壁,眼睛微閉,傾聽氣流聲。
“6號點已過”,看見群消息,他再次俯身趴下。
雨由點連線,越來越大,嘈雜的環境音讓他更用力地貼緊管壁,這次氣流聲明顯變大,夾雜著管壁被碰撞的聲音,張開炳知道清管器快到了,他保持蜷縮的姿勢一動不動,氣流聲越來越大,碰撞聲越來越清晰,聲音越來越近,到達一個峰值後,漸漸遠去,清管器通過了。
“7號點已過。”隨著張開炳發送的群資訊響起,清管器離收球站還有最後3.5km,還剩最後2個監聽點。青年黨員萬鈺倩一臉嚴肅。她右手執筆,桌面上平鋪著流程圖和此次停氣連頭暨清管作業方案,反覆確認此刻現場流程後,她拿起對講機發佈指令,“萬州配氣站關進站閥旁通Q-35、Q-46,關幹線放空閥53#,現場利用球筒放空引球......”
天越來越暗,暴雨傾盆。雨幕下,兩個模糊的紅色人影在不停動作,值班長李東峻和青年技術員胡詩媛根據對講機裏的調度指令,確認排污池水位、確認閥門開關狀態,倣若上演一場清管作業的水幕電影。
“9號點已過。”
“還有不到2km,球就到了。”李東峻想著,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隨即蹲下,耳朵緊貼著濕漉漉的管道,認真辨別氣流聲的變化。剛開始還有明顯的氣流聲伴隨著隱隱約約的撞擊聲,慢慢地,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難以辨認,直至某一刻突然沒了聲音。
“沒聲音。”李東峻説得有些遲疑,大家的心都提起來了。他怕自己聽錯,又貼上濕透的管壁,屏息凝神,額頭緊皺。
“還有不到2km,球還沒到。”李東峻無意識地搖搖頭,褲腿濕透了也毫無知覺。
“是不是哦,我聽聽看。”胡詩媛有些站不住了,耳朵貼上管壁,微閉著眼認真辨別,安靜,好安靜,她聽見自己心跳加速的聲音。
這是萬州支線自2007年建成投運第一次開展清管作業,且是緊接著遷改工程後開展,上游壓力低,下游為零壓段,整個作業流程速度極不好控,而此刻站場除了雨聲再無其他,氣氛凝重。
“現場有聲音了不。”對講機那頭萬鈺倩不停在確認現場狀態。此時此刻,唯有群裏一刻不停報送的穩定壓力值讓眾人稍稍安心。
管道窒息般地安靜了300秒後,漸漸傳來由遠而近的氣流聲伴隨著“咚咚咚”的規律碰撞聲,“有聲音了,有聲音了,球到了。”李東峻興奮地吼了一聲,大家七嘴八舌,現場突然就喧鬧了起來。
隨著調度指令一下,眾人有條不紊地動作,放空、排污、注水、開盲板、收球一氣呵成,驗證性清管順利收官。(陳輝 張書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