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共生 坐“道”論道 ——成都都江堰公安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格局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2-21 16:21:00 編輯:邵夢凡 點擊:
道,到了青城山,自就明瞭;水,觀了都江堰,便也了然。
都江堰的建成,帶來了古蜀國的富足,滋潤著秀麗山川;都江堰的治理,調和了古蜀國的氣候,也帶來“道”文化的繁榮。

“和諧共生、坐‘道’論道”,是成都都江堰公安重視道家文化當代價值,自覺從積澱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中汲取精華,致力於構建具有“都江堰特色”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源取精華,創新賦能。以“五張清單”為抓手,助力公安基礎工作提質增效,深化“微網實格”建設,做深做細矛盾糾紛教育引導、疏導化解、源頭管控等工作。
無名之樸 齊同合作
——重點要素管控,構建親近和諧警民關係
“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道家主張用自然、純樸、真實來引導人民和睦相處,享受和諧社會的快樂。

都江堰公安結合“重點要素管控清單”,依託“大排查、大梳理”,以“微網實格”為抓手,推動隱患清零,形成“網”羅萬象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通過融合村居網格員“本土優勢”和社區民警的專業優勢,以“壩壩會”“見面會”等群眾喜聞樂見又接地氣的形式,搭建自然、純樸、暢通的交流渠道,構建親近和睦的警民關係,讓民警成為群眾“説真話、訴衷情”的身邊人,努力實現矛盾糾紛“格”中化解、風險要素“格”中管控。綜合運用系統平臺,對重復報警的矛盾糾紛進行風險評估,針對轄區案件、警情高發的部位實施“巡邏+調解”模式,流動調解隊及時處置潛在的矛盾糾紛。

不斷強化與屬地黨委政府、司法機關、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互聯互通,分享在執法管理服務過程中掌握的資訊。對可能存在的矛盾糾紛隱患提前預警,落實矛盾糾紛移交、資訊反饋等銜接機制,持續跟進事態發展狀況,相互依靠、勠力合作,迸發出強大合力,形成齊抓共管局面。
2023年4月,玉堂派出所社區民警劉斌接到“微網實格”資訊反映:轄區某社區村民80余人,因租金問題與電站工作人員發生糾紛,稍有不慎,可能會引發群體性事件。
劉斌第一時間向所上反饋資訊,同時開展走訪摸排,積極收集原始憑證,後經派出所協調,玉堂街道、涉事單位、外江管理處、駐村律師以及村民代表多次召開溝通協調會議,認真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以事實為依據,以化解、調解為主,最終雙方達成共識,成功避免了事件的升級,未引發群體性事件。
2023年以來,都江堰市公安局成功處置300余條預警線索,與相關單位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聯席會10起,化解矛盾10起,消除隱患5起。
剛柔並濟 中和之道
——訴求有呼盡應,秉持高效柔性調解理念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在《道德經》中,老子再次用水作為比喻,説明剛柔並濟的重要性。

都江堰公安則是在矛盾糾紛化解中領悟到水的剛柔合乎“和諧之道”——結合“群眾訴求響應清單”,築牢“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民有所盼我有所辦”的為民理念。
聚焦“高效”與“柔性”相結合,增強民警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的主動意識,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辦公地點前移,深入村居聽民情、納民意,發現問題就地化解,達到“矛盾不上交,矛盾不過夜”。
注重“柔性溫情”,在調解過程中主動了解當事人思想動態,傾聽真實訴求意願,善用情感感化,減輕抵觸情緒,情、理、法並用,引導當事人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理性反映訴求,維護自身權益。

川西民居建築風格的水街位於都江堰市中心,與市中心最大的休閒廣場仰天窩廣場相連,緊臨走馬河,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美食美景皆讓人流連。
2023年6月,南橋派出所接警稱水街一餐廳兩位員工因工作矛盾發生糾紛,相互推搡過程中至其中一人受傷入院。餐廳認為此為員工的“私人恩怨”,拒絕承擔相關醫療費用。
經過走訪調查以及調閱監控,民警韓永強、王思福很快便查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但分清事實對錯容易,雙方矛盾劍拔弩張,芥蒂根深蒂固,如何行之有效地把事説透、把理講清需要深思熟慮。
民警多次前往雙方家裏安撫情緒,了解家庭遇到的其他實際困難,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解決,拉近警民距離,強化群眾信任。既當“傳聲筒”又當“搭橋人”,通過消弭雙方偏見誤會,為雙方搭建起一座可靠暢通的溝通橋梁。
除此之外,韓永強、王思福還主動與雙方家屬、餐廳老闆見面,普及三方應分別承擔的法律責任,從不同視角、不同身份出發,設身處地地提出妥善的解決方式。溫情、真摯的工作態度一度感染了餐廳老闆與家屬——“兩位警官真的是太負責了,每天都在為我們這個事情所奔走,大家都被他們專業的工作素養,飽滿的工作熱情所打動。”
最終,三方圓滿地達成了調解目標。
《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衝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可以説,“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

幸福派出所“清誠調解工作室”是踐行“中和之道”的鮮明例證——2016年成立的“清誠調解工作室”至今已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500余件,其名字的由來是緣於人民調解員范雲清、張志成。
“清”“誠”二字寓意清正廉潔、誠實守信,秉承“三調合一”工作理念,以“化解千家事,溫暖萬人心”為目標,讓群眾感受貼心、暖心、安心。工作室以民警為主要調解人,人民調解員作為輔助力量,堅持“人民群眾點滴事是人民公安心頭事”的基調,讓群眾來到調解室後會感受到“訴求有人聽、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調解過程中,倡導雙方以“讓三分心平氣和、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理念來化解矛盾,達到要讓群眾真正握手言和,解開心底疙瘩的最優結果。
都江堰公安秉持“中和之道”,聚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整合鄉鎮、社區幹部、調解員的力量,吸引五老鄉賢、離退休幹部、熱心村民參與,充分發揮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聯調聯動,將矛盾糾紛化解優質資源“請進來”,優化調解力量配置,力求重點糾紛專業處理,確保各類矛盾糾紛應調盡調。
今年以來,都江堰市公安局依託網路理政、社會化評價、警情案件監督服務平臺,接受各類群眾反映訴求2756件,辦結群眾訴求2633件。各派出所聯合社區幹部、五老鄉賢、網格員等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013起。
完善自我 固化經驗
——經驗常態總結,深耕典型案例“一”統“全局”
古往今來多少大型水利工程,在自然的法則下湮滅。而都江堰水利工程蓬勃的生命力卻從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岷江奔騰到現在,流淌向未來。
“歲暮水落,築堤壅水上流,春正月則役工浚治,謂之穿淘”。每年利用枯水期對整個水利工程進行“體檢”,根據“體檢”結果對水利工程進行治療和養護稱之為歲修。

都江堰公安結合“民生積案攻堅清單”,以涉及民生疑難複雜案事件為主攻方向,以“清單制+責任制”,跟蹤問效,對賬銷號。
緊抓“復盤”環節,查漏補缺,建立矛盾糾紛“回頭看”機制,定期對已化解矛盾糾紛進行經驗總結,對未化解矛盾糾紛進行難點提煉,深入分析矛盾糾紛化解典型案例,梳理固定化解過程中的優秀經驗做法,拓寬處置思路。
2022年9月,都江堰市聚源鎮發生一起因離婚糾紛造成的傷害案件,發生時當事雙方正處於離婚冷靜期內。經調查,轄區社區民警前期開展工作盡心盡力,但兩人長期在外經商,極少回家,屬於事前無明顯跡象,很難提前發現和提早干預的“民轉刑”案件。
針對此類疑難案事件,都江堰公安在案件復盤總結中發現:自《民法典》出臺後,由於到民政部門辦理離婚時間長、手續多,群眾更願意到法院訴訟,通過民事調解解除婚姻關係。目前都江堰市相關部門關於離婚糾紛的自動流轉、會商研判和定期見面回訪機制還未健全,而“民轉刑”“刑轉命”是各類刑事案件中,對當事人與社會造成損失最嚴重的一種刑事案件,主動防範的意義遠遠重於偵破。
都江堰公安遂“因勢而謀”,建立“民轉刑”“刑轉命”預防排查機制:一是充分發揮群防群治力量作用,依託“四川e治採”,發動社區民輔警廣泛發展“朋友圈”、物建“資訊員”,最大限度拓展拓寬資訊來源渠道;二是加強篩查不屬於公安機關主管,但矛盾糾紛激化後可能釀成群體性事件、個人極端案事件的矛盾風險,及時移交轄區鎮(街道)和司法所(含人民調解)和相關部門;三是加強對“生活失意、心理失衡、行為失常”“有戾氣、有怨氣、有躁氣”人員的排查管控,提前開展風險評估預警,跟進心理疏導、心理干預;四是強化與鄉鎮(街道)、村(社區)和轄區單位、行業聯繫協調,依託綜合指揮室,指導民輔警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今年以來,都江堰公安各單位已召開復盤會56次,專題分析矛盾糾紛化解典型案例5個,辦結各類疑難積案224件。
追求和諧,與文化共生;坐擁“道”學,問訪治理之道。
岷江水潤、巴蜀方興、天府之源、有城悠然。都江堰作為成都封面和國家主場外交會客廳,是世界少有的“三遺之城”,不斷向世界傳遞友好、開放、和諧的名片。
成都都江堰公安不斷汲取都江堰精神文化力量,將道家的諸多精神內核融入現代城市治理,打造“山水文旅新城”特色公安品牌,體現道家文化智慧,講好旅遊警察故事,努力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都江堰公安 鄒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