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金鎮雷家壩村民聚居點 資料圖
近年來,儀隴縣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化三産融合助推農業現代化,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如今,該縣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日漸完善,公共服務水準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準顯著提高,特色産業快速發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呼之欲出。
2月2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上宣讀了省委、省政府《關於命名2023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區(市)縣、成效顯著區(市)縣、重點幫扶優秀區(市)縣和先進鄉鎮、示範村、重點幫扶優秀村的決定》,儀隴被命名為成效顯著縣。
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
農民生活日新月異
在儀隴縣賽金鎮雷家壩農村社區,四通八達的村道公路、入戶便民路乾乾淨淨,一棟棟白墻小樓錯落有致地排列,村民精神抖擻、笑臉相迎……一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畫卷映入眼簾。雷家壩村民聚居點集中居住著80戶村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種滿了果樹、蔬菜和糧經作物。“如今農村和城裏一樣乾淨、方便,住起來很安逸。”村民何從碧介紹,這些年社區大變樣:自來水通到家家戶戶,出門便能坐上公交車,不出社區就能看病、取錢……
雙勝鎮新民村是典型的大散居、小聚居丘區村落,2022年開始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改善群眾如廁環境。在村民許永雙家,改後的衛生間安裝了蹲便器,墻體、地面貼了瓷磚,廁所內乾乾淨淨,衛浴設施一應俱全。“改廁之後,家家戶戶都修了化糞池,廁所沒有一點臭味,方便又乾淨。”許永雙介紹,過去村民家使用旱廁,兩塊土磚連著豬圈,臭氣熏天不説,還有蚊子蒼蠅。經過改廁,不僅如廁環境改善了,環境衛生也隨之變好。
近年來,從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到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推進落實,儀隴縣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推進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數據顯示,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1.5%,72%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境內通車里程6709公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車;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22%,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83.81%,農村供電可靠率達到99.86%。公共服務明顯提升。村級衛生室覆蓋率達100%,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站)覆蓋率達100%,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點)、頤養之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覆蓋率達90%以上。
建設高標準農田,探索社會化服務
農業生産走向現代化
2023年,儀隴縣把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準“天府糧倉”丘區樣板的重要抓手,通過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強化要素保障等舉措,探索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骨幹、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路徑。
儀隴縣雙勝鎮,農田平坦整齊,田間道路四通八達,大小溝渠縱橫交錯,水池、提灌站散點分佈,高標準農田裏綠油油的油菜長勢喜人。“去年4月,我鎮對榮光、高升等7個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已完成田地調型4000余畝、河道整治3.8公里、提灌站配套5處。”雙勝鎮副鎮長許祥忠介紹。
雙勝鎮是儀隴縣打造新時代更高水準“天府糧倉”丘區樣板的核心示範區。2023年,該縣不斷擴大高標準農田改造範圍,並按照資源統籌、規劃集中的原則,在新政、雙勝、馬鞍等10個鎮44個村開展土地調型1.2萬畝。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規模化、宜機化、組織化’原則,集中整合農業、水利、交通等部門資源,整片規劃、連片建設、一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儀隴縣農業農村局農田水利建設站站長蘭光明介紹,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1.95萬畝。
面對誰來種、種什麼、怎麼種的問題,該縣結合全縣農業發展實際,建立縣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1個,區域性“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3個,以區域性服務中心為重點,統籌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産提供農事綜合服務。截至目前,全縣已培育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390個。
“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整村整鎮、聯村連片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了佈局合理、配套完善、全程覆蓋、效益最優的綜合服務體系,為全縣農業産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江説,下一步,該縣將把服務內容儘快向産業託管、農業植保、農業資訊服務、農産品加工銷售等領域延伸,不斷拓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努力推進農業産業現代化發展。
推進德治法治自治,倡導移風易俗
鄉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儀隴縣五福鎮老罐村是第九批“全國民主與法治示範村”,該村開設了法治文化大講堂,建有法治文化院壩和法治文化墻。前不久,一場“普法+調解”現場庭審在該村法治文化院壩舉行,通過以案釋法、精準普法,引導現場100多名群眾知法、用法、守法。
“法律界人士定期到村裏開展法治講座等普法活動,村裏還利用重大節點舉行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老罐村黨總支書記李國軍介紹,法治文化院壩已然成為村上開展法治宣講的重要陣地,法治文化大講堂、法治文化墻成為引導村民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平臺。如今,村民越來越懂法、守法,鄉村越來越和美。
為織密基層法治“防護網”,儀隴縣打造出“實體+熱線+網路”的公共法律服務矩陣,建設37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建立531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在全省率先推出集諮詢、援助、學法于一體的“儀隴縣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全面實現了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培養認證法律明白人2685名。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儀隴縣在加強“硬體”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軟體”上下功夫,積極推進德治法治自治,倡導移風易俗。
復興鎮玉皇觀農村社區探索推行積分管理制度,深入挖掘德孝典型,積極推進“德孝模範光榮榜”行動,堅持開展“好兒媳”“好公婆”“德孝家庭”等評選、創建活動,營造孝老愛親的濃厚氛圍。
福臨鄉插旗山村是烈士陳光第的家鄉,村裏成立了“陳光第事跡宣講隊”,其子蔡恩培、陳學禮和孫子陳明是主要成員,會不定期在村裏給幹部、群眾和學生宣講。村裏還成立了“老陳會客廳”“老陳公益廚師團隊”,以調解民事糾紛、收集社情民意、解決日常問題為目的。
針對老幼居多的實情,度門街道磨子壩社區提出建立老幼友好型社區的概念,樹立社區一家親的理念。社區的“童伴之家”不僅有大學生志願者和老師定期前來義務輔導,陪留守兒童看書、做遊戲、畫畫、唱歌跳舞,社區還開闢了微花園認領區,培養孩子們的家園意識。
小村莊折射大變化。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産業興起來,鄉韻濃起來,一個個山清水秀、宜居宜業、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正漸次出現,儀隴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正在不斷實現。(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