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公安:“一村一警” 守護一方平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2-20 15:14:07 編輯:鄧書琴 點擊:
他曾是一名軍人,保家衛國,青春無悔;轉業後他選擇了身披這身藏青藍,成為一名警察,守護著新津的安寧;現在,他搖身一變成為老百姓口中的“官書記”,紮根基層最深處,正在努力成為群眾的“知心人”。他就是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區分局包村民警官應春。

2021年底,新津分局大力推進“一村一警”實體化運作,通過包村警力進村入戶,聽民聲、察民情、送法律、送服務、解民難、保平安等工作,實現“村村有警、周周見警”的基層治理新格局。2018年轉業參加公安工作的官應春,作為機關民警代表,被選派為興義鎮先寺村包村民警,並兼任村黨委副書記,在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一份使命。
一雙腳步 他從“門外漢”變成“家常客”
先寺村轄區面積6.9平方公里,轄26個村民小組,實有人口5979人。初到村上,官應春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工作不知從何入手,一時間愁眉不展。
在包村工作初期,他每天帶著一個小本子埋頭入戶,見到村民就問,但是這種“擠牙膏”的方式,一天下來只能走訪到四五戶村民。村裏突然出現一個身穿制服的陌生面孔,村民起初也很不適應,官應春甚至還遇到過走訪進不了門的尷尬局面。
後來他改變走訪策略,下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送警民聯繫卡,也時常深入到群眾集中的田間地頭,見到村民先拉家常,不知不覺中能了解到很多資訊。有時碰到村民正幹活,他就主動搭把手,這個辦法非常管用,很快村民就和他熟絡起來,對他也熱情多了。
通過一個月的走訪,官應春基本掌握了轄區基本情況,他了解到村裏的空巢老人和低保戶比較多,就想著要為他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其中有低保戶李某家裏情況比較特殊,李某曾是村裏的致富能手,積極向上,踏實能幹,但兩年前因病致殘,落下癱瘓。李某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落差,覺得自己變成家人的“累贅”,變得整日消沉,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得知情況後,官應春與村幹部商量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他每次到村都要抽出時間去李某家,為他帶去一些生活必需品,耐心地陪他聊聊天拉拉家常,引導他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一次次的探望,讓李某夫妻深受感動,也讓李某逐漸走出了消極生活的陰影。

一次,官應春正要離開的時候,李某盡力掙脫輪椅,激動地拉著他的手,飽含熱淚地説:“官書記,你工作那麼忙,還要抽時間來幫助我,關心我,真的太感謝你了!我一定好好活著……”
正是官應春經常為村民辦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小事,很快他的名聲在村裏傳開,村民有了難事,都願找他幫忙,而官應春也非常樂意地為他們排憂解難。下沉到村四個多月,也逐漸與村民打成一片,與村兩委一道紮實開展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他也從社區警務工作的“門外漢”變成了村民的“家常客”,贏得了社區幹部群眾的認可和肯定。
一面旗幟 他把調解室搬到田間地頭
包村民警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當好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官應春時刻銘記自己駐村副書記的責任,他認為“村民矛盾的化解,必須夯實黨建,關鍵要發揮各個黨支部和黨員的作用,給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裝上一個動力強勁的火車頭。”

官應春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整合社會資源,打造了一支由社區民警、鄉鎮幹部、社區律師、村委會成員以及4位平均黨齡46年的老黨員代表等組成的矛盾糾紛調解隊伍,成立了“老黨員工作室”,結合“一村一警”活動,及時掌握和化解轄區矛盾糾紛及各類不穩定因素。
一日,村民楊某因與鄰居耕地糾紛,雙方分歧很大,指責對方私自改變地界,破壞自己的耕地。接到求助後,官應春立即趕到現場,經初步了解:兩家的耕地相鄰,因多年反覆耕種地界不清,還曾因為此事大打出手。官應春見雙方各執一詞,情緒激動,不肯退讓,調解一度陷入困境。這時他一方面安撫雙方情緒,引導雙方當事人通過正確渠道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發動老黨員找到原始的耕地臺賬,在雙方當事人的見證下,重新對兩家的土地進行測量,勘定耕地界限。
經過官應春的溝通調解,雙方當事人在村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重新劃定了耕地界限,並握手言和,一個困擾兩家多年的土地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官應春在調解糾紛的過程中,善於把小矛盾小糾紛與淳樸的民風民俗、公認的人情事理有機結合起來,靠“情理”解開心結,用“法理”化解矛盾,群眾都願意找他評理。駐村以來,官應春成功調解各類糾紛16起。如今,他牽頭成立的“老黨員工作室”也成為先寺村治安堅實可靠的“一道防線”。
一塊專欄 他讓法律宣傳深入人心
來到新津區興義鎮先寺村,村委會文化墻上的“官警官法治專欄”格外醒目。到村走訪是官應春每週的固定動作,他正在像往常一樣在轄區巡邏,一路上村民們熱情地跟他打著招呼。説起這個“官警官法治專欄”,大家總是讚不絕口。
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就講什麼!“官警官法治專欄”都是以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案例,進行普法宣傳,官應春充分發揮自身作為公職律師的特長,從違法犯罪起因、處罰依據、違法後果等方面,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對農村地區易發的治安、刑事案件進行剖析。

針對農村居民交通法律法規、安全意識淡薄的普遍現象,他結合轄區部分“騎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駕駛不使用安全帶”的典型道路交通事故教訓,為村民講解各種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性。同時“官警官法治專欄”還涉及對疫情防護、火災事故、入室盜竊、電信詐騙等群眾關注的事例進行防範宣傳。
“以前對防範知識不了解,老是怕被騙,現在聽了官書記講解,心頭有了譜,再也不怕上當受騙了。”村民梁某説。
一片初心 他為鄉村振興破題護航
先寺村緊鄰天府農博園和斑竹林景區核心區,周邊有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和成新蒲快速路等交通要道,區位優勢非常優越。
官應春在工作中了解到,先寺村産業單一,以糧食作物、蔬菜、苗木種植為主,現有耕地5330余畝,多數承包給農業合作社進行集中種植,村民收入微薄,導致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村裏留不住人,這已成為先寺村當前面臨的最大發展瓶頸。
先寺村如何抓住天府農博園建設機遇謀求産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回鄉致富?官應春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積極融入村兩委,積極向村民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引導有志青年回鄉創業。
官應春還站在公安的角度向村兩委提交了先寺村鄉村振興分析報告。在報告中,他重點圍繞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建議村兩委就先寺村未來發展都市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前佈局。
官應春在下村調研時,經常向村民講解如何做好民宿行業的日常管理、安全防範和風險管控,積極引導村民規範經營,合法致富。在官應春和村兩委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村民正在返鄉創業。
如今,老百姓口中親切稱呼的“官書記”已然做到了人熟、地熟、情況熟,成為了轄區治安的牽頭人、社情民意的知情人、基礎工作的執行人和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深耕基層,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都新津公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