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朝天區打造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當好鄉親們的“田保姆”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6-26 12:05:57 編輯:趙春蓉 點擊:
6月25日,廣元市朝天區臨溪鄉望坪村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陳永明和村民們在一塊地裏挖完馬鈴薯後,來不及休息,又忙著前往曾家鎮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
中心的院壩和倉庫裏,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農機,有玉米播種機、馬鈴薯收割機、旋耕機等各類設備。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也堆得滿滿噹噹。中心集農資農機供應、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技培訓等功能于一體,陳永明正是這裡的負責人。
朝天地處川陜甘結合部,屬於典型的盆周山區,隨著農村勞動力緊缺,農業生産成本不斷增加,加之適合丘陵山區的農機裝備少且效率低等多重因素影響,農業生産積極性進一步降低。
如何有效解決農村“誰來種地”“怎麼種”等問題?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國機集團投入資金1042萬元,打造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提升農業機械化水準,全面促進農機服務向全系統高質高效轉型升級,更好滿足朝天區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發展需求。
“現在,我們農事服務中心的農資、設備都很全,完全可以滿足廣大農戶的需求。”陳永明介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打通了為農服務“最後一公里”,全域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助推資源利用、資産盤活、糧食生産和集體經濟增收,實現多方受益、多元共贏。
望坪村村民楊文明常年在外地務工,家裏的10多畝土地撂荒,沒人耕種。他聽説將土地交給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管理,不僅能夠盤活土地資源,而且還有一份收益。
“每畝土地400元的流轉費,一年下來有4000多元的收入,如果是發展産業還有分紅,比荒起划算!”楊文明算了一筆賬,毫不猶豫地將土地交給了農事服務中心管理。
據了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在組建和發展過程中突出集聚發展,充分兼顧各類群體利益,最大限度吸納各類主體參與,採取“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職業經理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社會化服務”運作模式,就近就便聯合片區化發展。
目前,朝天區已初步形成東部(曾家山片區)、中部(中子片區)和西部(羊木片區)片區聯動集聚發展模式。
“很方便,省錢又省力!”雲霧山鎮三龍村高標準農田裏,農事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駕駛著機器耕種,讓村民張永坤看傻了眼,“以前耕6畝多田地需要兩天時間,現在用大型機器作業,一個半小時就能耕完。”
據統計,2023年,農事服務中心服務面積2.56萬畝,助力撂荒地整治1250畝,全年實現綜合收入312萬元,利潤41.15萬元。
“當好鄉親們的‘田保姆’,讓他們種地更省心、更安心。”朝天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目前,已初步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探索出丘陵山區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推動了朝天區‘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創新發展。”(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