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探索理想能源的環流重器;
它是打響成都智造的創新名牌;
它是攜手科技世界的中國力量;
它以聚合的能量逐夢“人造太陽”;
隨著能源觀念的轉變,當今世界正在戮力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核聚變反應因不排放碳,也不會産生直接放射性核廢料而被廣泛關注。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總部有一個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陽”,致力於在地球上通過核聚變“生産”出可供人類源源不斷使用的清潔能源。而在這份由35個國家參與的ITER計劃中,成都的科研力量不可小覷。
兩萬餘裏外的四川成都,在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實驗大樓裏,正做著與ITER相關的各項實驗。據悉,該院牽頭承擔了ITER的眾多核心研製任務,並取得多項技術突破,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2020年12月4日,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的中國環流三號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中國環流三號電漿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創造了我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作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邁進重要一步。
“一小杯氫核燃料可以滿足一座住宅幾百年的電力需求。”人類對於“終極能源”的探索仍在繼續,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核聚變能源研發的艱苦攻堅中持續不斷地向世界貢獻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