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有主題,精彩值得玩!新津發佈“新十二月市·深農 應時而食”系列活動

來源:成都新津 時間:2024-03-28 11:41:01 編輯:林銳森 點擊: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
因商而興
唐宋時期成都商品交易市場繁榮興盛
形成了官方主導按月令
舉辦的專業性市集“十二月市”
如今,“十二月市”
在新津煥新上演
3月27日,新津“新十二月市·深農應時而食”系列活動發佈大會在天府農博園正式啟動,新津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安建東,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新津綠色食品産業鏈鏈長葉尚敏,四川海吉星智慧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尹世軍出席大會。生態種養、生産加工、餐飲企業、供應鏈企業等在內的上百家企業、十余位行業專家嘉賓參與大會。

葉尚敏 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綠色食品産業鏈鏈長
新津結合地方特色,加快農業種養殖、食品加工和美食體驗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獨特的三産協同發展模式。未來,新津將繼續發揮區位優勢和産業優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更加科學的發展規劃;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規模發展綠色食品産業,加快推動新津綠色食品主導産業新質生産力的形成,為美食(綠色食品)産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活動現場進行了“新十二月市·深農應時而食”系列活動推介。
據悉,新津“新十二月市·深農應時而食”系列活動以每月應時食材為主線,自4月起,每月27日都將在天府農博園舉行一場主題月市,打造全年“1+N”主題系列展銷活動,全面展示新津特色飲食文化,彰顯城市生態本底與在地文化相結合的“新煙火主義”特質,解鎖體現“新津味、新鮮范”的線下消費場景。
一月“耙耙柑市”、二月“羊肚菌市”、三月“香椿芽市”、四月“三文魚市”、五月“陽光葡萄市”、六月“龍蝦市”、七月“魚子醬市”、八月“松茸市”、九月“獼猴桃市”、十月“蟹市”、十一月“牦牛肉市”、十二月“年貨市”……當季生鮮美食匯聚,從生産源頭到售賣端全鏈條呈現。通過系列活動,搭建採購商與展商的溝通平臺,創造新的採購空間;依託深農農産品供應鏈大數據平臺優勢,每月發佈“24節氣之應時而食”食材榜單;結合川、粵、淮、魯等地獨特的烹飪技藝,邀請優秀行業從業者現場呈現一道道主題創新宴,形成24節氣時令菜品,讓市民遊客一飽口福。
隨後,四川海吉星智慧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宇,天府農博園管委會副主任劉友祥,分別圍繞西南海吉星智慧産業園、新津區綠色食品建圈強鏈産業鏈做了項目推介。

董宇 四川海吉星智慧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西南海吉星智慧産業園項目位於新津天府智慧製造産業園內,項目將聚焦産業融合、科技賦能、模式創新,以智慧科技賦能、融通一二三産業,打造“數字農産品産業服務與智慧流通中心”。整個園區包含交易中心、交付中心、供應鏈服務中心、進出口前置監管服務平臺、産業服務中心、現代農業科創中心、農博會分會場、産業配套8大功能區,打造深農集團成渝地區最大的農産品交易交付整合中心,形成以成都為中心,面向西南,連接亞蓉歐東盟的商貿流通體系,打造通關查驗、商品交易、冷鏈倉儲、金融結算等功能一體的進出口交易平臺。

劉友祥 天府農博園管委會副主任
作為成都市綠色食品産業的主要承載地,目前,新津共培育綠色食品四上企業52家,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上規企業3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和省級專精特新上榜企業5家,有桃李麵包、新希望六和等上市企業的子公司6家,基礎系統、管理和業務上雲企業6家,綠色食品産業發展態勢良好。未來,新津將基於綠色食品全産業鏈發展基礎及川渝中央廚房産業生態圈建設,以未來城市綠色食品智慧供應鏈中心為核心,重點發展休閒食品、預製菜兩大綠色食品産業細分領域,進一步構建綠色食品“田間—車間—舌尖”全産業鏈。


活動簽約環節,四川海吉星智慧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與四川斯特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原生九派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邛崍鴻瑞漁業有限公司、祿久家庭農場、新津宇河農業專業合作社、新農汪家庭農場進行了現場簽約,旨在立足各自資源優勢,完善要素配置效能,共謀發展新模式,提升産業綜合競爭能級。
簽約儀式後,與會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圍繞《四川美食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思考》《天府農耕文明與地標食材》《川菜與地標食材》《營養健康與三産融合》進行了主題分享。
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院長李想表示:“川菜,作為分佈最廣且具備社交屬性的菜係,不僅需要保持傳統文化特色,同時也需要不斷進行創新,挖掘川菜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賦能,強化品牌效應,同時,要培養龍頭企業,建立行業協同機制,加強合作交流,使用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川菜産業科技含量,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特色美食,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感。”
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蔬菜專家唐懿表示:“中華農耕文明的核心內涵是“應時、取宜、守則、和諧”。4500年前,新津寶墩先民奠定了古蜀文明和天府農耕文明的基礎,天府農耕文明的天人合一思想、可持續發展理念也源遠流長、延續至今。成都平原成為我國“南菜北運”和“冬春蔬菜”的重要生産基地,蔬菜種植面積和産量均居四川省首位,新津韭黃、郫縣豆瓣等成為地標食材。”
成都旅遊協會鄉村振興專業委員會會長舒科表示:“應地而食,每個菜名的背後都有地域習俗,四川美食眾多,川菜、小吃、火鍋等,會讓你在品嘗美食的時候,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通過同品異名、同名異品、適名適品、應地而食,繼而了解兼納傳承、生生不息的中華傳統飲食文化。”
四川省天府營養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鄧博文表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發展營養導向型農業,倡導適度加工、精準加工,推動農産品加工減損增效,發展營養型食品加工及配套産業,大力推進食物營養與健康知識普及和居民食物消費引導,大力發展營養導向型服務業,助力全民健康。”
在圓桌對話中,農旅文産業融合專家、四川省休閒農業協會副會長蘭永強、中國國家地理美食地理主編劉乾坤、中國烹飪大師、四川烹飪工匠張元富、四川海吉星智慧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品牌總監龔熙宸以及在津企業瑪王農業、希望食品企業代表圍繞食物養殖、加工到餐飲全鏈條觀點碰撞,共探新津綠色食品産業建圈強鏈的新機遇、新路徑、新未來。(成都新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