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條任務 | 四川天府新區印發《依託智慧蓉城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2-26 15:43:48 編輯:鄧書琴 點擊: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龍年新春伊始,四川天府新區審議通過《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關於依託智慧蓉城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據了解,《意見》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為統攬,以依託智慧蓉城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為主線,以提升經營主體獲得感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到2025年底,實現政務服務、政策申兌、企業訴求一網高效辦,企業全生命週期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到2027年底,營商環境數字化水準達全國一流,服務更加週到便捷,市場環境更公平穩定,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深化“一網通辦”改革
推進政務服務高效便捷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四川天府新區持續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圍繞業務流程再造、服務模式創新、數據共用應用,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打通服務群眾企業“最後一公里”,不斷優化辦事體驗。
01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
完善新區智慧政務平臺,以四川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成都市“天府蓉易辦”為支撐,實現政務服務用戶通、系統通、數據通、證照通、業務通。
深化全生命週期數據治理,建立數據共用全鏈路監控服務,運用市級事項庫、辦件庫、電子材料庫、地名地址等專題庫和法人、電子證照等基礎庫以及行業主題庫,推動數據整合應用。
聚焦數字賦能,推進制度和技術協同創新,打造線上“一張服務地圖、一套幫辦機制、一個數字窗口、一款勘驗系統、一批審批場景、一個全時大廳”政務服務新模式。
優化完善新區智慧政務應用場景,支撐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增設辦事全生命週期品質監測反饋等功能,以數據賦能提升窗口辦事效率和群眾滿意度。
深化政務服務流程再造,針對辦事堵點開展常態化數據分析研究,優化各部門內部流程和部門間協同辦事流程,推進申請條件、申報方式、受理模式、審核程式、發證方式和管理構架等政務服務模式改革創新。
利用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做好政務數據匯聚、治理和大數據分析,通過智慧問答、智慧預審、智慧導辦等方式,提供智慧化、個性化、精準化服務。
深化四川省一體化平臺、“蓉易辦”天府新區分站點建設,提升用戶體驗。
02便捷準入準營準出
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全國一張清單”管理要求,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外,推動許可準入事項100%實現網上可辦。
優化設立登記、發票申領、社保登記、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銀行預約開戶等事項全業務“一網通辦”流程,實現分時分次自主辦理,滿足企業個性化辦理需求。
全面實施企業開辦流程同步發放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
深化“證照聯辦”融合審批改革,制定新區“證照聯辦”融合審批改革事項清單,對營業執照和高頻經營許可證事項合併辦理,在全市實現證照聯辦“一表填報、一次提交、並聯審批”的基礎上,實現“一表填報、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審批、一次辦結”。
實現歇業登記備案、企業簡易登出“一件事一次辦”。
依託破産案件管理一體化平臺,強化破産府院聯動機制,推動行業主管部門、金融機構、網際網路平臺等相關主體之間的資訊互聯互通,服務破産案件高效辦理。
03便利獲得經營場所
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數字化審批,推行企業無紙化報審。
深入推進消防審驗管理“一圖”到底和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一張圖”管理。
依託全市建築(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平臺,落實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項目一個平臺統管。
以産業功能區為重點探索建設經營場所資源資訊平臺,推動場所資源與企業需求高效匹配。
繼續推行三段式辦理施工許可,試行分期竣工驗收,促進項目儘快開工,保障重點項目竣工驗收。
推廣“蓉易住”房産交易全流程整合式辦理平臺,實現房屋交易電子合同在稅務、不動産、公積金部門及商業銀行的跨部門運用。
依託市級“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實現貸款資金跨銀行監管,提升交易安全性,落實企業間不動産轉移“帶押過戶”業務場景應用,加強應用推廣。
依託“蓉易登”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從購房到領取不動産權證書全流程線上辦。
推動“不動産+見證”服務,推動實現委託代理全程電子化和無紙化辦理。
與司法行政等部門加強涉案不動産資訊共用,實現不動産資訊點對點查詢實時反饋等功能運作順暢。
04優化市政公用服務
依託成都市水電氣訊業務服務平臺與政務服務平臺數據互聯互通,推動新區市政公用接入服務流程及受理標準統一。
完善政務大廳水電氣訊綜合服務窗口,在原有32個事項入駐大廳線下聯辦的基礎上,將水電氣訊各營業廳業務事項全部納入市民中心“一站式”辦理。
探索市政公用服務企業建立水電氣訊“共用營業廳”,全面推行水電氣訊服務事項“一口受理、一次踏勘、一站辦理”。
推動市政公用服務企業建立健全報裝信用評價體系,對守信經營主體實施減材料、縮時限等便利服務。
完善水電氣訊報裝投訴機制。
05改善納稅服務體驗
推進數字化電子發票全面應用,提供24小時線上開具、交付、查驗等服務。完善納稅人繳費人權利救濟、納稅服務投訴管理、稅費爭議解決機制,推行“楓橋工作法”,保護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
健全“信用+風險”的涉稅專業服務監管機制,多渠道公示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信用資訊,助力經營主體選擇優質涉稅服務機構。
推行跨境電子繳稅服務,支援納稅人在境外通過網上繳款方式,直接使用外幣或人民幣跨境繳納稅款。
推行數字人民幣繳納稅費。
探索智慧稅務建設,創新搭建集“線上問診—自助治療—執法優化—遵從提升”于一體的全景式、全鏈條稅務健康體檢服務模式。
06推進國際貿易便利化
推廣“提前申報”“車邊直提”“抵港直裝”等便利措施,支援企業自主選擇通關模式,提高貨物通關效率。
做好高級認定工作,推動更多專精特新企業、農食産品企業獲得海關高級認證資質。
全面落實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提升電子資訊、裝備製造、先進材料、醫藥健康等産業鏈貨物及關鍵物料的口岸通關便利化水準。
創新拓展跨境電商“線上線下、快速提離”新業態新場景,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
實施“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機制,實現隨到隨檢,快速通關。
不斷豐富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智慧輔助管理系統適用範圍,持續擴大使用範圍。
優化出口原産地證書籤證服務,推廣原産地證書智慧審核、自助列印等便利化措施。
提升“一鍵回應”能力
推動企業訴求有效解決
始終把企業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搭建企業訴求受理、處置平臺,實現企業訴求智慧化響應,受理時間、處理節點、辦理結果全流程可見,推動企業訴求有效解決。
01訴求響應“智慧高效”
依託成都市12345親清線上,聯動社保、稅務、法律等政企線上溝通渠道,整合企業諮詢求助服務相關資訊,升級企業服務“總客服”。
建強企業訴求提速處置專班,探索開展企業服務“網上幫辦”,分批梳理依申請企業高頻事項。
運用訴求大數據智慧化分析平臺和輔助決策平臺,高效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對企業反饋不滿意訴求實施提級督辦,實現企業急難愁盼“接訴即辦”。
依託城運中心實體化運作,加強新區智慧理政平臺管理,全面融入新區城運平臺,加強企業訴求趨勢感知,發揮智庫專業力量,提前研判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整體推動流程重塑、服務創新、政策優化,實現從“有一辦一”到“舉一反三”提升。
升級企業服務“知識庫”,賦能企業訴求辦理全流程,智慧化響應企業訴求。
02商業糾紛“易訴快解”
依託天府中央法務區成都企業服務中心、成都金融調解中心、成都破産事務中心,加強司法大數據和法律大模型應用,優化完善“調解+訴訟”“調解+仲裁”服務,進一步完善商事爭端快速解決機制,提升糾紛溯源感知、聯動處置質效。
依託“蓉易訴”“天府律檢通”“24小時檢察服務中心”等司法服務平臺,實現訴訟業務網上辦理、訴訟流程線上公開,助力涉法涉訴商業糾紛高效化解。
深入推進新時代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不斷完善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體系。
依託勞動糾紛一站式多元化解聯動處置平臺,實現勞動糾紛案件線上申請、調解、庭審、送達和查閱等功能。
依託成都國際商事法庭,加快構建“訴調融合”的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
做優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等涉外商事法律服務平臺,拓展深化國際仲裁、商事調解、外國法查明等功能,提升涉外案件解紛效率。
03政企互動“親清有為”
圍繞政策、交流、合作、監測、評估、宣傳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蓉易見·湖畔聽音”等政企交流活動,舉辦形式多樣的政企交流會,構建線上線下協同、溝通互動及時的政企互動新格局。
構建紀企廉通應用場景,暢通企業訴求反饋渠道,推動服務企業質效提升。
發揮“政商廉盟”平臺作用,用好營商環境觀察哨,常態化開展營商環境專項監督。
完善政務誠信監測體系,加強政府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落實拖欠中小企業賬款資訊列入政府資訊主動公開範圍要求,指導督促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的政府機構及時履行法定義務。
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用好違約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網上服務平臺,暢通投訴渠道,加強拖欠資訊公開和失信懲戒力度,實行拖欠挂賬銷號管理。
構建“一網統管”體系
智慧賦能經濟平穩運作
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核心,依託智慧蓉城建設整合完善新區企業經營智慧化保障、智慧化監管、智慧化分析研判三大平臺功能,推動市場運作公平穩定,讓各類市場主體堅定信心、安心發展、專心創新創業。
01提升企業經營環境感知能力
持續推進物聯感知平臺體系建設。構建城市智慧能源保障體系,實現水電氣訊供應“智慧監測、全時體檢”。
優化新區生態環境智慧預警體系,跨層級、跨部門推進接入經濟和資訊化、自然資源、城市管理、交通運輸、水務、氣象、公園城市管理等部門感知數據産品,構建全域感知、精準監管、高效協同的生態網路,提升水、氣環境品質和重點污染源的全面感知能力。
完善城市智慧安全體系,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建成城市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構建極端災害性天氣短臨預警預報發佈直達行業管理部門機制。
優化新區智慧應急管理資訊系統,完善應急物資線上平臺,提高應急物資數字化管理水準。
完善人工智慧中臺,實現算力演算法資源按需申請和分時調度,鼓勵企業將自建物聯設備接入新區物聯感知體系。
02創新包審慎智慧監管場景
推進新區信用數據動態歸集公示,落實企業“信用畫像”。
健全事前信用承諾制度、事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體系,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經營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建立免檢機制,除涉及安全底線監管等必檢事項外,市場主體作出承諾的,非舉報投訴原則上不入企檢查。
深入開展線上經營主體“信用沙盒”監管和觸髮式監管,完善“首違不罰”清單,及時跟進取消和調整相關領域罰款事項。
強化數據分析運用,發揮“微網實格”作用,加快推進預付消費信用體系建設,強化教育、養老、美容等重點領域單用途預付卡監管。
優化和完善住房保障服務應用場景,升級建築工地全生命週期管理,完善“線上+線下”“行業+綜合”協調機制,實現項目線上監控、時間節點預警、線上調度等功能。
優化完善智慧市場監管平臺,構建食品、特種設備、重點工業産品、重要建築材料等重點領域主動感知、閉環管理的智控體系,充分運用非現場、物聯感知、掌上移動等技術手段,提升數字化市場監管效能。
探索在生態環境、市場監管、安全生産、消防等領域統籌開展跨部門“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
探索建立跨部門綜合監管“一業一冊”告知制度,一類事項制定一冊合規經營指南。
健全經營主體失信行為糾正後的信用修復機制,實現企業信用修復“一件事”辦理。
03加強經濟運作分析研判預警
主動融入全市智慧蓉城經濟運作分析調度系統建設,推動增長、就業、産業、投資、消費等國計民生數據匯聚整合應用,實現經濟運作動態監測分析“一屏通覽”,構建“統計數據指標+高頻大數據指標”的監測體系,通過重點指標、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動態監測,探索高品質發展風險研判調控體系。
嚴格落實全市經濟運作指標調度要求,充分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構建新區經濟高品質發展調度指標體系,細化到行業、明確到部門,形成可覆蓋工作全過程的發力點和突破口。
依託成都市經濟運作相關監測體系和應用模型,促進經濟運作精準監測,提升經濟運作預警能力。
搭建重點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平臺,推動項目管理服務數字化、智慧化。
構建“異常指標識別+結構溯源追蹤”預警體系,迭代運用經濟分析模型、風險識別感知預警模型和經濟政策倣真模型等演算法工具,落實依託數據支撐的智慧循證決策機制,探索高品質發展風險研判調控體系。
構建“發展趨勢預判+政策工具匹配”的預測體系,開展政策出臺效果研判,前瞻性應對宏觀經濟運作波動變化,提升政策協同性,推動宏觀政策在微觀層面落地見效。
保障措施
01強化組織領導
形成工作合力
堅持一體化推進,建立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牽頭、各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形成統籌有力、協同配合、齊抓共管的合力。
壓實主體責任,按事項制定任務清單,健全工作臺賬和定期通報制度,定期開展督促檢查,接受營商環境評估評價。
嚴格落實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責任。
堅持“三個區分開來”,精準運用“四種形態”,護航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02強化探索創新
鼓勵先行示範
鼓勵發揮首創精神,結合實際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和實戰實效的應用場景。
加強創新經驗和典型做法總結推廣,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優化營商環境新區樣本。
開展服務進功能區、進市場、進企業等宣傳工作,提高經營主體知曉度、可及性和滿意率,持續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
03強化監督考核
一體推進落實
建立監督考核長效機制,辦公室、紀工委、行政審批局聯動,定期開展督查督辦工作,一季度調度一次、走訪一次、督辦一次,將督查督辦結果納入各部門各街道年終目標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對各單位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把依託智慧蓉城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刀刃向內不斷推動改革政策落實落地。(天府政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