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人方式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激活文物中蘊藏的歷史密碼、文化資訊、精神基因,發揮好博物館作為全面、深入和多樣化學習體驗重要場所的功能,實現家庭、學校和博物館融通發展,提升家庭、學校與博物館協同育人水準?青羊交出自己的答卷。
12月10日,首屆“家-校-館”協同育人研討會暨“家-校-館”協同育人聯盟成立儀式在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召開。活動以“匯聚家校博融通創未來”為主題,聚焦家庭、學校與博物館教育融通發展的育人價值以及機制、路徑、策略的探究,旨在為全國家校館協同育人優秀單位提供高層次的學習交流平臺,以期共同提升家庭、學校、博物館協同育人水準,推動育人方式的變革,共創“家-校-館”未來學校育人新生態。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德育處處長榮雷,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副廳長崔昌宏,青羊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德鴻以及來自“家-校-館”協同育人聯盟的18所博物館和30所學校全體成員代表參加活動。
成立聯盟
探索“家-校-館”協同育人新方向
青羊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德鴻在成立儀式上致辭,他表示:“‘家-校-館’合作既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校內外資源銜接的最佳途徑。目前青羊區已有家庭教育基地1個,社區兒童之家67個。在未來的過程中,青羊將繼續深化家校合作,加強學校與社區的聯繫,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靈活的教育環境。”
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卜玉華宣讀“家-校-館”協同育人聯盟理事單位、成員單位。參會領導、專家為聯盟理事單位、成員單位授牌。
“家-校-館”協同育人聯盟理事成員(學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黨委委員、史家小學副校長郭志濱,聯盟理事成員(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副書記劉洪,分別作代表發言。劉洪館長介紹道:“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一直致力於‘家-校-館’協同育人的實踐,希望以‘家-校-館’協同育人聯盟成立為契機,加強學校、家長、博物館的聯繫紐帶,共同探索“家-校-館”協同育人的新方向、新路徑、新生態。”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復旦大學博物館館長鄭奕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中外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莊瑜博士分別以《博物館與中小學教育結合亟需制度推動》《博物館教育中的學科想像》為題作分享。成都市草堂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集團總校長金波,吳文化博物館開放教育部主管茅天宸,四川博物院副院長、四川省博物館學會秘書長鐘玲作為家校館三方代表,分別以《跨界·融合:“家-校-館協同育人的實踐探究”》《靈活與智慧的館校合作》《博物館助力“跨界教育”》為題作主題報告,分享了各自在家校館協同育人中的實踐與思考。
金波介紹:“草堂小學毗鄰杜甫草堂,在家校館融合教育中積累了許多經驗,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聯合開發的家校館課程,集校外課堂和杜甫草堂文化體驗于一體,有效提高了孩子的國學素養和文化底蘊。”
同上一節課
感受“家-校-館”協同育人實踐樣態
主題分享後,為深入感受家校館協同育人的實踐樣態與價值意義,參會人員分為兩組,走進課堂,與孩子們同上一節課。
成都市草堂小學教師賴倩作教學展示《我眼中的川博鎮館之寶》,草堂小學教師梁慶蓉作課例分析彙報。巧妙的教學設計、活潑的教學氛圍贏得專家們的高度讚揚。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卜玉華説道:“家校館融合教育,不是每一堂課都要融,也不是胡亂雜糅,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兼重人文性和趣味性的課堂,讓學生不僅收穫知識,而且愛上知識,真正實現了核心素養的發展。”
活動中,參會人員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之旅。這一特殊的旅程涵蓋四川博物院、草堂路社區“博物集市”、成都市草堂小學博物館以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等多個文化景點。專家、學者及家校館三方代表親身漫步于歷史長河,體驗四川文化的魅力和豐富內涵,感受家校館融通教育的別樣魅力。
青羊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家-校-館’協同育人聯盟成立為起點,以‘家-校-館’協同育人研討會為引領,形成專業精深的對話平臺。未來,‘家-校-館’協同育人聯盟將開展多樣化的家校館協同育人實踐,融合博物館、文化館、非遺館、美術館、紀念館、科技館等社會資源,凝聚共識、堅定信心、積極嘗試,共建共用共贏,努力營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家校館協同育人新局面。”(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