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上新!無人機為農田做“CT”開“處方”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時間:2024-06-06 15:28:04 編輯:楊曉倩 點擊:
仲夏時節,進入早稻田間管理關鍵時期。今日上午,在崇州市三江街道雷灣村200多畝水稻田邊,安裝電池、倒入顆粒肥料、輕按操作手柄,農機手一番熟練操作,植保無人機在原地升空,向著稻田飛去……

記者發現,這架植保無人機“不按常理出牌”,這邊足量撒肥,那裏卻“偷工減料”。“施肥不均勻,無人機出故障了嗎?”針對記者的疑問,崇州市萬茂土地股份合作社“90後”農業職業經理人舒星宇立馬解釋説,“它是裝上了‘大腦’,正按照我們給的‘處方’,給稻田‘喂’定制的‘營養液’!”

無人機為農田做“CT”
施肥前先開“處方圖”
記者正要追問,舒星宇打開電腦螢幕,向記者展示了一張氮肥追施“處方圖”。記者在圖中看到,幾百畝的田地呈現出深深淺淺不同的色塊和色斑,不同的深淺則代表了不同的建議用肥量。這意味著哪塊地“肥”、哪塊土“瘦”,在電腦螢幕上一目了然。
“以前農戶是靠自己在田間肉眼觀察,哪葉子黃了就是要施肥。這種方式相對來説比較粗放,而且現在都是規模化種植,工作量大,容易看不準確。”舒星宇説,當下無人機植保是大面積推廣使用的方式,但無人機作業是平均用力,無法實現精準作業。適量的施用化肥可以增加作物産量,但如果不合理的施用不僅會造成減産,還會對土壤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那要如何讓無人機變“聰明”,實現智慧化作業?舒星宇告訴記者,合作社新引進一款與植保無人機配合的高精度光譜遙感小型無人機。在施肥前,多光譜無人機在空中對著稻田“掃一遍”,利用多光譜影像等技術,可以實時監測水稻長勢資訊,生物量、葉面積指數等資訊被匯總到水稻長勢製圖系統,就像“給農田做CT”一樣,最後生成不同田塊的施肥“處方圖”,形成了對水稻長勢的基本判斷,比肉眼判斷更精準。
最後,通過無人機系統的數據互通平臺,把多光譜無人機“處方”裝進植保無人機的“大腦”,就能實現無人機的自動變數精確施肥,讓水稻獲取生長需要的定制“營養液”。

每畝可以節約成本20元-30元
減“肥”和增效同步實現
“這套設備可以讓我們巡田和田間作業變得更精準。”舒星宇告訴記者,靠人工施肥,一人一天最多5畝地,一台植保無人機一次可以裝載10-15公斤藥液,日作業面積達300-500畝。
“現在,加上多光譜無人機這套設備,種田還能更加節本增效!”據舒星宇介紹,靠著多光譜遙感無人機生成的“處方圖”,上傳數據給植保無人機進行變數施肥用藥,精準施肥,植保無人機效率還能提高10%以上,預計每畝可以節約成本20元-30元,同時降低15%的肥料使用,“減肥”和增效得以同步實現。

“目前,這套設備還在試運作階段,今年試點面積大概是1500畝。”舒星宇表示,自己很樂意見到無人機給當地帶來的改變,“在我暢想未來農業的場景裏,農田的生長過程都是自動化和機器人化的。”
“從‘靠天種田’到‘靠科技種田’,農業新質生産力正在加速形成。”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園區幾十萬畝水稻種植,不僅為無人機裝上“大腦”實現了變數施肥,AI人工智慧種植水稻技術也已進入大田試驗,未來,將有更多新農人手握“新農具”,種好“智慧田”。(粟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