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遊仙:科技賦能 全力保障“三夏”生産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24 12:49:55 編輯:楊帆 點擊:
五月風起,農事正忙。
萵筍育種,滿足全國各地的不同生産需求;小麥、油菜搶收,780台聯合收割機奔走在田間;糧食存儲,不僅“管烘”,還“管存”……從“會種田”到“慧種田”,今年“三夏”,遊仙田間地頭滿滿“科技范兒”,助力糧食生産。
科學種植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五月,正是萵筍新品種研發的關鍵時期。當前,走進位於遊仙區的綿陽市農科院果蔬研究所種質資源圃,科研人員正忙碌著去雄、授粉等關鍵環節,為培育萵筍新品種進行新一輪的準備工作。
“通過雜交育種,我們成功選育出了綿高青1號、綿筍1號、綿紫筍1號等一系列新品種。”綿陽市農科院果蔬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李家慧自豪不已,“這是我們針對全國各地的不同生産需求,選育的紫色圓葉、紫色尖葉等耐抽薹性強的新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市農科院還建立了四川省內首個萵筍種質資源庫,保存了500余份萵筍種質資源,並建設了15畝的種質資源圃、種植品係600多個。這些資源不僅滿足了不同地區、不同生産需求下的品種選擇,更為新品種的研發和材料的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為牢牢掌握種子“晶片”,自2010年起,市農科院便深耕萵筍研究,如今,“綿陽萵筍”已憑藉其豐富品種以及研發和推廣的國內領先水準,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接下來,我們將依託種質資源庫的優勢,利用分子育種和誘變育種等先進技術,不斷創制出更多優質的新材料,為‘綿陽萵筍’釋放新質生産力,注入新動能。”李家慧表示。

科學育種“首當其衝”,高效種植也“不甘落後”。近日,走進遊仙區魏城鎮,千畝高標準農田“田成方,連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機耕手駕駛插秧機來回穿梭,一株株翠綠的秧苗依次種下,不一會兒農田就披上了“綠裝”。
“往年我們人工栽秧,需要300元錢一畝。現在我們全部用的是機械化,只要80元錢一畝。”魏城鎮種糧大戶夏龍旭説。
成熟一塊、收穫一塊、播種一塊。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近年來,遊仙各地高效推進收播銜接,大面積推廣機械化應用,確保農田高效利用。
節糧減損 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機收是糧食“落袋為安”的第一步。
仲夏時節,走進遊仙區仙鶴鎮金柏村帽兒山,放眼望去一片金色麥田,微風拂過,麥穗搖曳,麥浪滾滾,四台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麥田裏來回穿梭。一簇簇小麥被捲入收割機倉,收割、脫粒、除雜一氣呵成,沉甸甸的麥穗搖身一變成為顆顆飽滿的麥粒,金色麥粒傾瀉而下,一輛輛運糧車滿載而歸。

今年72歲的全國種糧大戶唐以全,看著眼前的景象,難掩笑意。“今年我種了2000畝小麥,估計畝産可以達到800斤,總産量能達到160萬斤,預計收入在200萬元左右。”唐以全説,“如今,農業機械化成了我種糧的最大‘幫手’,國家對糧食的重視,也更加堅定了我種糧的信心。”
作為産糧大縣,遊仙區牢牢扛穩糧食責任,不斷推進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大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力度,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今年我們全區的小麥種植面積達15.9萬畝,預計産量可達5.52萬噸。”遊仙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日前,我們組織調配了780台聯合收割機下田作業,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走進新橋鎮王家壩村的智勇家庭農場,負責人劉勇對於一氣呵成的機械化收割,讚不絕口,“我今年採用的是一段式聯合機械收割的方式,四天就能收完三百多畝的菜籽,還不用處理秸稈。既省工省時,又解決了往年油菜收割損耗大的難題。”機械化收割,讓遊仙區25.64萬畝油菜實現了增産增收。
自動化 倉儲解決村民後顧之憂
糧食顆粒歸倉,如何儲存一直是許多村民多年苦惱的問題。
“我去年種了200多畝小麥,收割的時候雨水較多,麥子的快速烘乾和安全儲存就很關鍵。當時魏城鎮糧食烘乾基地剛建好,我想去試一試,結果很快就烘好了,然後我把糧食存在那裏,保存效果也非常好!”魏城鎮宣化村種糧大戶李世幫滿是欣慰。李世幫口中的烘乾基地,不僅“管烘”,還“管存”,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於是今年他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多畝。
在魏城鎮糧食烘乾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控制面板前設置這批小麥的烘乾溫度、時長以及濕度。設置完成後,金黃的小麥顆粒便被履帶源源不斷地傳送進烘乾塔進行烘乾。
“我們基地有兩座烘乾塔,每天可以24個小時不間斷工作,一天可以烘乾小麥800噸,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今年預計可以達成二萬四千噸的小麥烘乾量。”魏城鎮糧食烘乾基地負責人申超説。

為確保小麥烘乾後的品質,基地引進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烘乾技術。烘乾塔內設有七個烘乾段,運用履帶將小麥運送至最高處,再自上而下經過七次烘乾,最後從下方流出的小麥的濕度便達到了入庫儲藏的標準,能夠大幅度地節省烘乾時間。
此外,基地還會按市場價標準對糧食進行收購,今年以來,已經收購了三千余噸小麥,總價值七百餘萬元。“下半年,我們預計再建設一座日烘乾量600噸的烘乾塔,同時擴大儲藏空間,提升烘乾、倉儲能力,進一步助力糧食安全。”申超信心滿滿。
聚集新要素,激發新動能,遊仙農業正插上科技的翅膀,向綠而行,以質取勝。(周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