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8日舉行的政商懇談會上,《成都市新津區支援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政策》(以下簡稱“《政策》”)正式發佈。
《政策》涉及糧油、畜禽水産、果蔬和農商文旅融合、農村總部經濟、農業科技創新、農業品牌塑造等多個方面,拿出真金白銀,因地制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持續做優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支援糧油産業發展
《政策》首先明確支援糧油産業發展,從規模種植、制種産業、品比園等方面展開,其中一些舉措引人關注。
例如,對騰退低效果木恢復糧油等主要農作物生産的,給予3000元/畝一次性補貼,改種糧食的,每年再給予1000元/畝補貼,連續補貼三年;建設糧油品種比較鑒定試驗園的,按建設投入的3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同時,按照土地租金的50%給予補貼,每年最高不超過50萬元。
此外,《政策》還鼓勵糧食從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等級認定,“對獲得糧油倉儲管理員或糧油品質檢驗員初級及以上培訓等級認定的,一次性給予認定費用50%補貼。”
“品種”一詞在《政策》中被多次提及。《政策》提到,對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通過的畜禽遺傳資源,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審定通過的畜禽新品種、配套係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評定為國家級、省級畜禽或水産核心育種場的,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在果蔬産業方面,對新獲得植物新品種權的,每個品種權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
聚焦新業態
4500年前,古蜀寶墩先民在新津種下一粒稻穀,開啟了跨越千年的璀璨文明。而當下,農業在新津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新玩法。
寶墩出土的水稻(已碳化)
“農業新業態”也是《政策》關注點之一。《政策》提到,對符合條件的農商文旅融合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補貼;對達到標準的農村電商項目,按照年度線上銷售額的30%給予補貼,每年不超過50萬元。
《政策》表示“支援農業總部經濟發展”,對農業企業在新津設立總部,在新津區外擁有3家及以上分公司或控股50%及以上子公司,新津總部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且營業收入中來自下屬子公司或分公司的比例不低於20%的,按年度營業收入的1%給予補貼,每年不超過100萬元。
另一方面,《政策》也提出支援數字化社會化服務,對提供“品種篩選、測土配肥、植保服務、機械配套”等全過程數字化平臺服務的每年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補貼。
在科技賦能方面,《政策》支援院(校)地合作打造試驗示範、智慧農業項目等建設,對新獲批認定的市級及以上科技小院,按照國家、省、市獎勵資金標準給予1:1配套一次性補貼。
支援農業品牌塑造
促進區域和産業高品質發展,品牌價值的社會效益和示範引領作用愈加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也提出支援農業品牌塑造。其中,對新獲得“兩品一標一優”認證的,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誌農産品認證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1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兩品一標一優”認證費給予50%補貼,認證費補貼最高不超過20萬元。
另一方面,對經營主體新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涉農類先進表彰、試點示範的,最高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評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最高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評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合作社的,最高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評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家庭農場的,最高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成都新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