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寶藏”特産晉陞“國家級”,遠銷海外!“戶口”就在彭州

來源:彭州發佈 時間:2024-06-19 16:31:13 編輯:林銳森 點擊:
魚子醬,因其營養豐富、口感細膩,有“黑黃金”之稱,與鵝肝、黑松露並稱世界三大珍饈。長久以來,魚子醬的原始産地和故鄉都在歐洲,而現在,中國也能生産出高品質的魚子醬。
發端于彭州的本土企業——四川潤兆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兆漁業”),憑藉超50噸的魚子醬年産量,在全球市場份額佔比達到12%。今年1月初,隨著一場幾乎全民參與的南北方文旅大“喊話”,“四川魚子醬”作為“四川禮物”成功“出圈”,潤兆漁業更是于日前成功入選第八批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部分企業名單
魚子醬這個舶來品如何變成“本土特産”
走,跟著彭妹妹去探訪背後的故事
農産品想要走出國門,需要一系列從品種、品質到品牌的打造,而像魚子醬這種世界各地食客饕餮的“座上賓”,如今能成功打入全球高端市場,離不開潤兆漁業董事長李軍近20年來對全産業鏈條的耕耘。
1991年,李軍從大連水産學院畢業後,便投身水産養殖業。1996年,他在彭州租下一個養殖場,養殖大口鯰魚,僅用了五年時間,就成了當地最大的大口鯰魚養殖戶。2002年夏天,他做出一個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決定——走差異化競爭路線,轉行養殖鱘魚。“從源頭保品質,我們有自己的鱘魚繁育基地。”李軍説,苗種繁育作為鱘魚産業鏈前端的關鍵環節,在全産業鏈掌控中佔有重要地位,而彭州的基地主要承擔著科研探索和技術研究的重要職能。
據李軍介紹,早期人工養殖的鱘魚苗靠採購、進口。2006年創辦潤兆漁業後,他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搞研究,突破鱘魚繁殖技術。用了整整8年時間,李軍及其團隊通過親魚的引種和技術引進,成功培育出多種鱘魚種魚,並孵化了鱘魚苗。
如今,潤兆漁業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建設的迴圈水養殖系統和實驗室均在彭州,並打破了原有鱘魚繁育、養殖加工和銷售全部由公司內部完成的封閉産業鏈,將鱘魚養殖特別是規模較大的種魚養殖開放面向社會,採取“企業+農戶”的模式,向農戶提供優質苗種和技術規範,指導並帶動農戶積極從事鱘魚養殖。“我們在彭州建立了3個養殖基地,併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

運用智慧設備管理魚池
“一條鱘魚從幼苗到能夠産卵的時間需要8到12年。而它最寶貴的精華即魚子醬,從取卵到裝盒僅需15分鐘。”李軍介紹道,魚子醬之所以産量稀少,除了靠水,還得靠養。
要獲得頂級的魚子醬,“無抗養殖”是關鍵。而“無抗”養殖裏的“抗”,是指抗生素。彭妹妹了解到,3齡以前的鱘魚就像人類的嬰幼兒時期,抵抗力相對較弱。為此,潤兆漁業通過和川農大動物科技學院合作,構建了鱘魚成魚高效養殖和主要致病菌早期診斷及無抗防控技術體系,對3齡以前的鱘魚,通過將植物多糖拌入研製的專用飼料裏,以增強幼魚的免疫力。
據介紹,在鱘魚養到3個月至3年的時間內,養殖基地會通過B超技術辨別雌雄,然後將其分開養殖,等待性成熟後再進行取卵。為保障魚的健康程度,還要定期為魚進行“體檢”,確定魚卵的飽滿程度、懷卵量,再用穿刺的方法取出魚卵檢驗其是否合格,最終才能取得最優質的魚子醬。
一罐小小的魚子醬,從鱘魚養殖到産出魚子醬産品,其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流程都充滿了現代科技,先進的科學養殖技術造就了魚子醬穩定的高品質,也為進一步佔領國際魚子醬市場奠定了基礎。
經過多年的工藝打磨和品質管理,潤兆漁業的魚子醬通過國內外的各項認證和許可,遠銷美國、德國、比利時、阿聯酋等30多個國家,構建起了從養殖端的苗種繁育、商品魚養殖、親魚梯度儲備以及鱘魚子醬與鱘魚産品研發、加工、銷售的完整産業鏈條。
隨著今年魚子醬的“出圈”,以及群眾認知度和好感度的提高,相信不久後,彭州將會有更多優質農産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彭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