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縣:創新工作方式 凸顯為民情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2-28 16:55:57 編輯:張嘉鈺 點擊:
以工代賑是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各地群眾參與建設獲得報酬,以此取代直接賑濟的扶持政策。近年來,四川平昌縣在實施以工代賑項目過程中,精準把握賑濟初心,規範項目申報、務工組織、報酬發放、移交管護等工作,創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質效,凸顯為民情懷。
“堅持‘先有群眾、後有項目’原則,在項目申報前通過村廣播、壩壩會、宣傳欄等廣泛宣傳以工代賑政策,調動群眾積極性,老百姓全程參與項目決策,充分體現群眾意願。”項目村負責人説道。
平昌縣在日常工作中始終堅持群眾主體,項目實施方式、理事會人員組成、用工名單及報酬標準等事項均由項目區群眾全程參與決策。嚴格落實村民自建工作流程,及時公開過程資訊,全面接受群眾監督,真正體現“項目為民而生,民為項目做主”。摸清項目區勞動力底數,動員群眾積極參與項目建設,結合用工需求和崗位特點開展勞務技能及安全生産培訓,確保務工群眾應培盡培、願培盡培。如,平昌縣2022年以工代賑示範工程先後開展技能培訓300余人次,培育當地産業骨幹20余人,為村集體産業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以工代賑政策好,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個事幹,還能照顧家人,每天打雜都有120塊錢的工資,比種莊稼划算多了,我們利用新修的道路和整治後的山坪塘多種了兩畝玉米,年收入較往年增加了7000余元。”項目區村民興致勃勃地説。
佛樓鎮三官寨村村委負責人説,以工代賑項目切實解決了部分農村地區出行難、灌溉難等問題,改善了當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有效提升了當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平昌縣建立“縣級領導統籌、主管部門指導、鄉鎮專人負責和項目業主實施”的項目推進機制,對項目品質、報酬發放、資金管理等進行監管。嚴格落實村自驗、鎮初驗和縣級驗收相結合的三級驗收制度,對報酬發放、技能培訓、建設品質和後續效益等進行評估和認定,確保工程品質達標,政策落實到位。
“十四五”期間,平昌縣共實施以工代賑項目8個,新建村道路和産業路27.7公里,整治山坪塘26口19.63萬立方米,修建灌溉渠18.2公里,改造基本農田2820畝。項目累計吸納近1000群眾務工,發放勞務報酬572.641萬元。(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