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近70項農業科技成果,農業專家現場“開講”,科技特派員“面對面”交流技術示範經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賦能鄉村振興,成都在行動。
1月19日,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生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暨科技特派員成果交流對接活動在簡陽市舉行。活動邀請三位農業科技專家帶來了“幹貨滿滿”的科技成果分享,並舉行了成都市科技特派員工作交流會、科技幫扶成果展示及示範現場會。
匯集近70項農業科技成果
加快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
活動現場,一份集納近70項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的《科技成果手冊》得到了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會前,我們為此做了充足的準備,收集、凝練⽔稻覆膜節⽔節肥綜合⾼産技術等69項重大農業科技成果整理成冊提供給參會人員,內容包括30項科技特派員科技成果和39項重大農業科技成果。”成都市科學技術推⼴中⼼相關負責人道出了準備手冊背後的初心,希望這份農業科技成果“寶藏”能走進田間地頭,有效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延伸拓展農業科技創新鏈條,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鄉村産業振興。
事實上,2023年以來,市科技局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全力落實市委“創新成果轉化要有力有效”和科技成果轉化“一號工程”工作部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通過健全成果轉化工作推進機制、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建設高水準科技園區、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等舉措,助力鄉村産業振興。
數據顯示,2023年,實施各類農業領域科技項目30余項,支援資金2000余萬元;全市現有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4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累計引進國內外一流科創團隊88支,組織實施協同創新重點項目100余項;成都市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諮詢、技術指導等各類培訓500余場次,推廣新技術130項,引進新品種232個,累計示範面積上萬畝,切實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廣。
幹貨滿滿亮點多多
三位農業專家現場“開講”
農業科技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動力。在主題演講環節,來自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學者現場“開講”,分享、介紹了自己的科技成果。
四川農業大學王林傑教授介紹了“丘陵地區‘玉-豆-草-畜’迴圈農業模式”。他表示,這種模式將種植與養殖結合起來,可以充分利用丘陵區豐富的資源,實現資源全利用、物質全迴圈。其中,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保障原料供應充足;玉米大豆混合青貯技術可以提升飼料營養;牛羊養殖技術保證環境安全,實現資源再利用。
如何支撐區域內草牧業實現綠色高效發展?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朱永群研究員談到,針對不同畜種,不同區域,應構建優質飼草料週年保障技術體系;針對基本農田、一般耕地、撩荒地等,應構建綠色種養迴圈高效利用技術體系。
稻漁綜合種養是一種將種植業與水産養殖業進行有機結合的高效生態農業生産方式。成都市農林科學院高級農藝師敖清艷介紹道,全國各地因地制宜,將各類養殖對象引入稻田,結合原有耕作制度,發展出稻蝦、稻魚、稻蟹等多種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
“尤其是我們成都的特色——‘稻魚菜’迴圈綠色輕簡高效模式,採用稻魚,魚菜共生,通過‘高位池+生態池迴圈水養殖模式’,設置多個高位池高密度養魚,形成良性的生態迴圈,還可以實現週年養殖。這樣一來,不僅能節省水資源,還能保證不用化肥、農藥,從而提高稻米品質和水産品産量,大幅增加農業收益。”
在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方面,敖清艷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認為,一方面,要紮實推進郫都區、彭州市、新津區等天府糧倉專家服務團農業科技示範項目,為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努力打造優質的天府糧倉品牌;另一方面,與新都翠雲村、簡陽丙靈村、彭州白土河村、溫江高山村等村莊緊密合作,開展果蔬新品種新技術示範、人才培養等服務,構建和美鄉村技術服務試點示範。同時,要持續深入推進科技下鄉和科技特派員工作,努力做好農業科技服務工作。“我們相信通過這些具體的舉措,可以提高作物産量、改變栽培方式、節本增效,為鄉村振興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進一步説,科技是第一生産力,農業科技對突破瓶頸、解決難題、提高效益、促進生態發展都能提供強大助力。”
科技特派員紮根鄉村
近5年引進800余個新品種
在簡陽市火燒廟村林下套種赤松茸科技幫扶示範點,一個個渾圓飽滿看上去像“小胖墩”一樣的赤松茸長勢喜人。這裡每一朵赤松茸都凝結著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簡陽市科技特派團團長曾先富的心血。“2023年是我們推廣該技術的第二年。在此前的基礎上,我們持續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實現每畝産量較上年翻一番,産品優質率大幅提升。”在交流觀摩環節,曾先富欣喜地補充道,自己在火燒廟村指導種植的羊肚菌也豐收在望。
作為簡陽市科技特派團團長,曾先富介紹,簡陽市科技特派團一共有12位科技特派員,過去一年,各位科技特派員充分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在水果、生豬、蔬菜、水産養殖等多領域持續賦能鄉村振興,“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我們每一個技術示範點,有效開展了技術推廣與人才培養,讓鄉親們實際感受到技術創新的力量,也讓更多‘本土專家’得以培養成長。”
談及下一步工作,曾先富已鬥志滿滿:“接下來,我們各位專家將在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圍繞産業鏈延伸科技服務,讓好技術帶來好産品的同時,與市場更緊密相連,産生更大價值,轉化為更多的經濟收益!”
在成都,正有一批批如曾先富一般的科技特派員,他們紮根鄉村,紮實開展多樣化科技服務,有力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去5年,成都市積極探索“科技特派團/員+平臺+科技資訊員+農業合作社/農業科技企業/家庭農場”的農業科技服務模式,多措並舉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撐。
近5年,全市科技特派員總計開展産業規劃諮詢、技術諮詢、現場技術指導等1100余次,科技培訓及科技示範80余場,培訓人數累計超過30000人次;推廣新技術超過500項,引進新品種超過800個,科技成果示範推廣面積上萬畝,發放農業技術資料上萬份,實現都市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與鄉村振興互惠共贏。
打通農業科技成果“最後一公里”,下一步,市科技局將按照省、市相關要求,紮實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特派員工作,大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準,為農業高品質發展、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