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川區雙廟鎮 “川東菜園子”實至名歸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30 23:41:57 編輯:尹嵐 點擊:
榴月時節,驅車進入達川區雙廟鎮,“川東菜園子”立即映入眼簾,原來這裡就是遠近聞名的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達川區蔬菜現代農業園區。

據雙廟鎮黨委書記黃河介紹,達川區蔬菜現代農業園區轄該鎮二東、南嶽寺、新利、三合寨、高升橋、寶珠6個村(社區),常年種植蔬菜1.2萬餘畝,核心區在二東、南嶽寺、新利、三合寨4個村(社區),設施大棚面積6000余畝。園區以蔬菜、生豬為主導産業,大力推行“菜+豬”生態種養迴圈模式和“菜+果”間套作模式,年産蔬菜10萬餘噸、出欄生豬1.8萬頭,年産值達4億元,是達州市主城區蔬菜的重要供給地。先後獲得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稱號、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是達川區規劃建設的四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之一。
核心園區創標桿。雙廟鎮二東社區是園區核心部分,舉目四望,天藍地綠,高標準大棚蔬菜基地裏,各類品種的植株依次排列,棚內綠意盎然,放眼望去,一個個色澤飽滿的瓜果點綴其間、甚是喜人。

二東社區在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下,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把産業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作為首要任務,聚焦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以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為總目標,以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為先決條件,全面推進二東社區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提高,立足“川東北菜籃子”發展定位,大力實施“一村一項目”行動,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生豬養殖”産業為抓手,採用“政府投入+龍頭企業帶動+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農戶”模式,利用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引領帶動村民種植無公害蔬菜、食用菌,年産鮮菜4萬餘噸,産值近9000萬元,帶動周邊村民戶均增收1.8萬元。同時,該社區大力發展養殖業,以天王養殖場為龍頭,帶動長宏、豐家等家庭農場發展生豬養殖,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創利達300萬元以上。先後榮獲“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省十大旅遊鄉村”“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優美示範村莊”等稱號。

“以前種地都是在戶外,勞動全靠雙手,風吹日曬雨淋累得很。而現在播種、育苗、移栽、采收、分揀、打包都是在棚內或者室內,風不吹、雨不淋,還有機器的幫助,幹起活來輕鬆多了。”在蔬菜基地務工達十年之久的脫貧戶李芬,可謂是高標準大棚蔬菜基地的見證者、參與者。“現在在園區上班每個月收入2400元左右,加上年終分紅,一年收入三萬多,不比在外打工差。”
龍頭企業作引領。園區的興旺離不開龍頭企業帶動。達州市鴻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集高品質、天然、綠色、有機蔬菜及生豬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産業鏈現代化農業産業企業。該公司在蔬菜基地建有鋼架大棚等設施蔬菜2700畝、露地時令蔬菜500畝,年産蔬菜1.5萬餘噸、産值約4500余萬元、利潤約250萬。養殖基地建有圈舍6000 余平方,年出欄生豬5500頭,産值1400余萬元。公司現有員工90余人,辦公場所2300余平方米,固定資産5000余萬元,常年固定務工人員300余人、季節性務工人員200余人。

“我其實是福善鎮的,2009年回鄉創業時,經多方面對比,最後選擇來到了雙廟鎮,現在看來當初的決定是相當正確。”達州市鴻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永康説起當初的決定時眉飛色舞,他説,“進入園區時也不是一帆風順,那時村民大多持觀望態度,而現在村民主動前來問還租不租地,招不招工?通知幹活都很積極。”
利益聯結保共贏。園區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生産經營模式,實行訂單生産、入股分紅、返租倒包等利益聯結機制,園區90%的農民分享增值收益,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每年高達3萬元以上。達州市鴻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較好,該公司在發展中積極回饋社會、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公司租用農民土地近3500畝,建有高規格育苗大棚15畝,所育菜苗主要供給蔬菜基地和平價銷售給周邊輻射帶動的蔬菜種植農戶1360戶,其中扶貧戶32戶,戶均年收入達到2.3萬元,平均增收5400元。公司還常年解決雙廟鎮南嶽寺、中華寺、石凼、三合寨、二東、新利等800余戶村民務工,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參與各項扶貧幫困活動捐款捐物達10余萬元。
科技支撐夯根基。雙廟鎮黨委政府主動與西南大學、四川農大、四川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專家工作團隊,開展“四新”技術試驗示範,引進推廣茄果類、瓜類、葉菜類等新品種30余個,先進栽培技術30余項、新物資10余項,園區新技術、新工藝等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率達98%以上。在園區參觀時,剛好碰到一群小學生正在參與研學活動,教官正在講解關於智慧農業園區的相關知識,以及我國設施農業溫室種植的發展狀況以及番茄品種演變歷史的介紹,觀摩無土栽培技術成果,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為了對農業生産各環節的空氣溫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等資訊進行採集,達川區蔬菜現代農業園區在設施蔬菜大棚搭建了多种先進設備與植物生長感測器,將蔬菜田塊數據、環境數據、科研數據、市場數據等行業數據與數字技術相融合,利用“設施蔬菜智腦”建立起尖椒、長茄、番茄和黃瓜等蔬菜作物為先期試點的科學種植模型,提供生産種植、産量預測、土壤墑情等分析決策。蔬菜種植産量提升10%,商品果率提升15%-20%,水、肥、藥降低了15%,實現了蔬菜生産種植的提質、增産、增效、降本。

通過大屏可視化展示和智慧機器人,還能將傳統種植經驗以數智化應用的方式提供給種植戶,指導完成精準耕作、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精準播種、精準收穫,進一步提升蔬菜種植的標準化和設施農業的現代化水準。預測數據和實時數據相結合,可實現預測果品品質與産量,提前佈局銷售和物流。

“設施蔬菜智腦”幫助菜農從“經驗種植”到“智慧種植”。該園區通過“設施蔬菜智腦”及蔬菜智慧種植平臺,菜農們通過大屏或手機APP便能監控大棚內蔬菜的生長和環境情況,大大減少了勞動力投入與勞動強度。相比傳統農業碎片化的人工勞作,通過新的技術和平臺,1名技術員可管控50畝設施農業。

黃河書記對未來信心滿滿,他説,下一步,該鎮黨委政府將用更好的社會化服務、更優的種植規劃、更強的政策支援,讓“川東菜籃子”的名號更加響亮。(尹嵐 李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