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融合怎麼融?四川南充市儀隴縣亮出“任務書”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1-08 05:35:09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儀隴縣城全景(資料圖) 儀隴縣委報道組 供圖
2024年1月5日,中共儀隴縣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召開。全會圍繞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確定的“以産業興市製造強市為引領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決策部署,結合實際,審議通過了《中共儀隴縣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製造強縣為重要抓手·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為《決定》)。
全會明確,儀隴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以統籌高品質發展、高水準安全、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以奮鬥姿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儀隴新實踐。
做強工業硬核支撐 點燃城鄉融合發展引擎
經濟社會要發展,當以工業為先、製造為重,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近年來,儀隴縣始終錨定“製造強縣”戰略,聚焦“機械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兩大主攻方向,堅持“小切口、大縱深、全鏈條”發展路徑,心無旁騖抓招引、腳踏實地築平臺、持之以恒優服務,工業經濟在穩紮穩打中加快發展。
近日,在儀隴經開區,一座座廠房寬敞整潔。廠房內,企業馬力全開,抓生産、趕訂單。
2023年,儀隴經開區堅持以園聚鏈、以鏈集群,新改建標準廠房29.5萬平方米,四川德川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天薏新能源生産加工項目、四川距隴機床有限公司等46個項目落地開建,四川迅宏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四川德鑫銳精密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等23個項目建成投産,機械製造、鋰離子電池全産業鏈加快成勢。
“儀隴著力構建以汽摩配為主導、以小動力鋰電池及其正負極材料為特色的‘1+1’工業産業體系,奮力建設全省汽摩配産業基地。”儀隴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楊青説,截至目前,經開區面積拓展至7.3平方公里,“三橫八縱”道路體系全面建成,“一主一特聯動發展”工業産業格局基本形成。
據介紹,2023年,儀隴縣工業提速進位,實現新簽約項目44個、落地38個、投産22個,同比分別增長63%、171%、68%,均創歷史新高;新(改)建標準廠房41.5萬平方米,經開區成功入圍全省第一批綠色低碳化迴圈化改造園區(工廠)培育名單;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2戶,1-11月規上工業增加值、總産值同比分別增長11.4%、26.5%。
工業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最強引擎。《決定》提出:堅持工業當先、製造為重,把發展製造業特別是機械製造業作為戰略主抓手,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三年攻堅行動,不遺餘力推動製造業加速集聚。
下一步,儀隴將堅持“小切口、大縱深、全鏈條”的發展路徑,補短板、延鏈條,以更高強度築牢工業支撐。深耕以汽摩配為主的機械製造和以小動力電池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兩大主導産業,精準招引一批鏈主企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和鍛打、鑄造等産業鏈“填缺補短”項目,新簽約項目40個以上;全力推動簽約項目落地開工、投産達産,確保當年簽約項目開工率70%以上、投産率50%以上;全力支援企業開拓市場、技改升級、擴能增效、釋放産能,力爭新升規企業20家、新培育省、市級“專精特新”“貢嘎培優”和創新型中小企業8家;全力提升園區能級,加快推進空間拓展、標準廠房建設、低效用地盤活,力爭全年新報徵土地500畝、完成用地場平1000畝、新(改)建標準廠房40萬平方米;健全工業服務體系,完善“線上+線下”涉企服務機制,進一步打通企業在人、財、物、資訊方面的難點、堵點等,全面築牢實現“製造強縣”的工業硬核支撐。
提升縣城功能品質 強化城鄉融合龍頭引領
近年來,儀隴緊緊圍繞“現代濱江山水園林城市”定位,科學制定《河西片區中部組團城市設計及水文化公園方案》,利用規劃片區依山傍江的優越環境條件,推進縣城高品質建設,從提升城市形態、文態、業態、生態著眼,以大尺度生態廊道區隔城市組團、以高標準城市綠道串聯城市社區,形成“一核四軸多節點”總體空間格局。
在儀隴嘉陵江三橋施工現場,到處機器轟鳴,現場秩序井然。“項目部優化施工組織,合理安排人員和機械,持續刷新建設‘進度條’,目前已超進度完成2023年目標任務,為後期順利完成總體工期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儀隴嘉陵江三橋建設項目副經理王曉明説,今年施工重點是重3200多噸的上塔柱豎轉施工和重5500多噸的鋼箱梁頂推施工以及路面附屬設施施工,預計今年底建成通車。
“加強城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大交通改善大民生,全力提升城市品質。伴隨著度光大道、新光大道等一條條出城道路的打通,以及嘉欣路、吉慶街等城區幹道的全面改造提升,高效便捷、內暢外聯的交通路網體系初步形成。”儀隴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説。
河西中部組團建設工程和河東城市更新行動一體推進,迎賓大道、新光大道、度門大道南段全線貫通,嘉陵江三橋建設高效推進,市民廣場重新開放,秀水長灘、德園景區等城市公園驚艷亮相,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穩步推進,新政老城修舊如舊、續寫文脈,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至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18.1萬人,儀隴縣城正向美而行,現代濱江山水園林城市正在完美呈現。
城市是城鄉融合的龍頭支撐。《決定》提出: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續做強縣城龍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縣城。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縣城精修細補十項工程,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推行“親民服務、柔性執法”工作理念,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
下一步,儀隴將結合就業、就學、養老、出行等需求,聚力做優縣城品質、拓展縣城空間,穩步建設流量城市。有序推進河西中部組團建設,全面完成嘉陵江三橋主體施工,加快學校、商業綜合體等重要城市功能佈局,適時啟動鳳儀湖公園和秦家壩等城市脈絡延伸工程建設,迅速拉大城市骨架;穩步推進河東城市有機更新,統籌實施老舊小區和城市街道、燃氣管道、雨污管網等改造,縱深推進縣城秩序規範整治行動,力爭創成國家衛生縣、省級文明城市;通達城市主次幹道、完備公交系統、多層次立體人行步道系統,積極構建5分鐘與15分鐘生活圈,全力打造宜居城市、人文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讓生態儀隴更加宜居宜業。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夯實城鄉融合底部基礎
近年來,儀隴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鄉村人居環境持續優化,産業基礎逐步鞏固,治理模式不斷創新,廣袤的農村大地呈現環境優美、産業興旺、治理有力的景象。
在儀隴縣福臨鄉建華村的山腳下,魚塘星羅棋佈,山腰地帶的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山頂區域的柑橘林鬱鬱蔥蔥。建華村依託當地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實現農業産業轉型升級,帶領村民們走上了致富之路。
儀隴縣復興鎮玉皇觀農村社區活動陣地的“光榮榜”上,公示著2023年重陽節評選表揚的家庭和個人。該社區開展以傳承德孝文化等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基層治理行動,培育出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文明展現出新氣象。
“緊盯‘五大振興’關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揮基層首創精神,開展‘揭榜試點’行動,即縣上給予政策支援,各鄉鎮(街道)根據自身發展情況揭榜應徵,圍繞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選擇試點課題。各試點鄉鎮(街道)大膽探索,努力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路徑。”儀隴縣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創新實施“揭榜試點”行動,鄉村振興成效顯著,高品質通過2023年有效銜接工作國家綜合核查、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和創建“全省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縣”現場驗收。
2023年,儀隴縣完成“天府糧倉”丘區樣板基地建設,在新政鎮、雙勝鎮、馬鞍鎮、銅鼓鄉等10個鄉鎮44個村開展土地調型、去雜,並新建産業道路。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6.6萬畝、規劃建設生産便道47.53公里;完成“1+3+20”農業社會化服務網點(縣級中心1處、分中心3處、服務點20個)建設,全縣“1+6+N”農業社會化服務網路更趨完善。全縣糧食作物農機服務面積達30萬畝以上,服務主體23家;沿“新馬線”建成2萬畝馬鞍糧油基地、1萬畝雙勝糧油基地,輻射帶動復興、保平等地連片建成10萬畝糧食安全産業帶。完成50個“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範村建設,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達90%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保持90%以上;建設糧食綠色示範村30個、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示範片37個,全年糧食播面120.58萬畝;前三季度出欄生豬67萬頭、肉牛2.67萬頭、家禽642.5萬羽。
鄉村是城鄉融合的底部基礎。《決定》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帶動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全面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夯緊夯實城鄉融合底部支撐。
下一步,儀隴將以爭創“全省鄉村振興先進縣”為統攬,以打造新時代“天府糧倉”丘區樣板和開展“揭榜試點”為抓手,聚焦“新政—馬鞍”沿線,啟動建設百里糧食安全産業帶、鄉村振興示範帶、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帶,積極爭創省四星級現代糧油農業園區,力爭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鄉鎮、示範村,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村;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化做實東西部協作和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紮實抓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常態化精準幫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提質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鼓勵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推廣“大園區+小業主”“一園生五金”等行之有效的産業發展模式和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張梓睿 汪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