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歌如何傳承與發展?這場學術會議碰撞思維火花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時間:2024-06-17 11:28:25 編輯:楊曉倩 點擊:
6月16日,崇州市中勝大酒店,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全國各地的百餘人高校學者、詩人等齊聚一堂——“第二屆中華詩歌學術會議”在這裡舉行。大家圍繞“傳承與發展”主題進行探討,促進詩歌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

據悉,該活動由中華詩歌研究院、四川大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崇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主辦,崇州市博物館協辦。
本次會議,視野宏闊,古今中外,均有體現。文本文獻研究與詩學理論研究兼具,基礎理論研究與轉化應用研究並重,雅俗兼備,源流並考,勝義紛呈,新見迭出。分組討論分五個小組同時進行,學術大咖們圍繞李白、杜甫、陸游等詩人的研究、詩歌文本研究、詩歌理論研究、詩教文化發展及轉化利用研究、詩人故居的保護與傳承研究等議題進行交流。
如何繼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中華詩歌研究院執行院長、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説,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將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視中華詩歌研究院的工作,加大經費投入、健全制度建設、建強人才隊伍、擴大交流合作,在詩歌文化傳承發展事業上持續發力,開拓進取。
四川大學文科講席教授,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王兆鵬則建議:“詩歌傳播要現在VR和現在元宇宙的藝術相結合,植入更多詩歌場景打造,以體驗場景化,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激發讀者的情緒共鳴點”。
另外,第二屆中華詩歌學術會議舉辦地緣何選擇崇州?
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原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一語道破——“詩歌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

據了解,從“佔勝芳菲地”的罨畫池到“竹裏房櫳一徑深”的道明竹裏,從街子古鎮到罨畫池邊小東街,從“三徑書院”到“遵生小院”……非遺傳承與詩歌文化相融相伴,人文景觀與時代活力並生共存。近年來,崇州深挖厚積的唐風宋韻,以“陸游帶你遊崇州”為主題,推動以詩歌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崇州對罨畫池、唐人街等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提檔升級,深化青崇兩地結對合作,聯辦“人日”詩歌活動;以杜甫、高適、陸游為紐帶,全方位開展青崇兩地博物館館際交流合作。
崇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以詩歌為媒,以文化為基,滿足群眾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崇州將繼續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眉山三蘇祠博物館、江油李白紀念館等詩人紀念地博物館共同努力打造四川詩歌旅遊線路,建設好新時代文化空間。(粟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