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星”閃耀 匠“心”凝聚 成都金堂高技能人才展風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2-21 14:08:03 編輯:邵夢凡 點擊:
12月20日,四川省第二屆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大賽在成都金堂鳴鑼開賽,700余位技能人才齊聚成都國際職教城(以下簡稱“職教城”),重慶、浙江、西藏等地代表悉數到場,欲與“川工“試比高。

對舉辦地金堂來説,大賽搭建了更高維度、更廣層面的競技平臺,營造了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生態。大賽擇址落地的成都國際職教城片區,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已建4平方公里,入選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試點,正成為成都職業教育的嶄新名片。
以大賽為契機,金堂全力推進“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創建。數據顯示,近年來金堂迎來跨越式發展,地區生産總值由2012年的195.2億元提高到2022年的602.9億元、年均增長9.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三年領跑全市。一個擁有近百萬人口的新晉百強縣,高品質發展背後蘊藏了怎樣的“人才密碼“?哪些人才舉措為産業發展賦能?
打造人才名片
金堂焊工走向全國“焊接”世界
“注意,角縫的飽滿度要把細。”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農民工等殊榮的高級焊接技師唐成鳳正在四川川鍋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焊培培訓中心操作間指導工人焊接。
37歲的唐成鳳出身於焊工家庭,早在學徒時,就聽師傅説過德國、瑞士的焊接工藝是幾代人傳承下來的,“那時心裏種下了一顆種子,深知技能人員身上有傳承的責任。”
鍋爐生産涉及幾十道工序,最辛苦的莫過於電焊環節,為增強臂力她經常手提十幾斤水桶鍛鍊。工作第6年,她成了廠裏最年輕的焊接組長。3年前她承擔起傳幫帶的擔子,以她名字命名的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成立,每年300多名焊工在此培養成才,走向全國。
唐成鳳的成長經歷是金堂縣聚力培養技能人才的縮影。得益於省級特色勞務品牌——“金堂焊工”計劃的實施,全國勞模胡明、白映玉、唐成鳳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在此誕生,“金堂焊工”逐漸成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一張知名勞務品牌名片。2009年至今,“金堂焊工”向各地輸出1.2萬人,金堂技能人才的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此外,建成1家國家級和2家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0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行業、企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打造一個較強影響力的本地特色勞務品牌,對叫響金堂技能人才知名度、提升人才輸出品質和效益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金堂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金堂焊工”到“金堂工匠”,金堂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做響“技能金堂”品牌。近年來,金堂落實工業興省、製造強省和製造強市戰略,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工業挑大梁、製造業扛大旗”思路,技能人才發展正在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厚植産教融合土壤
為鏈主企業“訂制”綠色製造人才
“舉手的同學,回答一下品質管理的重要性。”12月的一天,成都國際職教城內一堂品質管理課上,來自當地鏈主企業成都巴莫科技的品質管理部部長陳劉軍正在講臺上為訂制班的學子授課。
連續三個月來,巴莫科技的工程師、車間主任等先後到職教城授課,台下的同學有另一重身份:巴莫科技金堂基地的“準工人”。據巴莫科技人力資源部部長王鵬翔介紹,今年9月,巴莫與川鍋技校簽訂了“訂制班”人才培養協議,雙方共同研發針對企業定向需求的“光伏工程技術應用”等課程,探索人才“雙向流動”機制。
“首批48位同學結業後可進入公司,合格者成為月入超6000元的産業工人。”王鵬翔表示,人才比拼是企業內功關鍵一環,過去幾年企業産能高位增長,人才需求旺盛,對技工水準有較高要求。在他看來,職校課程較少涉及光伏鋰電專業,應屆生進廠後對口度不高。為此,企業瞄準了有地緣親近性的成都國際職教城,希望找到一所學校“訂制“人才。
這一需求很快得到了主管部門的積極回應。
作為成都碳中和産業生態圈的主承載地,今年1-11月,淮州新城聚集了通威太陽能、巴莫科技、寧德時代等規上企業202戶,完成産值725.4億元、同比增長24.3%。産業配套方面,坐落於此的職教城目前已集聚9所院校,在校師生超10萬人。
如何厚植人才土壤,精準匹配企業用人需求?金堂利用成都國際職教城資源釋放“人才第一資源”活力,把企業搬進職業院校、讓職業院校走進企業,以産教融合推動人才鏈精準對接産業鏈各個環節,為金堂本地企業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讓人才留在金堂。
截至目前,職教城內川鍋技校、金堂職中等已開設巴莫科技、士蘭半導體等14個“訂制班”培養綠色製造人才,促進職業教育“專業群”與區域經濟“産業群”無縫對接,推動人才産教融合。

賦能鄉村振興
全國十佳農民帶領農人致富
“等明年4月再採摘,這片果樹能賣個好價錢。”在中國橘鄉柑橘園內,種植能手王大姐透露,錯峰賣柑橘價格比今冬賣高出50%,增收效果明顯。
金堂縣向來有柑橘種植傳統,種植面積達15萬畝、産量22.5萬噸,其中尤以三溪鎮知名。作為遠近聞名的柑橘之鄉,三溪鎮在全國最早一批啟用了“留樹保鮮”技術,帶來了大面積增收。
提起“留樹保鮮”技術,與鄉村振興技術帶頭人、“全國十佳農民”孫澤富密不可分。20多年前,他承包10畝地埋頭搞“留樹保鮮”試驗。該技術的核心在於錯開柑橘上市密集期,讓銷售期由11-12月份延到來年4-5月,從而實現價格增長。不幸的是,第一次嘗試失敗了,還賠本損失了30%的果子。為解決技術難題,他無數次請省農科院專家指導,最終掌握了適合本地的套袋、覆膜技術,成為臍橙留樹保鮮“土專家”。
一人富不算富,他主動到府向鄉親們傳授新技術,經他培訓的農技人員數以萬計,經他推廣的柑橘留樹保鮮種植面積達10萬餘畝。為助力鄉村經濟,八年前他就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啟用“農業+網際網路”新模式帶領農民走出傳統銷售方式,另外請本地農戶當“代辦人”,將果農與各地經銷商連接起來,促進柑橘銷售量。經他帶動,當地柑橘銷往北京、上海、廣東、遼寧、黑龍江、北京、山東、貴州、新疆等全國各地,並出口到俄羅斯、日本等國家。
如今,金堂聚力發揮鄉村人才帶動作用加快農業全産業鏈發展,金堂羊肚菌、金堂油橄欖、金堂明參等特色農産品遠近聞名。據悉,近年來金堂縣為構建“50萬畝糧經、20萬畝水果、10萬畝油橄欖、百億級食用菌”的“5211”産業生態圈,引導種養能手、生産服務、經營管理等人才示範參與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新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600人、高素質農民512人,培育農業“頭雁”領軍人才13人,為加快推進城鄉人才融合互動,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提供堅強保障。

禮遇人才
營造幹事創業良好生態
“1.0版到如今的3.0版,金堂人才政策越發全面,安居、教育醫療等方面政策越來越完善,在這幹事創業更加無憂了。”通威太陽能的企業骨幹王沙笑著説道。王沙便是被金堂愛才環境吸引至金工作的人才之一,十年前,他在招聘會上被成都禮才環境所吸引選擇成為“蓉漂”一族,十年後,這個湖南小夥在此成家立業,也見證了金堂人才政策的蝶變。
“這裡是年輕人幹事創業的熱土,真金白銀為各類人才提供全鏈條、全要素支援。”12月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金堂縣專場上,相關負責人如是説道。代表通威太陽能基地出席發佈會的基地總經理助理龐三鳳感慨,企業在金堂紮根發展以來,從項目建設落地得到的支援到多次為企業訂制的外出招才舉措,吸引人才來到金堂就業、安家、樂業的不僅是企業廣闊的就業前景,特別還有金堂系列人才舉措對人才的吸引。
據了解,以“招商必引才”為抓手,金堂持續擴大人才“朋友圈”,2023年舉辦“蓉漂人才薈”招才引智活動4場,各類招聘會168場,引進主導産業急需緊缺人才94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280名,柔性引進專家人才500余人。
引才育才是第一步,如何讓人才留得下?隨著金堂“人才新政3.0版”的出臺,一個人才聚集的“強磁場”加速成型。從人才引育支援、創新平臺建設支援、科技創新支援、金融保障支援到人才服務支援,3.0版人才新政營造了適宜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以人才服務為例,到金堂求職的青年人才可獲7天免費入住服務,截至目前青年人才驛站已惠及10000余人次。此外,在人才落戶、購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都有完善配套的服務政策,為人才解決後顧之憂,讓人才在此安心工作、舒適生活。
“在金堂,技能人才服務産業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相關負責人表示,金堂高素質技能人才在工業製造領域、農業現代化領域大放異彩,技能人才集聚效應持續釋放。一方面促進了多個領域技術創新,增強了産業鏈的招商吸引力;另一方面在精準匹配用人主體用工需求、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過程中,産教融合的探索潛移默化地刷新了企業用人理念、人才就業觀念的轉變,開啟了本土化一站式培訓、訂單式輸送的産才相融新局面。近年來,金堂縣不斷完善政策支援體系,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深化技能人才評價改革,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良好成效,精準培養了一大批符合産業需求的技能人才,為推進産業建圈強鏈和鄉村振興等重大發展戰略提供了堅實人才保障。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爭當狀元。如今,金堂正以聚人興産營城為導向高水準建設成都國際職教城,全力推動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融合互促,致力於打造國家級現代職業教育高地。隨著一系列人才“引、育、留、用”組合拳相繼出臺,金堂正全力構建綠色低碳人才吸引聚集機制、鄉村振興人才提能增效機制、職業技能人才産教融合機制,打造“一核雙驅多支撐”的人才發展格局,為縱深推進“成東中心、公園水城”建設提供堅強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