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茶故事 譜好“金葉曲”

——巴中通江立足綠色生態資源稟賦 大力發展山地高效茶葉特色産業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4-17 17:13:25 編輯:王帥 點擊:
山川披綠,茶海生金。連日來,巴中市通江縣7.6萬畝富硒茶園綠意盎然、茶芽肥碩,空氣中瀰漫著淡淡茶香,茶農、採茶工和參與觀光體驗的遊客們穿梭其間採摘新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巴中市通江縣立足綠色生態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高山高香、生態富硒”山地高效茶葉特色農業産業,採取“黨政發動、行業推動、企業帶動、品牌拉動”的發展思路,譜好茶産業“金葉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
做優“茶品牌”
“春茶採摘很珍貴,一芽一葉地採,一天能採兩斤左右,有180元的收入,還是很不錯的……”一場春雨後,在煙溪鎮鐘鳳村的茶山上,穿過層層濃霧,一排排茶樹鬱鬱蔥蔥,綠意盎然;一芽芽茶尖嫩綠微黃,生機勃勃。茶樹間,茶農們腰挎竹簍,穿梭在一壟壟的青綠之間,隨著指尖不斷翻轉舞動,一個個嫩芽被輕輕採摘並放入小茶簍裏,將春天的“綠意”收入囊中。
自古高山雲霧出好茶,煙溪鎮鐘鳳村海拔在680米至1200米之間,年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4℃,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間,非常適宜高山茶種植。自2005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鐘鳳村茶葉面積已經發展到9800余畝,年産量可達270余噸,茶葉成為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我家有12畝茶地,因為種植管理技術的改善,茶葉長勢越來越好,品質得到提升,春茶每畝能達到3000元的收入。”煙溪鎮鐘鳳村村民陳幫國説,茶葉是他們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茶壟採摘忙,茶廠制茶香。隨著春茶的開採,在茶園不遠處的羅村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加工車間,剛採摘下來的鮮葉就被送到這裡進行加工處理。一排排制茶機械不停運轉,鮮葉通過攤青、殺青、理條(揉捻)、烘焙、提香等幾道工藝,濃郁的茶香撲鼻而來。
“我們春茶生産工作已全面啟動,輻射帶動了煙溪、永安、鐵溪三個鄉鎮,目前我們每天可收購單芽600余斤,收購單價平均在90元左右。”羅村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經理楊宇介紹,公司已經和兩家商貿公司、兩家銷售公司簽訂了春茶採購合同220萬元。
目前,通江縣擁有國家級茶葉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龍頭企業1家,省著名商標2個,形成“羅村”“火天崗”“三生道”“馨金山”等重點品牌10余個,茶産業已成為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特色産業和山區農民收入的穩定來源。
做活“茶市場”
碧野梯田春耕處,滿山春茶吐芬芳。在海拔約800多米的民勝鎮賈家梁村茶園中,茶農李亞萍用手指夾住一簇鮮葉,指尖稍微用力便將茶葉輕鬆摘下,不多時,茶簍中就鋪滿一層翠綠的鮮茶。
“相較往年,今年春茶採摘提前了一週左右,我們採的是一芽一芯,手腳快的每天收入接近200元左右。”李亞萍表示,去年她靠種茶、採茶收入1萬多元,今年估計還能增加一些。
遠遠望去,民勝鎮賈家梁村一片片茶園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採茶工人在茶園裏忙著採茶,村民賈迎春和愛人就在其中。賈迎春介紹,單靠採茶,他們夫妻倆每天最高有300多元收入。在四川壁州茶葉有限公司,這樣的採茶工還有很多,閒時幾十人,忙時幾百人,都是周邊村裏的村民。如今,他們靠茶走上了致富路。
“我們每天收購鮮葉大約有1000多斤,按照正常的出茶數是5斤鮮葉加工1斤幹茶。從生産到現在,我們的芽茶有6000多斤。”四川壁州茶葉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謝興田介紹説。
近年來,賈家梁村充分利用本土茶園廣闊、茶葉品質優良等特點,採取“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園區標準化、産業規模化發展起1300余畝茶園,帶動全村600多戶村民致富增收。“我家有兩畝多土地入股村裏的合作社,按照入股分紅標準,一年能得到3000塊錢分紅。”賈迎春高興地説。
如今,依託産業發展,賈家梁村走出了一條“生態美”與“百姓富”的融合發展之路。下一步,該村還將持續打好産業發展“組合拳”,謀劃産業發展新路子,確保産業發展落到實處,進一步助力群眾致富增收。“我們繼續採取長短結合的方式,發展茶葉、藍莓、肉兔等産業,改變村裏過去單一的種植模式,讓大家的收益逐步提升起來。”賈家梁村村黨總支部書記賈茂森表示。
做深“茶文旅”
“這款春茶,清香四溢,口感醇厚,回味無窮。”每年的三四月份,興隆鎮翰林村成片的茶園就成為周邊市民踏青的好去處。在通江雪鴻堂茶業有限公司,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喜歡在這裡泡上一杯新出的春茶,愜意地品味生活。
當茶樹抽芽,翰林村從山頂到山腰再到山麓,連綿起伏的茶山蜿蜒疊翠,一畦畦茶樹抽芽吐綠。每當清風襲來,茶香縈繞山間,讓到訪之人的心情隨之舒暢。
“在這裡,遊客們可以親身體驗採茶、制茶,再品茶香、可以深度了解通江的茶文化。”通江雪鴻堂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燕生表示,公司將茶事和旅遊相結合,既加大了茶園資源的利用率,又能提高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江縣地處北緯31°、大巴山南麓,高海拔、日照足、富含硒,是四川省優質富硒茶重要産區和20個産茶重點縣之一。2021年5月,乘省內對口幫扶的東風,一支來自川南內江的幫扶隊,跨越千山萬水,從九曲十一彎的沱江之濱到素有“一府三鄉”美譽的諾水之畔,開啟了一場通江茶葉産業改天換地的新征程。
“我們圍繞‘通江所需,內江所能’的幫扶原則,先後投入4700萬元,連片改造管護茶園1.5萬畝,幫扶羅村、巴蜀白茶、馨金山、七崗等茶企實施技改擴能,新增加工面積6000平方米、生産線6條,新增茶葉加工設備75套,內通茶葉加工廠(一期)建成投産,實現産值2400余萬元,帶動群眾增收300余萬元”。內江市結對幫扶通江縣工作隊副領隊、通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李衛介紹。
在內江對口幫扶通江工作隊的幫助支援下,2021年10月1日,通江縣雪嶺鄉村旅遊有限公司通過充分挖掘“三李文化”,在興隆鎮相繼打造了翰林花海、巴蜀民歌風情園以及翰林湖水上演藝等,走出了以茶興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累計實現年接待遊客量6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000萬元。
截至目前,通江縣茶旅融合現代農業園入駐企業9家,累計用工4萬餘人次,帶動周邊800余戶脫貧戶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如今,連綿起伏的群山中,連片的茶園不斷延伸、鋪向遠方,伴隨著清晨的繚繞雲霧,越來越多的茶葉産業園區成了名副其實的旅遊景區。(符理 杜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