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扛起兜底民生保障責任 | 四川南充市醫保局:做實“如家醫保” 當好人民“醫”靠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3-20 16:58:12 編輯:楊仁昌 點擊:
3月20日下午,南充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近年來南充市保障和改善醫保民生相關工作。南充市醫保局局長任潔平介紹相關情況,市醫保局副局長歐陽東林、市醫保局副局長羅晨藝、市醫療保障中心主任李小梅、市醫保局二級調研員周小軍就相關問題回答媒體提問。發佈會由市委外宣辦(政府新聞辦)主任何泉明主持。
任潔平介紹近五年來南充市保障和改善醫保民生相關工作。
任潔平説,這五年,全市堅持兜底線、重保障。全市把“病有所醫、醫有所保”作為職責和使命,實現健康呵護“全方位”,不論城鄉,做到醫療保障全覆蓋,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參保人數570.8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參保507.4萬人,職工參保63.4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五年來,全市累計享受醫保待遇3965.61萬人次,醫保基金支付達267.33億元;不論長幼,做到生命週期全保障,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33.05萬人,新生兒出生即參保、落地即享受,享受生育保險待遇12.9萬人次,支付生育津貼2.8億元;不論何方,做到異地醫保全護航,全市跨省異地聯網結算醫藥機構開通1744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開通,跨省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率達77%、省內達92%以上。
這五年,全市堅持夯基礎、惠民生。全市把“減輕負擔、惠民為本”作為原則和準繩,撐起群眾健康“保護傘”,堅決緩解“看病難”,支援醫衛中心建設,制定支援醫療機構高品質發展、 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生物醫藥産業壯大發展等“十條措施”,助力南充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推動“兩病”醫防融合,完善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專項保障機制,城鄉居民“兩病”門診報銷182.33萬人次,門診慢特病病種擴大到42種,4種罕見病納入慢特病保障範圍,推動門診共濟保障,建立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參保職工享受門診統籌待遇275.07萬人次,基金支付2.63億元。堅決緩解“看病貴”,加快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梯次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推動實現“小病不用忍、慢病不用拖、大病不用怕”。在基本醫保方面,穩步提升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水準,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由520元/年/人提高到640元/年/人,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住院報銷比例,三甲醫院提高3個百分點,三乙、三丙、二級醫院提高2個百分點。在大病保險方面,最低支付比例由50%提高到60%。在醫療救助方面,取消低保對象救助起付線,提高低保對象資助參保標準,全市實施醫療救助115.59萬人次、支出15.04億元。在商業補充保險方面,指導推出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南充充惠保”,獲評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多層次醫療保障優秀案例”,覆蓋參保人群51.48萬人,將40种醫保目錄外高額費用藥品納入保障範圍,産品賠付率不斷提升,2022年賠付率超過80%,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醫保需求。
這五年,全市堅持優服務、提效能。全市把“管理高效、服務便捷”作為標準和追求, 暢通業務經辦“快車道”。構建“多層次”服務網路,建成“醫保+”服務站點186個,全市242個鄉鎮(街道) 便民服務中心均能提供18項醫保政務服務,全市3004個村(社區) 便民服務站均能提供直接辦理或幫辦代辦服務。推廣“數字化”服務手段,省內首開“24小時”智慧醫保服務專區,投用949台智慧醫保刷臉終端設備,從“持卡結算”到“刷臉結算”,看病報銷越來越方便。樹立“高品質”服務導向,全市醫保政務服務事項在省標基礎上平均提速45%以上、最高提速95%,25項事項實現“市內通辦”,32項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打造“特色化”服務陣地,探索推行“醫保驛站”“醫保助企專員”“醫保社區顧問”等醫保服務陣地,提供“點對點”精準化服務。
這五年,全市堅持抓試點、促改革。全市把“創新推動、改革引領”作為切口和抓手,打造醫保服務“新樣板”。以支付方式改革驅動醫療機構控費提質,全面完成DIP支付方式改革國家試點任務,驅動醫療機構控費提質,實現次均費用、次均住院天數、次均藥品和耗材費用“四下降”。以醫藥服務改革助力醫療機構降本增效,持續推動藥械集採,五年來,落地集採藥品469種、耗材12 批13大類,平均降價50%、最高降幅達98%,集採藥品平均替代率達90%以上,累計為醫保基金和患者節約資金18億元,開展口腔種植服務價格專項治理,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下降幅度達50%。以醫共體改革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準,出臺醫共體建設醫保改革方案和醫共體“一個總額+DIP付費”管理辦法,促進縣域醫療衛生水準不斷提升。
這五年,全市堅持建機制、強監管。全市把“源頭治理、精準監管”作為擔當和堅守,築牢醫保基金“安全網”,深化專項治理,五年來,全市累計檢查違規定點醫藥機構12579家次、暫停協議437家次、解除協議142家、行政處罰829家,追回醫保基金5億余元。形成監管合力,緊密聯動公安部門協同作戰,通過飛行檢查、抽查復查、交叉檢查和風險線索移送核查等方式,始終保持依法嚴厲打擊欺詐騙保的高壓態勢。健全監管機制,全省首創建立“多指標大數據篩查監管機制”,將“誘導住院”懲處條款納入醫保服務協議,出臺警示教育制度,市級召開3次警示教育會議,得到國家、省醫保局充分肯定。
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因為有醫保,所以有“醫”靠。站在新起點,南充市醫保局將堅決扛起兜底基本民生保障的政治責任,接續奮鬥、砥礪前行,以醫保事業高品質發展,為加快推進“五區建設”,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奮力譜寫現代化南充建設新篇章貢獻更大醫保力量。
歐陽東林介紹“推進藥械集採改革工作”相關情況。
推動藥械集採改革主要是為了推動價格回歸合理水準,降低虛高藥價,減輕群眾負擔,重整採購生態。全市主要採取三個方面的舉措。
大力推進藥械採購制度改革。充分發揮藥械集中採購和使用作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作用,充分發揮醫保基金戰略性購買作用,自2019年底國家組織集中帶量採購藥品落地南充以來,推動逐步形成帶量採購為主,聯動採購和備案採購為輔的公立醫療機構藥械採購新格局。
大力推進藥械採購“三流合一”。堅持公立醫療機構在“一個平臺”採購,對藥械集中採購的貨款資金流、訂單資訊流、貨物物流實行“三流合一”綜合管理。南充出臺“三流合一”支援政策十條,推進成效明顯。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行線上結算, 2023年藥械線上採購約50億元,線上結算超24億,線上結算率達50%,12月當期線上結算比例達80%,藥品、耗材、試劑線上結算率排名全省前列。
大力推進集採藥械落地。積極動員公立醫療機構精準報量,做到有用必報。引導醫生積極使用,確保患者能儘快享受改革成果。多部門協同,確保集採藥械品質,保障患者用得放心。目前,南充醫療機構使用集採品種積極性高,群眾接受度高,集採藥品平均替代率達90%以上,累計為醫保基金和患者節約資金18億元,惠民成效明顯。
羅晨藝介紹“目前開通電子憑證支付的渠道及作用”相關情況。
醫保電子憑證不僅是國家醫療保障資訊平臺的身份認證,更是參保人員享受各項醫療保障服務的“金鑰匙”。參保人員只需輕鬆幾步,即可激活醫保電子憑證,享受便捷的醫療保障服務。可以下載“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或者在微信、支付寶中直接激活。
通過醫保電子憑證,參保人員通過智慧手機即可迅速完成個人權益查詢、參保繳費、待遇認定、醫保報銷、醫保移動支付等流程,無需繁瑣的紙質手續。比如,在購藥時,只需出示醫保電子憑證,即可輕鬆完成掃碼支付,在開通醫保移動支付的醫院,參保人不用樓上樓下排隊,通過手機即可直接進行醫保個人賬戶支付結算。無論是住院報銷還是異地就醫,醫保電子憑證都能為參保人員提供極大的便利。
此外,醫保電子憑證還具備“全體系認證、全流程使用、全過程管控”的安全特性,確保每一筆醫保交易的安全可靠。這不僅為醫保基金的安全保駕護航,更是守護了廣大參保群眾的“救命錢”。
可以説,醫保電子憑證的推出,讓醫療保障服務更加智慧化、便捷化,為廣大參保人員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李小梅介紹“醫保提供城鄉一體的便民服務”相關情況。
全市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提供城鄉一體的便民服務:推進全域醫保服務網點建設,實現“醫保一件事”就近辦,實現“1+9+N”醫保服務站點網路建設,即市級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區(市)縣醫療保障經辦機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和“醫保+”一體化服務網點(即醫銀、醫險、醫稅、村醫通、定點醫藥機構),醫保服務站點全域覆蓋,服務覆蓋全市所有參保群眾,目前,全市242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均能提供18項醫保政務服務,全市3004個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均能提供直接辦理或幫辦代辦服務,建成“醫保+”服務站點186個,並推進同質化服務;推行智慧醫保服務,實現“醫保一件事”線上一網辦,建設智慧醫保服務專區,推廣醫保碼就醫全流程應用,實現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掛號、診間核驗身份、取藥、取報告全流程應用,全省首開“24小時”醫保服務專區,醫保服務節假日“不打烊”,率先實現醫保無感支付、開通床旁結算、上線醫保移動支付,患者掛號、繳費可直接在手機上用醫保進行結算,享受便捷與高效的醫保服務;優化醫保服務流程,實現“醫保一件事”線下“一窗辦”,全面推行線下醫保服務“綜合櫃員制”,實現服務前臺不分險種、不分事項一窗受理,後臺分辦聯辦,為服務對象提供“一站式”服務。
周小軍介紹“提升城鄉居民參保覆蓋面,對於個人和整個社會民生的重要意義”相關情況。
做好參保工作,把廣大群眾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對防止因病致貧返貧、促進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基本醫療保險是防範和化解醫療費用風險的屏障。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國家保障居民健康權益的重大制度設計,是政府主辦的社會醫療保險,其本質在於互助共濟,體現共建共用的社會責任和個人健康保障責任。每個人都面臨著不確定的疾病風險,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能有效分擔醫療費用,為家庭減輕經濟負擔。
其次,居民享受醫保待遇的前提是個人參保繳費。《社會保險法》中明確規定了社會保險的繳費原則和享受待遇,體現了權利與義務對等。社會保險關係實質上就是一種權利義務關係。一方面,國家對參保的個人是給予了補貼的,2023年的個人補貼達到640元,就居民個人來講,取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有一個先決條件,即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醫療保險費。另一方面,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池子”越大,抵禦風險的能力就越強,只有人人積極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醫保基金的“池子”才能不斷擴容增量,基本醫保的覆蓋範圍才能不斷擴大,醫療保障能力才能穩步提升。(許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