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的無人機,解放軍送的!

來源:國防時報 時間:2024-03-27 18:23:05 編輯:王帥 點擊:
春有約,花不誤,年年歲歲不相負。3月22日,四川省什邡市師古鎮九里埂村遊人如織、熱鬧非凡,一場集美景、美食、民俗于一體的鄉村盛宴“梨花節”,在該村千畝梨花觀賞區盛大開幕。手繪花墻、清梨茶舍、網紅鞦韆、梨花驛站,特色景點引來遊客競相拍照打卡;文藝演出、茶藝插花、漢服巡遊、風箏塗鴉,精彩活動讓現場灑滿歡聲笑語;窗明几淨的川式民居錯落有致,平坦寬闊的水泥村道蜿蜒其間;一簇簇梨花綻放枝頭,一張張笑臉洋溢幸福。
穿梭在雪白梨花園中,感受田野重染春意,果樹再披新裝,見證九里埂村在穩步邁進鄉村振興征途中發生的歷史性變化。
近年來,西部戰區陸軍某裝備保障隊與該村結成共建對子,全體官兵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從增加集體收入、發展特色産業、改善民生設施、豐富文化生活著手,通過聘請專家團隊把脈問診,開發農旅融合鄉村旅遊觀光,打造專業化“三農”人才隊伍,不斷提升九里埂村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準。2022年,該村被列為“四川省鄉村振興示範村”。
簽署《現代農業科技合作協議》
“梨花節”當天,記者來到這裡,實地感受這裡開展軍地共建,促進鄉村振興帶來的可喜變化。
把脈問診解難題——請來農技專家 開出發展良方
“九里埂,九條龍,十家就有九家窮。”九里埂村地處“成德一體化邊界試驗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但説起村裏當年的落後情景,這句民諺從村黨委副書記林霞東嘴裏脫口而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説的就是我們村的土地狀況。由於地處丘陵山區,旱地坡耕地多為‘望天田’,土壤呈鹼性,養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季節性乾旱嚴重。一遇炎熱,土地就裂成‘刀口狀’,不僅影響農作物種植,更打擊了村民發展産業的信心。”
調研座談
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後,該隊黨委主動“叩門”、精準對接,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取得了聯繫,並邀請專家團隊多次現地調研、召開專題會議,共同為九里埂村鄉村振興發展把脈問診。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資深專家劉建軍,還記得第一次來到九里埂村的情景:“規劃區內産業結構不優,梨和柑橘等特色産業品种老化退化嚴重;效率型要素供給不足,農資價格上行壓力增大,農民轉移就業增收空間縮小;存在品種雜亂、産業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等問題。”
技術指導
經過反覆論證,省農業科學院與該隊簽訂了“現代農業科技合作”協議,提出了“生態建設+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的整體規劃思路。他們以鄉村産業振興為基礎,融入生態綠色、迴圈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充分把握市場需求和産業發展趨勢前提下,以糧經複合産業為主線,融入康養農業鄉村旅遊項目。通過特色産業標準化、全産業鏈融合發展、田園觀光和體驗、農業品牌創建和國防知識教育,打造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創業孵化、標準化示範、軍旅文化教育、農耕體驗、休閒康養等於一體的農旅産業項目。
蜿蜒的山道上留下了全體人員往返奔波、不知疲倦的身影;風裏來、雨裏去的群策群力,讓綠樹繁花鑲嵌田間地頭。經過幾年時間系統化規劃發展,九里埂村的生態農旅逐漸成了當地的一張名片。
産業幫扶
坐在“梨花節”的花蔭裏,村委副書記林霞東替村民們算了一筆賬:“遊客多了,産業旺了,村民們賣農産品、去加工廠務工、出售鮮黃梨、發展餐飲業……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大家都説,解放軍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幹事風風火火,成效實實在在。”
賡續軍民魚水情——發展新質生産力 培育現代新農人
在該隊的陳列室裏,珍藏著2008年6月26日師古鎮九里埂村全體村民聯名書寫的一封“感謝信”。經歷過“5.12汶川大地震”陣痛的他們,一直銘記著該隊官兵在山崩地裂的瞬間便火速馳援、晝夜堅守、悉心守護的深情厚誼。
斗轉星移,流逝的是時間,沉澱的是情誼。從抗震救災,到鄉村振興,和老百姓抱成一團、擰在一起、凝成一心的始終是同一群人。
開展援建
進入新時代,這段魚水之情愈發濃厚。
“地震的時候就全靠他們,如今村裏發展得這麼好,也多虧了這些‘兵親戚’。”“梨花節”現場,村委成員林朝普開著巡邏車,忙著轉運遊客、疏導交通、維持秩序。工作間隙,他主動向記者講起了該隊助力他們發展産業、富民強村的紮實舉措:“這臺巡邏車就是他們送的,只因為我們在閒聊時説起‘産業園區又擴大了,步行巡邏有點顧不過來’,沒過幾天,就收到了他們捐贈的巡邏車。還有村道整修,村集體冷鏈凍庫援建……今年又在幫我們升級村委會陣地建設,設計圖都做好了。”
捐贈無人機
最讓林朝普嘖嘖稱讚的是該隊捐贈的兩台大疆無人機,他感嘆道:“時代進步得太快,用先進科技助力農業生産,這樣的好事情以前想都不敢想。”
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該隊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果樹産業園擴容後,為實現播種、施肥、噴藥現代化,他們購置了兩台大型農業植保無人機,並建立無人機培訓點,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到府教學,精準滴灌孕育“新農人”。
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人才培養是關鍵。——這是隊黨委“一班人”的共識。他們在邀請城市人才下鄉開展到府教學的同時,著力培養鄉村本土人才,強化對返鄉創業青年、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等群體的“訂單式”培養,重點培訓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和軍地兩用人才,打造一支志在鄉村、長期駐紮、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
發放物資
強産業,育人才,興科技。在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的道路上,該隊還注重引導村兩委創新運用自媒體新興手段,提升宣傳推廣和招商引資力度,探索推廣智慧農業、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提質增效。通過電子商務,特色農産品遠銷全國各地;肉牛養殖基地也正在論證引進生態養殖系統,重點解決肉質品質提升、畜牧糞便處理等問題。
“根本不愁銷路,全國都有我們的客戶。”在村集體購銷點,村民趙大成説起自家的梨樹喜不自禁:“春天看花,夏天賣果。好多人羨慕我們,説我們‘在家裏打著麻將,就把錢掙了’。”
在本次“梨花節”現場,網紅直播移步可見,通過網路宣傳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回村創業大學生劉麗守在自己的攤位前,有條不紊地為遊客調製奶茶,她説:“科技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也給我的家鄉帶來巨大變化。九里埂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們回鄉創業就業發展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精神物質雙豐收——看得見的地方下功夫 看不見的地方辦實事
“梨花節”的壩壩宴現場坐滿了南來北往的遊客,笑語歡顏洋溢其間。
“嘿滿意,我們十個人一桌,滿滿一桌子菜才四百塊錢;村民素質嘿高,又熱情又週到;民風嘿淳樸,我們已經連續來了三年了。”花田裏,剛用完餐的遊客對著記者豎起了大拇指。他們的話,為九里埂村向上向好的鄉風文明建設添加著注腳。
義診巡診
發展鄉村振興,不僅是讓村民錢包鼓起來,更要讓他們精神富起來。發展産業、改造硬體,是在看得見的地方下功夫;精神文明、民風凈化,在看不見的地方也要辦實事——這是隊黨委在開展工作中的所思所悟、所行所踐。
引導村民感黨恩的同時,也通過系列活動為群眾送去溫暖;聯繫專家傳授致富經的同時,也為百姓講解新風俗。
軍民聯歡
在隊黨委帶領下,他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倡導移風易俗,弘揚簡約適度風氣,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共建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
軍事夏令營
到府服務
該隊官兵定期走訪看望九里埂村獨居老人,長期在村敬老院開展“學雷鋒”活動;整合優質資源,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諮詢等服務;聯繫部隊醫療專家,開展義診巡診,為村民健康保駕護航;協助村兩委加強鄉村治理,維護鄉村社會穩定,維護農民權益和社會秩序;作為全省國防教育基地,他們積極開展“軍營開放日”活動,組織該村兒童走進軍營,了解軍隊發展成就,開展“軍事夏令營”,培塑青少年國防意識;組織雙擁文藝演出,送去生活慰問物資,群眾有困難,只需要一個電話便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義務理髮
使命在肩,盡銳出戰。在該隊的共建下,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麗圖景,在九里埂村的春風裏生動鋪開。(國防時報記者 稅穎 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