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強市①丨建圈強鏈“更上層樓”,成都製造業從“新”開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4-03 09:09:51 編輯:楊鈔淋 點擊:
【編者按
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集中精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今年“新春第一會”上,四川吹響工業興省、製造強省戰略號角,成都等地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陣地之一,正努力搶佔未來發展的制高點,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2024年成都聚焦建圈強鏈,堅定把工業立市、製造強市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持續推動實體企業“上規、上榜、上雲、上市”。按照規劃,到2025年,成都工業綜合實力將躋身全國十強;到2035年,製造強市全面建成,進入增加值萬億城市行列,成為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城市。即日起,中國網四川圍繞“上規”“上榜”“上雲”“上市”等主題,推出系列報道,全面梳理成都實施製造強市戰略的成績和亮點。
 
裝配、焊接、組裝……工業生産線上,機械設備起承轉合高速運轉,一台臺無線電監測、無人機壓制等高科技設備陸續“出廠”,發往全國各地。更令人吃驚的是,這樣一條智慧高度密集型的生産線竟然“隱藏”在城市中心的一座座專業樓宇內。
當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正在向高品質發展轉型。擺脫過去對土地出讓帶動“地産經濟”的高度依賴,“都市工業經濟”成為推動萬億GDP城市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助力。其中,全國各地通過“工業上樓”在都市區有限的土地資源中盤活存量、擴大增量、優化産業結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熱門話題”。
在成都,28條重點産業鏈星羅棋佈,“工業上樓”正帶動鏈上企業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工業上樓 土地效率中的城市生命力
去年年底,成都市舉辦2023現代都市工業發展大會,將當下成都的工業景象和盤托出,向世人展示了一個除文化、旅遊外,擁有深厚製造業底蘊的工業成都,也讓人感受到成都發展未來産業、新質生産力的強勁動能。

圖片來源:成都發佈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道:“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土地是最關鍵要素之一,成都作為人口逾2千萬的超大型城市,工業用地資源有限。製造業要實現持久高品質發展,推動“工業上樓”是立足當前,放眼未來的重要舉措,其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吸引要素資本、激發市場活力。同時,我們也要清晰地看到工業企業‘向上發展’對行業的限制和要求都比較高,如何篩選合適上樓的産業?産權如何分割轉讓?……都是當下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2023年11月,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工業上樓”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將成都市“工業上樓”的政策標準化,也將上述問題的解決辦法落到實處。

圖片來源:天府發佈
在天府新區,鳳棲谷科技創新産業園是“工業上樓”的典型案例。數據顯示,鳳棲谷科技創新産業園按照一棟一産業規劃,做到生産廠房單層層高8-10米,荷載650-2000kg/㎡,設置2000-3000Kg貨梯及吊裝口,建築面積為14.59萬平方米,生産用房樓層達到了11層。
鳳棲谷項目負責人分享道:“作為‘公園城市’的承載地,天府新區的工業用地相對有限。在省、市兩級的支援下,我們借鑒深圳、新加坡等地經驗,創新採用‘科兼工’的科學配置方式解決土地性質問題,在天府新區建造出一個‘都市工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電子資訊産業局
在成華區,龍潭工業機器人産業功能區遵循“兩片一核三園”思路,實現“平面擴張”轉向“立體增長”,“一核”已建成10.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使數字通信主導産業集聚成勢,高標準打造的“三園”總面積約90萬平方米,已建成60余萬平方米,包括東廣人工智慧谷産業園、聯東U谷·成都新經濟園和金地威新産業園。其中,聯東U谷成都新經濟園于2023年竣工交付,佔地59.77畝,建築面積共計144708平方米,可租售面積118987平方米,建築首層高7.2米,標準層高4.5米,是“一核三園”功能佈局的重要版塊。
“現在,成都的經濟發展除了土地動能和資源動能,又增加了科技動能,‘工業上樓’是必然趨勢。”深耕産業樓宇打造多年的聯東U谷集團助理總裁余明洪表示。
的確,在傳統製造業向先進製造業的轉型期,生産製造越來越與科技研發緊密結合,“工業上樓”為城市發展騰挪出向上的發展空間,釋放出優質城市載體,城市影響力和吸引力也因此愈發凸顯。
行業引領 專業樓宇助推建圈強鏈
“上樓”工作中的樓宇建設是幫助實現産業鏈的上通下達和企業生産流程的高效提升的關鍵一步,既要契合不同企業生産需求,還要設計美觀融入城市界面,對樓宇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實施意見》中提道:對新建、改造的3層及以上的“工業上樓”項目廠房部分,按100元/平方米最高給予300萬元補助;對租賃符合條件的標準廠房的工業企業,入駐後自達到所在産業園區(功能區)畝均稅收要求的次年起,連續三年按每月6元/平方米給予最高100萬元/年/戶的租金補助。區(市)縣政府(管委會)可根據區域發展實際再給予相應資金支援。
同時,在專業樓宇建設過程中成都市還借助市場化力量,對區域內的主導産業和産業鏈展開研究,發現“斷鏈”位置、龍頭企業關聯“支鏈”等發展配套的不足之處,做好強鏈補鏈。

圖片來源:武侯發佈
余明洪在解讀“工業上樓”時提到:“‘工業上樓’工作需要區域內各個主體相互協同才能促進城市的良性發展,聯東U谷作為民營平臺型公司是政府和企業的助手。在政府為工業企業開展政策、資源賦能的同時,也需要企業的服務性手段同向發力。”
“樓宇建設應該跟著産業的發展訴求走。”在提到標準化廠房建設時,余明洪表示:“除了傳統認知中的層高、載荷、電梯‘三大件’,平臺還通過科技化、數字化建設等手段來服務企業,工業樓宇面段配比、垂直交通阻值、工業生産的排煙排氣等都是設計中需要關注的參數,做到一産一策有的放矢。”

圖片來源:投資天府
“在鳳棲谷拿地開發的同時,我們就開始研判産業方向,針對目標客戶展開預評估,按照‘三先三配套’模式啟動招引先決、政策配套,運營先導、服務配套,設計先行、投入配套,滿足企業生産特殊需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對接感測器檢驗檢測公司的過程中,天府産投集團了解到該公司有建設“暗室”的需求,便專門為其定制了一個層高10米的暗室,解決了企業生産中的針對性需求,受到企業好評。
“‘工業上樓’要與區域配套相結合。”鳳棲谷項目負責人補充道:“‘工業上樓’不僅僅是為企業提供一個可以生産的地方,它還擊中了地區、企業招引科研人才的痛點。它為高端的科研人才提供更舒適、更便捷,既親近自然,又擁抱城市的工作環境,拉近企業與市場的現實距離,也為産業建圈強鏈積蓄起科研力量。”
企業好評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工業上樓”將研發、生産和下游應用場景放在一個園區和樓宇中去為目標。降低企業生産成本、提高企業生産效率也是推動企業“工業上樓”的最大動力。早在《實施意見》發佈之前,成都就已經有企業對標上海、深圳等國內先進城市,將都市工業上樓做在了前面。
在金牛區,一家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的國內領先企業在“工業上樓”方面佈局很早,有很深的體會:“我們最早在2017年就開始籌劃工業上樓。公司的産品品質一直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出於技術創新方面的考慮,公司需要搭建起相應平臺吸引優秀人才,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保持技術領先;其次是基於公司産品的市場化需求,在公司産品原有先發優勢的基礎上擴大生産,推向新市場;第三是需要突破國外壟斷難題,規避進口依賴風險,完成國産化替代。”
相關企業負責人還補充道:“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金牛區成立專人專班對口我們‘工業上樓’項目,從政府辦理手續到徵地規劃,從規劃消防到質檢驗收,在建設過程和疫情期間都為我們提供了相應的物資和支援。除此之外,金牛區還積極為我們企業尋找上游供應商進行配套,並給予我們一定比例的原材料採購補貼。”
“上樓之後我們按照精益生産要求進行工藝佈局,帶來了生産效率的提升。”該企業負責人總結道。

圖片來源:武侯發佈
武侯區的華日通訊是一家技術型企業,重點投向以研發為主,也是成都工業示範優秀案例。他們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企業上樓後,帶動提升了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降低了土地成本;減輕公司的資産壓力,提升公司的生産效率。”
“在與政府溝通中,相關部門委派專職人員與我們對接,宣傳政策。幫助我們與意向企業進行智慧匹配,精準對接技術水準高、品質效益好的鏈上企業入駐,共同幫助入駐企業解決問題,做好項目政策共用、技術支撐解決等全方位服務,讓鏈主和鏈屬企業互利共贏、協同發展,實現了産業與資源對接、資金與實體對接、技術與市場對接。我們也感受到了政府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態度和決心。”據悉,目前華日通訊專業樓宇已經聚集了微波通訊企業和其他企業30余家,擁有企業服務和政策諮詢平臺、測試檢驗平臺等多個服務平臺。

圖片來源:青春成華
在成華區,麥格米特電氣是鏈主企業卡諾普機器人的生態服務商;世界500強日立科學儀器落戶的原因也是看到了現實或潛在的合作夥伴……隨著“工業上樓”的落地,強鏈補鏈效果愈發明顯,産業鏈積累日益深厚。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
數據顯示,2023年,成都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五大先進製造業增長4.0%;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733.26億元、同比增長16%;高新技術企業已突破1.3萬家、同比增長13%;高新技術産業營業收入超1.35萬億元……
開年後,2024第一批成都工業精品名單應勢發佈,將100個高科技、高品質的成都製造産品推進公眾視野,製造企業大膽走上臺前,表達支援成都工業立市的堅定信心。
當下,科技革命日新月異,新質生産力快速發展,《實施意見》為工業上樓的技術規範、産業植入等方面提供政策依據,也為各區縣發展都市工業提供了發展指導。隨著成都創新發展動能的增強,産業鏈的立體生長,先進工業生産模式的層出不窮,成都市各區域必將形成相對集中的産業集群,最終實現建圈強鏈、聚鏈成群的宏偉目標。(杜燦 張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