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成果轉化 《成都市科技成果轉化白皮書(2023)》發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3-15 16:09:45 編輯:林銳森 點擊:
2023年,成都市緊密圍繞科技成果轉化“一號工程”,不斷推出有力舉措,保持前進的步伐堅定不移。從制定科技成果轉化28條政策,到建立重大成果轉化聯席會議制度,從啟動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試運作,到加快推動中試平臺高標準建設,成都市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為城市的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為及時全面展示成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進展情況,成都市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在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指導下,編制形成《成都市科技成果轉化白皮書(2023)》。本次《白皮書》分為四個篇章:概述篇、政策篇、實踐篇及案例篇,通過梳理相關政策、探索實踐、典型案例等,推廣先進經驗;圍繞區(市)縣、在蓉高校、中試平臺、科技型企業、技轉機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新型研發機構等開展成果轉化成效分析評價。
看政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堅定不移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2023年,成都不斷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形成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大合力。
以促進創新主體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導向,印發實施《成都市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的實施方案》。
針對成都市存在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不夠高,中試熟化平臺數量較少,專業化、國際化技術轉移人才不足等問題,制定出臺《成都市進一步有力有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台資助管理辦法(試行)》《成都市技術經紀(經理)人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專項支援政策,著力逐一破解成果轉移轉化痛點難點。
建立成都市重大成果轉化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各區(市)縣、市級部門、高校院所及服務機構,協同解決全市成果轉化重大問題。
組建成都市技術轉移聯盟,四川大學、成都發動機公司等80家高校院所、鏈主企業等首批加入,培育全市成果專員隊伍,開展駐校(院)技術經紀人管理服務。
不難看出,在成都,科技成果轉化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同使命和責任,各類創新主體積極參與,發揮各自優勢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上精準發力。
觀實踐——成果轉化服務生態持續優化
破解科技成果與産業發展“兩張皮”,實現從0—1、1—10、10—100的突破與跨越,努力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
2023年,成都規劃建設綜合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聚集區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啟動試運作,導入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等科技服務機構71家,提供服務近百項,已然成為成都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生態體系構建的核心區。
中試平臺與概念驗證中心作為嫁接從“實驗線”到“生産線”的橋梁,也備受重視。2023年,成都建設市級備案管理中試平臺、概念驗證中心40家,實現8個産業生態圈全覆蓋。同時,累計備案新型研發機構33家,其中有14家機構入選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擬備案名單,佔全省比重52%。
不斷深化産學研融合互動。通過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合作,成都陸續推動環川大知識經濟圈、電子科大“一校一帶”、環交大智慧城、環成都中醫藥大學健康産業知識經濟圈等11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建設發展,涉及大健康、電子資訊、現代交通、數字經濟等多個産業和領域。
站位新階段、開啟新實踐,成都用實際舉措推動一個個“成都創新”“成都智造”從實驗室裏走向生産線,為城市實現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探案例——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政策與實踐“雙輪驅動”,高端創新資源加快集聚,科技成果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涌現,形成寶貴的“成都經驗”。
企業是生産力諸要素的載體,科技型企業是先進生産力的綜合體。例如,成都交控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成功轉化“城軌列車主動感知技術”“智慧調度”“通信信號設備健康管理平臺”等系列行業領先的列車控制技術成果,應用於成都13號線、27號線、30號線及資陽線等城市軌交項目,價值超200億元。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發佈全自研中通量奈米孔測序平臺QPursue,標誌著國産奈米孔基因測序儀向中高通量進階。
促進高校科研成果商業化,推進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西南交通大學何曉瓊團隊的“軌道交通柔性牽引供電系統及其關鍵技術”,針對性解決軌道交通牽引供電系統的既有問題,將建成全國乃至全球首條城市軌交柔性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及貫通柔性交流牽引供電系統試驗線,預計年經濟價值達數億元。成都理工大學汪靈團隊的4N8高純石英砂産品生産技術,涉及7項發明專利;基於該項科技成果建成的生産線,是我國第一條採用國産脈石英礦為原料、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世界領先的綠色環保全自動化4N8高純石英砂生産線。(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