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的“成長密碼”

——對話校長蒲果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22 15:51:34 編輯:張夏桐 點擊: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于2002年在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創立。辦學22年來,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校園規模、教育教學品質到辦學實力都穩步提升。創校初期僅有幾百名師生,現如今在成都、綿陽、德陽三地設四個校區,師生規模達到三萬五千余人。

學校的快速發展,與其高品質的辦學水準、科研創新、社會服務、教學改革息息相關。近年來,學校堅持以學生職業發展為目標、以綜合能力提升為主線、以知識學習為載體培養社會實用人才;持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深入全面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品質;同時,通過建立多個産教融合、科教融匯平臺,鼓勵教師走出校園,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二十餘年的“蛻變”,學校成為四川乃至西南地區具有突出影響力的獨立院校,先後獲得“中國最具辦學特色獨立學院”“亞太區最具發展潛力品牌院校”等20余項榮譽稱號。目前,學校在中國校友會最新排名中,位列中國獨立學院第15名,中國財經類獨立學院第2名。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學校創新教育理念,探索出獨特的“天府模式”;跟進産業設專業,瞄準前沿設課程;深化産教融合,培育應用型人才。近日,中國網走進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與校長蒲果泉對話,探尋學校的“成長密碼”。

中國網: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學校推進內涵式發展,探索出應用型辦學特色的“天府模式”,創造了優良的育人條件,想請您談談“天府模式”。
蒲果泉:“天府模式”作為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教育教學思想上的集中體現,概括來講就是發揮優勢,把握時機,開拓創新。在這一模式下,我校的辦學理念尤為鮮明,旨在培養出具有“一個頭腦,兩個工具,三個習慣,四項品質”的全面發展人才。
“一個頭腦”指的是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兩個工具”則強調掌握財經管理和資訊技術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三個習慣”聚焦于學生自信、自律、自學能力的培養;“四項品質”則著重塑造忠孝、廉恥、誠信、勤奮等優秀品質。
注重學生個人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重中之重。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外,學校注重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正如校訓——“崇文尚武、敏思踐行”,強調天府學子既要勤於思考,又要勇於實踐,從而來推動人才培養品質的提高。
中國網:專業建設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學校是如何進行學科專業佈局的?
蒲果泉:我校結合專業佈局規劃和基礎條件,按照“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基本要求設置學科專業體系。
按照經濟社會和高新技術發展的趨勢,及時適度調整學科結構。例如,2023年,根據學校人工智慧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思想,會計學院成立了數智財經卓越人才創新班。這種改革路徑確保了學校所開設的專業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另一方面,學校鼓勵學生參與第二專業主幹課程的輔修,例如金融專業學生可以參加物流管理專業輔修,通過開設跨學科課程等方式,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出複合型人才。
中國網:據了解,學校在産教融合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學校有哪些舉措,來推動這項工作的深入實施?
蒲果泉:學校與政府、企業多方合作,共同開展産教融合研究,將教育資源轉化為産業資源。
今年9月,綿陽科技城新區天府實驗幼兒園將正式開園,作為學校與地方政府聯辦的公立幼兒園,它充分利用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資源和科研成果,為社區提供了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服務。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建設了實訓基地,以西財天府附屬醫院為例,其不僅是一所提供專業護理的康養醫院,更融合了康養學院實訓基地、綜合樓和學生活動中心的功能,為康復專業學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學場所和實習實訓基地。
産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支撐,通過産教融合,讓教育與現代産業相互促進、相互賦能,實現資源的應用和共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
邁向新征程,瞄準新目標。未來,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要開拓智慧製造、智慧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特色專業,力求從財經類院校逐步轉型為一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院校。在十年時間內,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學科優勢突出、國內一流的本科院校。
蒲果泉:經濟學博士,曾任西南財經大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模擬銀行實驗中心主任。2006年9月至今任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院長。(余淑萍 楊海燕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