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社區矯正既有“法度”更有“溫度”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16 10:34:10 編輯:楊鈔淋 點擊:
暮春初夏,惠風和暢,正是植樹好時節。在四川甘孜州甘孜縣的丹霞小鎮,10余名身著印有“甘孜紅”字樣的紅色馬甲的志願者們相互配合,幹勁十足地挖樹坑、扶樹苗、填土、澆灌,合力栽下一株株充滿希望的樹苗,為甘孜大地增添新綠。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甘孜紅”志願服務隊伍的成員均是由社區矯正對象組成。據了解,每個月他們還會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與公共場所衛生打掃、環境整治等義務勞動,及服務老弱病殘人員、參與普法宣傳等公益活動,助力甘孜州平安建設。 
引導社區矯正對象參加義務勞動、開展公益活動助力平安建設,是甘孜州司法局推動社區矯正工作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加強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強化社區矯正對象的守法意識,甘孜州司法局以“管得住,矯得好”為目標,堅持以監督管理為基礎、教育改造為載體,用法律“戒尺”和人文關懷,幫助一批批社區矯正對象重獲“新生”,回歸社會,推動甘孜州社區矯正事業高品質發展。 

走進甘孜縣智慧矯正中心,工作人員正組織社區矯正對象開展集中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 
“活動中,我們會引導社區矯正對象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處理心理壓力,樹立健康自信的積極心態。”甘孜縣社區矯正管理局負責人尼麥則瑪介紹,甘孜縣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等因素,社區矯正工作一直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重點工作之一。“每月都會組織開展教育學習,定期對轄區社區矯正對象實施團體心理輔導和個案心理矯正,以此增進大家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的自信心,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 
“非常感謝工作人員對我的幫助,現在我已經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問題,也能適應新的環境困難。接下來我還會積極參與社區的各類義務勞動,為社區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甘孜縣社區矯正對象登真某某如是説道。  
為進一步提升社區矯正治理效能,確保不脫管、不漏管現象發生,甘孜州社區矯正機構還充分運用“在矯通”“雪亮工程”、電子定位手環等,通過“實時位置共用+在矯通位置上報+電子手環定位+雪亮工程視頻點驗”為一體的技術監管模式,切實解決社區矯正對象地域分佈散、犯罪類型雜、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打通了社區矯正對象日常監管“神經末梢”。  
與此同時,甘孜州司法行政系統還充分發揮村(居)民委員會及網格員作用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採取“人力+科技”管控方式,在重大活動及節假日期間,對社區矯正對象全覆蓋開展“敲門行動”,牢牢掌握社矯對象行蹤動態,進一步夯實社區矯正安全防線。  

“全州已連續4年無脫管漏管現象發生,也未發生個人極端事件,無人參與群體性事件和重特大事件。”甘孜州司法局社區矯正執法支隊支隊長辜亮介紹,目前,甘孜州的社矯對象已從“管得住”向“管得好”積極轉變。  
由於社區矯正對象在社會中接受改造,人身自由受到相對限制,為充分體現法律的溫度,長期以來,甘孜州司法行政系統秉持“寬嚴相濟+真情幫教”的矯正模式,用心用情幫助社區矯正對象解決實際困難,通過柔性執法的方式感化矯正對象。  
“非常感謝社區矯正管理局的同志,在我情緒低落、徬徨無助、自責時,真心實意地對我關心、幫助,使我感受到了尊重和關懷。”康定市社區矯正對象盧某某將一面書有“春風化雨矯正有情 教育幫扶回歸社會”的錦旗真誠地送到社區矯正管理局工作人員手中,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盧某某是浙江省平陽縣人,于2021年11月到康定市社區矯正管理局接受矯正。因身份的轉變,加之其孩子即將要高考,擔心因自己給孩子造成不利影響等諸多因素,心情焦慮恐慌。了解到盧某某的情況後,為打開他的“心結”,社區矯正管理局工作人員從關心他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教誨,放下思想包袱,重新樹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我們通過對其引導教誨,讓他不僅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又能體會到矯正工作的嚴肅性,使其在思想上有了重要轉變,自覺接受矯正。”康定市社區矯正管理局局長陳銀舟介紹。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甘孜州還與各産業園區對接成立社區矯正幫扶基地,加大社區矯正對象幫扶力度,切實解決社矯對象就業難題,幫助社區矯正對象實現“就業夢”。  
“我們通過三個幫扶基地,利用‘企業+牧民(社區矯正對象)’‘園區+農戶(社區矯正對象)’,幫助社區矯正對象既能就近就業,也可順利解決自家農産品銷售問題,助力社區矯正對象增收致富。”辜亮介紹,目前全州已建立教育基地25個,公益活動基地20個,就業基地10個。  

厚植民心,才能凝聚力量。接下來,甘孜州兩級社區矯正機構將加大對矯正對象的監管力度,用心用情做好社區矯正“擺渡人”,讓每個社區矯正對象都順利抵達新生活的彼岸,全力推動甘孜州社會安全穩定,助力甘孜州高品質發展。(余淑萍 楊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