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母子領銜出鏡,唐家河片區親子同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13 09:25:42 編輯:楊鈔淋 點擊:
5月10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獲悉,該片區工作人員在持續四年開展大熊貓野外繁殖行為專項調查中,今年4月2日,在麻山區域觀察並記錄到大熊貓母子的活動場景,根據監測數據和近幾年的紅外相機記錄,該區域多次發現大熊貓幼崽或亞成體的活動痕跡,但能持續觀察記錄並採集到數位影像尚屬首次。
據調查隊員余長明和王超介紹,當日12時35分左右,在海拔2594米的山脊上,發現一公里開外探出竹叢的樹枝上有一可疑白色小點,由於距離太遠,給人的直觀感受又較小,最開始並沒有對它産生太大懷疑,但當借助輔助設備進行往復觀察時察覺到了些許不同。
於是他們一邊穿過茂密地竹叢緩慢靠近,一邊持續觀察,經過確認是一隻難得見到的大熊貓幼崽。發現這一情況後,調查小隊開始立即謹慎起來,因為一般來説體型如此小的幼崽,母獸是形影不離且極具攻擊性的。為此,調查小隊決定保持安全距離,進行持續蹲守觀察。
在接下來的四個小時內,幼崽大部分時間都在枝頭靜候,偶爾調整姿勢、伸展四肢。樹下則不時傳來母獸咀嚼竹子的聲音。直到16時44分左右,在大熊貓母子的正下方五六十米左右隱約傳來渾厚地“哼哼”聲,幾分鐘後,當聲音再次傳來時觀察隊員終於確認還有“他者”存在。
直至16時55分左右母獸突然攀上幼崽所在的樹榦,並不時朝下張望,並在十來分鐘後返回地面,稍遠處的余長明通過數位相機長焦觀察到它向樹下方移動,最終消失在視野中。小隊在隨後兩天進行了持續觀察卻沒有再發現母獸身影,只留下幼崽呆在原地。
經過分析,該幼崽被推測為去年出生,目前在7-8月齡左右。大熊貓媽媽一般會獨自陪伴孩子生活兩到三年時間,傳授生存本領,待它們取得“生産合格證”後才與之分開。所以雌性大熊貓一生所能撫育的幼崽數量極為有限,它們對其後代也倍加寵溺。
此外,該區域的紅外相機記錄還顯示,該時期還存在其他成年大熊貓的活動跡象,推測可能有雄性大熊貓在該時段試探雌性大熊貓的發情狀況,而母獸則為了保護幼崽,主動出擊,將雄性大熊貓的注意力引開。
麻山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的第二高峰,海拔3504米,西南與平武新驛村、老河溝接壤。邊界區域往往是管護的難點和科研監測的盲點,但同時也是珍稀物種的分佈熱點地區。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穩步推進,唐家河順勢而為,打破以往的區域壁壘,積極組織推動跨區域(省、市、縣)聯合巡護、加強同周邊社區的溝通協作、加強多部門聯合執法行動等,使保護更為科學,措施更加高效,效果更加明顯。
在對該區域近年來調查資料和紅外相機影像進行梳理分析,結合大熊貓生活習性和家域空間分佈,推測該區域現階段至少有3-4對大熊貓母子活動,大致分散在大嶺子、七里茅坡、加子號和文縣河一帶。唐家河片區在“四調”後的近十年中,通過非損傷性DNA鑒定法識別到個體數量從“四調”的39隻累積至54隻,大熊貓幼崽的頻繁出現也驗證了大熊貓數量正在穩定增長,種群呈現擴散趨勢。
與此同時,大熊貓的同域動物四川羚牛、川金絲猴、金貓、斑羚、毛冠鹿、藏酋猴、野豬、紅腹角雉等也紛紛“攜崽”登場,為大熊貓國家公園未來的“繁榮”奠定基礎。(王超 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