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成都人工智慧丨“超級大腦”賦能 看成都如何“神機妙算”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6-21 15:06:22 編輯:楊曉倩 點擊: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推進,算力作為激發數據要素潛能的新動能,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戰略資源。算力基礎設施是算力的載體,對於助推産業轉型升級、賦能科技創新進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實現社會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在6月19日舉行的成都市人工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新聞發佈會上,重點解讀了《成都市人工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和《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及其配套實施細則。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機關黨委書記丁琴在會上提到,成都將實施算力支撐能力攻堅行動,力爭算力規模達到30000P,進入副省級城市前三。成都高新區數字經濟局局長郭宮達也介紹道,目前成都高新區已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關於支援人工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一條便指出將超常規支援算力建設和應用,支援企業租用本地算力,每年發放1億元的算力券。
自2022年2月國家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開啟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數據中心集群以來,成都作為樞紐節點城市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積極把握歷史性戰略機遇,搶抓國家政策及産業紅利窗口期,逐漸摸索出適合自身的産業佈局方向和發展重點。
“超智融合” 成都“算”出未來
今年4月,由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産業集團共同打造的天府智算中心在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園區開始試運作,國家超算成都中心由此成為西部首個超智融合算力中心。

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外景(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官微)
天府智算中心與成都超算中心在技術資源及業務多樣性方面的協同發展,為成都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數字産業發展都將産生重大影響。
“超智融合”將提供多元異構的全面算力服務,基於成都産業發展特色,聚焦文創、教育、醫療、政務、智慧製造、金融等重點領域提升算力賦能能力,支撐一批行業大模型訓練、調優、推理;創新算力合作模式,探索項目聯合孵化、算力作價入股等方式培育中小企業,力爭在本地形成以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為核心的新質生産力産業生態圈,進一步加速行業類大模型落地,助推成都人工智慧産業集群化發展,更好支撐“東數西算”成渝樞紐節點建設。
近年來,我國不斷強化算力統籌智慧調度,成都作為“東數西算”工程“八大樞紐節點”和“十大數據中心集群”城市之一,算力優勢明顯,算力産業方面的表現尤為亮眼。“構建‘超算+智算+通算+邊緣計算’多元異構算力設施,成都超算獲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成都智算入選工信部2023年先進計算典型應用案例,截至目前成都智慧算力規模超過4700 Pflops。”丁琴介紹道。

中國“十大數據中心集群”城市佈局
之所以成都能在算力産業方面取得令人關注的成就有著天時地利的優勢。具體而言,其在産業要素配置、數據融通應用、算力産業支撐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四川水電資源豐富,成都是距離川西清潔水電能源供給中心最近的超大城市,可為數據中心運營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和低成本電價支援。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等基礎電信企業和中科曙光、萬國數據等均在成都佈局建設區域核心數據中心。同時,成都擁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機構,集聚了一批大數據演算法研究設計領軍人才。此外,成都是國家重要的電子資訊製造、軟體資訊安全産業基地,雄厚的IT産業基礎孕育了豐富的大數據應用場景。

成都高新區AI創新中心(資料圖)
2023年,北京人工智慧相關企業數量約2200家,全國40%人工智慧企業聚集於此,人工智慧領域融資總額約223億元,約佔全國四分之一。深圳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2023年達到387億元,同比增長12.1%;人工智慧發明專利申請量達6080件,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二。從數據可以看出,通過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北京、深圳等第一梯隊城市橫向對比,雖然成都在算力産業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在産業聚集、企業融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企業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專利數量和品質需要進一步加強。
“政企協同” 成都有何打“算”
當前,生成式人工智慧為代表的資訊技術不斷創新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生産力,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多樣性演算法複雜度的不斷提高以及應用場景多元化等因素使得全球算力市場規模日益擴張,有研究指出,預計2026年全球超算市場規模就將達到395.2億美元。産業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算力産業鏈的發展也面臨著能效、成本、安全、品質等多方面挑戰。加強産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實現共贏發展是當今成都算力産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早前,成都印發了《成都市圍繞超算智算加快算力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細則》對算力建設提出新的政策支援。《實施細則》明確提出支援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基於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技術框架開發通用適配産品;支援在天府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建設一批與生物醫藥、安防、交通等領域緊密結合的智算中心,做優做強天府數據中心集群等,助力成都算力産業高品質發展。

成都市經濟和資訊化局官網截圖
本次發佈會重點解讀的《三年行動計劃》再一次特別強調了“大算力”,表示實施算力支撐能力攻堅行動,通過推動高能級算力建設、加速運力提檔升級、夯實存力基礎保障等措施,為成都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提供多元異構、泛在普適的堅強算力支撐。

西部(成都)科學城(資料圖)
以算力設施“強基”、演算法模型“鑄魂”、數據要素“提質”、核心産業“固鏈”、創新平臺“領航”、産業生態“聚力”、場景應用“賦能”,針對算力産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有相關專家表示應該強化算力資源池,夯實創新發展底座。依託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天府智算中心等平臺,促進算力資源供需對接,實現算力資源優化配置和共用。建設算力大通道,提升業務支撐能力。加快推進算力網路建設,提升城市算網能力,支撐算力應用創新發展。打造算力生態圈,推進産業交流合作。積極發揮各大算力産業平臺優勢,深化行業、企業等多層次交流合作,打造産業鏈共同體。(陳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