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涉企網路侵權亂象,四川公佈一批典型案例

來源:川觀新聞 時間:2024-05-08 11:45:39 編輯:楊鈔淋 點擊:
為營造清朗營商網路環境,今年3月,四川啟動了為期6個月的“凈生態·促發展”優化營商網路環境專項行動。5月7日,省委網信辦公佈了一批涉企網路侵權典型案例。
據悉,此次專項行動由省委網信辦、省委統戰部、省公安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工商聯7部門聯合開展,重點整治涉經濟領域網路亂象,包括假冒倣冒他人企業名稱、註冊商標、品牌等開設網站、註冊賬號、上架APP和小程式;採用“貼標簽”“帶節奏”“放大鏡”等方式惡意散佈涉企業不實論調,渲染醜化、煽動抵觸國有經濟、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傳播虛假資訊或者誤導性資訊,損害企業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等。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四川集中整治了侵害企業及企業家合法權益的網路亂象,依法處置了一批違法違規網站和自媒體賬號,推出了涉經涉企辟謠科普稿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典型案例1:唱衰企業發展前景、抹黑詆毀企業形象聲譽
近日,相關部門接到省內一企業舉報,一些網站、論壇、公眾號發佈傳播抹黑該公司正常商業行為的文章。相關文章標題和內容中,造謠其因經營不善導致嚴重虧損,歪曲企業正常生産經營和投資活動,強調不利事實,回避有利事實,以偏概全,影響公司正常運作和股價走勢。該公司按照《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路侵權資訊舉報工作規範》提供了其公開發佈的財務年報、行業主管部門相應佐證材料等證據性材料。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後,督促網站平臺處置不實資訊,並對發佈不實言論的賬號進行禁言處置。
典型案例2:炮製涉企虛假不實資訊
近日,相關部門接到省內一企業舉報,網上出現大量惡意誹謗攻擊該公司的不實資訊。部分賬號惡意炮製該公司及其主要負責人違法發放高利貸、涉嫌詐騙等虛假資訊,嚴重干擾公司正常運作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日常生活。該公司按照《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路侵權資訊舉報工作規範》提供了法院判決書、源發新聞媒體出具的撤稿函等證據性材料。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後,督促網站平臺對不實資訊進行處置清理。
典型案例3:蓄意營造悲慘氛圍,利用同情心博流量
去年,抖音等平臺出現許多號稱“負債百萬”的人,在街邊吃饅頭,並配有“創業失敗、負債XXX萬,決定在XX地開始”的相似文案,蓄意製造悲慘氛圍,利用網友同情心博流量。對於這些違規內容,四川網際網路舉報辟謠平臺第一時間發佈權威辟謠資訊,協調相關平臺處置嚴重違規賬號46個,清理違規視頻412個,有效遏制謠言滋生蔓延,營造清朗營商環境。
典型案例4:依法嚴肅整治虛假製造的“視覺貧困”
“涼山曲布”“趙靈兒”“涼山孟陽”等多名超百萬粉絲網紅,以涼山貧困、農産品滯銷設計劇本,以破舊廢棄房等為直播背景,打造所謂“大涼山原生態”人設,帶貨銷售假冒的大涼山特色農産品,謀取高額利益,涉案金額超千萬元。省州兩級網信辦聯動公安部門,加大力度整治“擺拍”“賣慘”等行為,處罰違法違規賬號200余個,移交司法處理54人(其中網紅主播11人),搗毀MCN機構5個。日前,司法機關對“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一審宣判,一共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刑。其中,公司負責人唐某被判刑1年2個月,處罰金10萬元;網紅阿西某某(涼山孟陽)被判刑11個月,處罰金8萬元;網紅阿的某某(涼山阿澤)被判刑9個月,處罰金4萬元;李某、郭某、林某等5人被判9個月至1年不等,處罰金2萬元至8萬元不等。以上人員非法所得均沒收。
典型案例5:狙擊“中國電科員工怒懟領導清明節強制安排加班?”謠言
2023年4月,一段“員工怒懟領導清明節強制安排加班”的微信工作群聊天記錄在網上流傳,引發網民質疑。省委網信辦聯動公安,核實查證,待警方對外發佈警情通報後,辟謠平臺第一時間還原真相,以正視聽。當事人故意散佈謠言的違法行為嚴重擾亂網路公共秩序,已被屬地公安機關依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典型案例6:依法整治涉企網上侵權資訊
去年以來,四川一知名企業進行集團戰略調整,部分自媒體借此歪曲解讀其定增募資項目、炒作其自助脫困舉措、抹黑企業管理者形象,對公司經營管理造成負面影響。省委網信辦分類處置、綜合施策,對“標題黨”等負面報道,協調相關部門和涉事企業進行澄清;對發佈失實言論的相關賬號進行果斷處理;與相關部門做好對接工作,對有關不實資訊開展辟謠準備,及時消除不良影響。(川觀新聞記者 史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