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科技學院:以省級“金課”《深度報道》探索地方高校卓越新聞傳播人才課程改革的新模式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7-05 16:24:51 編輯:徐揚 點擊:
“第一次以記者身份參加的新聞發佈會、第一次答記者問、第一次發表央媒新聞稿件......讓我對記者這個身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6月24日,來自貴州黔南科技學院2021級新聞專業學生向玉琪在朋友圈分享到。
此前,向玉琪通過投遞簡歷、面試等流程,獲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線上(貴州頻道)的實習資格。到崗後,她收到的第一個採訪任務是前往荔波參加“第一屆全國全民健身大賽(西南區)貴州分賽場體育舞蹈比賽”,現場要完成照片拍攝、採訪和新聞稿件寫作。
“開始接到任務會有點‘怵’,怕自己會做不好。但想到在學校裏類似的新聞採訪實踐已經做過好多次了,暗暗給自己打氣。”向玉琪説,活動結束後,她在1小時內把稿件發送給編輯老師,並獲得對方發來的“讚”表情包,最終稿件在國際線上網站上發佈。
向玉琪所説的新聞採訪實踐是貴州黔南科技學院開設的《深度報道》課程,這也是貴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課”(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由學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楊雅蕓主講。
“向上順應行業巨變趨勢,向下銜接個人發展機遇。”近年來,貴州黔南科技學院《深度報道》課程通過實踐類課程改革,以“案例工作坊+師生編輯部”的形式,探索地方高校卓越新聞傳播人才課程改革的新模式,以適應時代發展之大變革、資訊環境之大發展、媒介環境之大融合的背景需求,通過革新人才課程教學模式,培養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寬口徑、應用型、複合型的新聞傳播人才。
把課堂搬到新聞現場 深挖課程實踐模式
今年4月初的某一天淩晨五點,正值採茶季,向玉琪和其他四位小組同學鄭雨軒、孟家帆、包國邦、楊暢打著手電筒從學校出發前往位於惠水縣蒙江街道長岩村的苗咕嚕茶場,他們小組本學期深度報道的選題是《採茶煥新生 共繪振興夢》,需要緊緊圍繞該茶場的發展情況,進行深入的採訪,最終形成一篇可發表的新聞作品。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學生在苗咕嚕茶場採訪
“要辟除陳舊教學模式,解決‘喚醒興趣,分層教學,啟智潤心’的問題。”楊雅蕓介紹,傳統課堂授課模式,屬於填鴨式教學,學生不能走出校園和課堂,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深度報道》課程將“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和興趣。
具體來看,貴州黔南科技學院的《深度報道》課程設計中,前20個課時中對理論知識進行授課,讓學生能掌握深度報道的定義、如何進行深度報道的選題、深度採訪如何開展、深度報道采寫中如何團隊合作、深度採訪如何轉化為新聞作品等。後16個課時為課程實踐,主要是將深度報道教學搬到新聞現場,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基層、走進人民群眾中去開展新聞採訪活動。
楊雅蕓介紹:“要實施項目制教學,以成果為導向,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的開展,將理論知識進一步轉化為實踐能力。”
“模擬主流媒體的新聞生産流程”來進行《深度報道》課程教學是該課程的一大亮點。
課堂上,4-6名新聞學專業學生選擇相應感興趣的選題為深度報道小組,小組要召開前期策劃會、選題推進會、採訪提綱討論會,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到各選題的新聞現場進行實地採訪,最終形成一篇可發表的新聞作品,讓學生感受真實的媒體深度報道工作場景。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新聞學專業學生在花卉基地採訪
據統計,貴州黔南科技學院近5年來,通過《深度報道》等新聞實踐課程,將30余篇學生優秀新聞作品推向媒體平臺發佈,100余名學生推薦至省、市縣級媒體平臺實習,受到業內、學界高度好評。
“新聞導師”手把手教學 打造多主體聯合實踐模式 
楊雅蕓介紹,《深度報道》課程通過“課程創作化、教學現場化”的實踐類課程模式變革,將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性強的課程進行深度教學改革,以項目制、競賽式的方式承包給授課教師,邀請媒體記者擔任業內導師指導學生選題,全方面孵化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成果轉化能力。
一方面,在實踐教學中與貴州日報社、多彩貴州網和惠水縣融媒體中心等主流媒體開展了深度合作,把教學現場搬到新聞現場,由業界老師和校內老師共同帶領學生深入實踐、深入新聞現場進行實地採訪。此前的新聞選題的確定環節和採訪提綱寫作環節,“新聞導師”參與各小組的選題討論,提出指導性意見。
另一方面,構建“業界導師+教師+學生”多主體聯合評價體系,選題操作過程中,邀請業內導師參與討論,了解深度報道進展、存在的問題等並提出指導意見。學生的新聞作品在主流媒體發表後,學生在課堂上分享選題操作心得和經驗,再邀請教師、業界導師和學生共同對作品進行點評,形成多主體聯合評價體系。
2023年6月12日,貴州黔南科技學院2020級新聞學專業學生李清青等人的深度報道作品《唐娃娃:“黔”世今生綻放新光彩》一文刊發在貴州日報官方App天眼客戶端上,講出了“唐娃娃”助力貴州鄉村振興的故事,為講好貴州故事提供了生動樣本。
隨後,楊雅蕓組織深度報道小組在班級進行採訪寫作經驗分享會,邀請貴州日報記者陳楊對作品進行點評,同時學生之間予以互評。
“同學們經過實踐環節的訓練,産出了高品質的新聞作品,為今後進入媒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陳楊評價到。
新聞學專業學生黃夢瑤表示,當看到身邊同學在省級媒體發表了作品後,才覺得這件事情原來並不難,不僅有專業課教師的指導,還有專業的行業記者導師加入新聞採訪與寫作的指導中,要在課程學習中練好基本功,爭取在省級媒體發表新聞作品。
讓“學生作業”轉化成“行業作品”,將“教學現場”升格為“競賽戰場”——這是楊雅蕓對於《深度報道》課程的實踐目標。
紮根地方調研“真問題” 講好課程思政探求動人貴州“新”故事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大學教育中的根本。
“如何在新聞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引領,引導學生關注黨的最新方針、政策和路線,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等重點熱點問題?”這是《深度報道》實踐課程申報省級“金課”之初,楊雅蕓思考的主要問題之一。
她想,要在新聞專業課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選題確定中,她鼓勵學生走進貴州基層,把選題方向放到貴州大地,放到基層,走到人民群眾中去。“要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在課程實踐開始前,她總會這樣叮囑學生。
楊雅蕓介紹,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增進學生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認同感,達到融思政教育于專業教育的品德教育目標,為黨和人民培養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新聞學專業學生鏡頭下的淩晨採茶人
惠水馬肉産業、鱘魚、茶産業、傢具廠、花卉基地、大學生創業......2024年春季學期,2021級新聞學專業學生開設《深度報道》課程,學生將選題聚焦到身邊的各行各業,以學生記者視角,實踐《深度報道》課程,講好他們眼中的貴州新故事。(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