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體驗 全方位感受 四川端上這盤安全“大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31 09:37:09 編輯:楊曉倩 點擊:
“我鄭重承諾: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牢記安全責任,履行安全職責,堅持安全至上、生命至上,以實際行動踐行安全承諾!”5月30日,伴隨著一陣響亮的宣誓聲,由四川省安委會主辦,省委宣傳部、司法廳、應急管理廳、省消防救援總隊、省總工會、團省委、德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四川省2024年“安全生産月”啟動儀式在德陽市鐘鼓樓廣場正式舉行。

在現場看到,活動設置了包括安全生産月主題圖片展、應急裝備展、VR體驗區、應急逃生演練區、安全宣傳諮詢點位區、有獎競答答題區等多個節目,共約500余人參與啟動儀式。
據悉,今年“安全生産月”活動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儀式如何體現這一主題?
線上線下齊發力 唱響安全“大講堂”
“通過互動答題,才知道自己需要學習的安全知識還有很多呀。”
活動現場,在參加完線下有獎競答活動後,來自東方電氣自動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的劉先生不禁感嘆道。
據劉先生介紹,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這類活動,沒想到第一次參加就收穫滿滿。“在現場,我不僅通過知識競答活動收穫了更多安全知識,還向相關單位‘取經’了關於安全生産法的知識。安全生産法為安全生産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武器,突出我們對於安全狀況和隱患的知情權,回去之後我要把學到的法律知識講給家人和單位同事。”
同樣被有獎知識競答活動所吸引的,還有現場的市民王大媽。
“本來我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參加的,沒想到還真的能拿到獎品!”在完成了一輪知識競答以後,王大媽手裏拿著紀念獎品,笑得合不攏嘴,“這種有獎知識競答活動有趣又實用,我們老百姓可以學到不少安全知識!”

據悉,本次有獎知識競答活動不僅線上下鋪開,線上還通過微信小程式同步開展,讓群眾多渠道多形式學習安全生産、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
輕裝重裝齊亮相 救援“黑科技”登場
圍繞“暢通生命通道”這一主題,現場展出了不少在日常生活中難得一見的救援和訓練“黑科技”裝置。
“這是什麼車?”有一位小朋友指著一輛白色的大車,好奇地問道。
“小朋友,這是我們的指揮方艙車。”現場工作人員耐心地向觀眾介紹,“這臺方艙車是以應急管理部衛星專網鏈路為基礎建設的車載衛星地面站,融合了國省市縣鄉5級通信指揮網路系統,其通信設備具有在‘斷網、斷電’情況下使用車載衛星通信設備與各級指揮部視頻通信的能力,還能與無人機配合進行高空遠距離紅外偵察、搜救,是德陽市‘智慧應急’資訊化建設的一部分。”

“哇,這個好!這樣我們的救援人員的安全問題就可以得到更好地保障了!”聽完介紹,現場觀眾連連稱讚。
除指揮方艙車外,現場展出的民用航空器消防救援VR戰訓平臺也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圍觀。
據了解,該平臺是國內首套基於虛擬倣真技術、數據演算法及分析和半實物模擬倣真技術構建的專門針對航空器消防救援的虛擬倣真戰訓平臺,曾亮相第二屆民航科教創新成果展、CATA航空大會、西部博覽會等。“剛才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操作,太震撼了,也為我們國家能有這樣先進的技術點讚!”市民李先生説道。
沉浸式互動逃生 體驗滿分“現場感”
“小朋友,夏天到了,一定不要獨自下河游泳,要在爸爸媽媽的監護下去正規的游泳池游泳才安全。”
“如果家中發生了燃氣泄漏,應立即關閉燃氣表閥門,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到室外撥打電話報修,切勿在室內逗留,第一時間確保自身安全。”
“如果發生了氣道異物梗阻,要立刻向上擠壓病人的膈肌和肺,使胸內壓迅速升高,産生人工咳嗽,將異物排出。”
在安全諮詢區,共設立了24個諮詢臺,安委會相關單位圍繞涉及安全的職責分工對群眾宣傳安全生産、道路交通、農機安全、防災減災、安全應急知識和技能等內容,並邀請群眾參與使用滅火器材、學習人工呼吸的技巧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實踐操作,同時還發放了宣傳資料,解答了群眾疑問,使社會公眾從理論和實踐全方面提高了安全生産意識與自救互救能力。

除了現場學習安全知識外,不少市民群眾還通過VR設備進行各種突發事件的虛擬體驗。
“在進行安全項目體驗時,體驗者需佩戴體驗頭盔、持操作手柄,不僅可以身臨其境體驗整個事故的過程,還可以了解到事故的成因、預防、總結分析等內容。體驗者體驗後不僅可以增強安全意識,牢記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養成安全習慣,還能學到更多安全逃生的知識,確保有備無患。”現場的工作人員説道。
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安全理念,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啟動儀式現場活動受到廣大市民的認同和點讚。(喻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