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溫江區萬春鎮:黨建引領下的鄉村産業新篇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24 09:37:49 編輯:王露 點擊:
在國家土地政策收緊的背景下,成都溫江區萬春鎮積極探索鄉村産業發展新路徑,通過黨建引領、資源整合、市場化運作,有效解決了國家戰略任務與農民現實需求的矛盾,不僅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更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實現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增收。

一、鄉村産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鄉村産業發展是鄉村治理的基礎和支撐,在國家收緊土地政策大背景下,如何妥善處理國家戰略任務與農民現實需求的矛盾成為成都平原推動鄉村産業發展的難點,也成為鄉村治理的較大痛點。如何既能完成國家糧食安全任務,又能調動農民積極性,實現多元增收。處理這個痛點的關鍵是通過鄉村區域價值最大化帶動綜合收益達到合理心理預期。但當前實現這個目標還存在幾個瓶頸:
(一)鄉村資源分佈零散
川西地區特有的地理形態決定了鄉村空間資源分佈零散,造成資源整理成本高,集中困難,難以形成規模利用和整合開發。加之農戶普遍的拆遷思維,難以承載優質項目資源需求,進而無法形成可持續的市場吸引力。
(二)農民預期高合作意願低
川西優越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家庭為單位的耕作方式,前期從事花木産業帶來的豐厚收益造成對土地利用價值始終抱有較高心裏預期,致使不願意拿出土地從事糧食種植。往往見水才脫鞋,見到收益才參與。
(三)集體經濟市場化水準不高
集體經濟組織市場化水準不高,缺乏了解農村、熟悉市場的職業經理人,落地項目同質化嚴重,沒有形成互補性、差異化發展。
(四)優質市場主體進入困難
因為鄉村項目多數屬於重資産投資,投資大、回報慢、週期長,讓追求投資回報率的市場主體不敢輕易下手。加上政策尚不穩定帶來的預期不確定性,影響市場主體投資意願。
二、萬春鎮鄉村産業發展經驗
如何破除以上瓶頸,需要重新審視鄉村資源的內部關係和外向價值,找準差異化優勢,通過整合抱團思維,市場商業理念重構空間形態、賦能鄉村資源,從而將鄉村資源價值最大化,提升農業産業效益,帶動群眾複合增收。溫江區萬春鎮結合區域實際,著重進行了五個方面的探索:
(一)突出黨建核心引領
探索“一核六優四化”做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突出黨建這個核心,通過做優發展藍圖、管理機制、市場主體、人才隊伍、賦能平臺、示範項目,推動集體經濟組織高效運轉。通過經營規模化,産業特色化、運營市場化、人才專業化,提升集體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競爭力。萬春鎮聯合另外兩個鎮,以三鎮七村名義,共同發起成立了現代農業科創片區綜合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以“六聯六共”的利益聯結實現片區抱團發展。
(二)育強集體經濟領頭人
實施“帶頭人”計劃,通過開設董事長課堂,邀請農業專家、經濟學專家、市場行銷專家、法律專家等對295名村組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講農村工作、講公司運作、講常用法律,推動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全部成為熟悉市場、了解群眾、懂得運營的行家裏手。同時,探索通過社招方式引進職業經理人,為集體資産運營配備“大管家”,持續增強集體經濟組織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三)堅持運營為前置的規劃統籌
萬春鎮找準不同區域的空間特質和資源稟賦,以運營為前置,科學合理配置“經營性資源和公服性資源”,通過空間重塑、資源重組,實現區域空間效益最大化。與省民革鄉村振興優質團隊合作,通過重塑高山和林兩個村的“三生”形態,引進種業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以及現代種業科服總部、種業資源交易服務平臺,走科技農業路線;與上市園林企業杭州園林合作,聚焦生態生活美學産業高地,在成青路沿線共同規劃“一廊、一環、兩中心、多節點”空間形態,引導花木園藝走産業高端路線;與景域集團、驢媽媽等行業領軍企業合作,根據江安河水岸形態肌理,規划水墨田園與詩意生活功能區組團,構建“1+2345場景體系,走活力生態消費路線。
(四)運用商業綜合體理念
萬春鎮打破現有項目土地産權流轉、房屋拆掉重建、群眾搬走離開的建設模式。用商業綜合體思維整合農村宅基地、農用地、房屋、林盤資源,建立基於“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基礎上的資源利用模式,將鄉村資源所有權留在集體,將資格權和使用權進行剝離,並賦予金融功能。同時,構建“國有+集體+市場”合作開發機制,引入建設、移交、運營的BTO模式,開展資源統一收儲、項目統一建設、商業統一運營,實現鄉村一三産業融合互動,産業形態錯位互補的發展態勢。目前開發打造的兩個區域,高山和林與江安河片區都是按照這個理念來的。只有這種整體開發,抱團發展才能真正實現一個區域價值的最大化。
(五)增加群眾多元利益收入
産業發展成效最終要體現到群眾的增收致富上,萬春鎮積極探索並創新群眾與落地項目的利益連結模式。在項目盈利與群眾增收兩條線尋找最佳結點。例如萬春鎮在江安河項目規劃中設計了6種利益連結模式,群眾可以通過三權分置入股分紅收益;可以利用閒置房屋、生産設施、生産要素租賃獲取收益;可以進入項目就業獲取工資收益;可以創業品牌加盟和IP分享獲取收益;可以售賣農副産品獲取收益;可以參與文化服務獲取收益。全方位構建了群眾“分紅+工資+營收+租金”的複合收益結構,為實現群眾多元化增收打通路徑。
成都溫江區萬春鎮通過黨建引領下的鄉村産業創新發展,有效整合了鄉村資源,推動了農業現代化、市場化、品牌化,為鄉村經濟注入了新活力。這不僅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也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實現了鄉村治理與産業發展的雙贏。這一模式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和借鑒,共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