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 與時偕行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24-06-10 09:51:13 編輯:譚浩 點擊:
又是一年端午,千家萬戶粽子飄香,大江大河龍舟競渡。
端午節源自上古時代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歷經兩千多年的流傳沿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符號,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中國傳統節日。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古老的端午節,蘊含著怎樣的力量?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生動注腳,我們能從端午文化中感悟什麼?《時政微觀察》和你一起,品味端午。
——賡續不絕的民族精神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的起源説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影響最為廣泛。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也是偉大傑出的政治家。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於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為世人所敬佩。
在長詩《天問》中,屈原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説、歷史故事,從設問中表達自己的宇宙觀念、歷史觀念和政治主張。
“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就要有這麼一股勁兒,正像屈原講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屈原名句,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勇於變革、勇於創新,風雨無阻、勇敢前進。

2024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日照港察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作業場景。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來到日照港。負責人告訴總書記:“剛開始沒經驗,想到歐洲的自動化碼頭參觀,人家都不讓下車拍照。我們鼓足一口氣,就是要自立自強,建咱們中國人自己的自動化碼頭。”
“這説明,通過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産力。我們要從大國走向強國,肯定要過這一關,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總書記讚許地説。
堅持智慧賦能、創新驅動,日照港成為5億噸大港,是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糧食等的供應鏈樞紐,也是我國沿海集裝箱內貿樞紐港。日照港的變化是我國各行各業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

五星紅旗在落于月背的嫦娥六號探測器上展開。
端午節前,我國航太又傳來了好消息——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和起飛,並攜帶月背珍寶完成“太空接力”。這是繼嫦娥五號之後,我國航太器第二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近期,中國民用無人機完成全球首次珠峰6000米海拔物資運輸,刷新了民用無人機最高海拔運輸的數據。
…………
“上下求索”正在中華大地化為不斷向改革深水區進發、不斷向創新創造進軍、不斷向困難挑戰進擊的生動實踐。
——熾熱深厚的愛國情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深沉的愛國之情,時隔千年依然引人共鳴。而凝結著中華民族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的端午節與端午文化,也已成為傳承、弘揚、激發愛國情感的載體,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發前行。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2014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緩緩念出屈原的傳世名句,盛讚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
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愛國是第一位的。“我們是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024年6月1日,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在華東師範大學包粽子、做香囊,體驗傳統文化。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時強調,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
近日,第四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在廣東舉辦。參加活動的兩岸人士來到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前,憑吊英靈。“黃埔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愛國是最重要的內核”“要來大陸走走,才會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傳承光榮愛國傳統,以中國人的價值觀自信自立、昂揚奮進是大家的共識。
共同的傳統節日,蘊藏著共同的文化記憶、熾熱深厚的愛國情懷。
——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
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歷經千年傳承,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祭祀祈福、團圓孝親、強身健體等,共同構成端午文化的豐富內涵。
如今每逢端午節,龍舟賽火熱舉辦,成為吸引遊客的“流量密碼”;古風市集展示琳瑯滿目的主題産品,搭建傳統文化創新消費場景;博物館解鎖端午夜遊新模式,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體驗,連接了傳統文化與假日旅遊,激發人文經濟的新活力。

汨羅江上的龍舟競渡
傳統端午節煥發嶄新生命力,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強烈的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激活其內在的強大生命力,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2021年8月3日,東京奧運會皮划艇靜水項目首個決賽日,三條龍舟在比賽間隙亮相。龍舟作為表演項目被列入東京奧運會。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華龍舟賽也將成為表演項目。今年10月,龍舟世界盃將在屈原故里湖北秭歸舉行……
這些賽事將進一步推動龍舟運動的普及和推廣,架起中外水上文化交流互鑒的溝通之橋。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端午節文化習俗在不斷傳承中創新發展。
兩岸青年製作的香包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
植根中華大地,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我們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