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德:一位兵書記的社區治理答卷!

——記成都市青白江區退役軍人、大同街道鳳祥社區黨委書記劉正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2-07 11:09:28 編輯:趙丹丹 點擊:
人物名片:劉正德,44歲,大學本科,黨員。1998年11月參軍,2006年底退役;現任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同街道鳳祥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先後榮獲成都市優秀共産黨員、“蓉城先鋒”新時代基層治理擔當作為好支書、成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等殊榮。他在社區治理工作中的先進做法先後被《人民日報》、人民網、《四川工人日報》、《成都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
退役軍人怎樣在新時代找到自己位置,實現人生價值?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同街道鳳祥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正德用10年的奮鬥歷程,在社區這個“小天地”,做出了社區發展治理“大文章”,書寫出了精彩的人生答卷。
鳳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鳳凰大道三段495號,社區幅員面積1.35平方公里,轄鳳凰銘築和鳳凰馨苑2個拆遷安置小區及3個在建商品小區。常住人口4232戶、11591人,社區黨委下設黨支部10個,現有黨員188名。地方上,人們習慣把從部隊退役後擔任黨組織書記的人稱為“兵書記”,而劉正德就是這樣一位“兵書記”。“兵書記”劉正德的“當兵夢”,源於1998年發生在中國大地的那場特大洪災。當年,他看到人民子弟兵在特大洪災中,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奮不顧身,英勇搶險的情景而深受感動。從此,便在他的心裏播下“種子”——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軍人,再加之他四哥是軍人,更堅定了他要去部隊當兵鍛鍊的決心,實現人生夢想。

1998年11月,劉正德如願以償參軍入伍,在親朋好友為他送行時,他暗自下定決心:“既然當了兵,就要好好幹幾年,幹出個樣子來!”初到新兵連,經過3個月艱苦訓練,劉正德選擇了去汽車營學習開大貨車。半年後,他下連隊被分配到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制中心。
“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在劉正德身上得到了印證。當時“營部”文書退役,領導看到他字寫得好,對他的“第一印象”就加了分——領導讓他擔任文書,而這一幹就是8年。8年的風雨歷練,8年的鍛打“淬煉”,為劉正德烙下了厚實的“軍旅”底色。
2006年底退役,劉正德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退役後的他先後到成都市大彎中學擔任輔導員,後又在新都與人合辦企業,但他認為這些都不是回報社會、建設家鄉的最佳“平臺”。此時,徬徨中的劉正德遇到了他的“引路人”——大同鎮新峰社區的老書記。老書記告訴他,大同鎮正在公招社區組織員。為此,劉正德立即挑燈夜戰,認真看書學習準備迎接考試。
“功夫不負苦心人。”劉正德以優異成績闖關成功,2012年5月正式在新峰社區上崗。“練家子就是不一樣。”上崗後,在部隊當過文書的劉正德不負組織期望,把支部會議記錄、黨員發展等各種資料、臺賬整得十分規範,巴巴適適,得到了領導的充分肯定。當年8月,大同鎮組建新社區,需要增強基層治理力量,而他既會使用電腦又是“筆桿子”,經過層層選拔,劉正德當上了鳳祥社區黨委委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村幹部。
2013年11月,在第一次換屆公推直選社區書記時,劉正德因綜合成績好而受到400多名黨員群眾代表肯定,成功當選鳳祥社區第一屆黨委書記。
劉正德在表態發言時立下軍令狀:“絕不辜負選民對我的信任,儘管壓力很大,但大家既然選擇我,我這個退伍軍人,絕不退卻。給我半年時間,如果幹不好,我主動辭職!”自從擔任社區書記那一天,劉正德迅速轉變工作角色,帶領班子開始社區發展新征程。
在隨後的時間裏,劉正德用行動踐行了他的承諾,社區治理成效不斷顯現出來,贏得了轄區居民群眾的好評。特別是近年來堅持“黨建引領”,瞄準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目標,立足複合型集中居住社區實際,落實“禮運大同”理念,聚焦問題導向,通過打造“一個目標、一個平臺、一套機制、一套數據庫”,著力打造“融智鳳祥”黨建治理品牌,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社區發展治理之路。具體舉措包括:
明確一個目標,圍繞“六在社區”目標——平安在社區、美麗在社區、歡樂在社區、關愛在社區、健康在社區、和諧在社區;搭建一個平臺,搭建社區的綜合服務平臺,為居民朋友提供良好服務;建立一個機制,建立“一戶三票”工作機制,即“需求票,方略票,效果票”;建立一套數據庫,建立“智慧社區”數據庫,如社區給轄區老年人發放智慧手環,隨時掌握他們的情況,遇事能“第一時間”掌握、處理。

同時,社區黨委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資源共用、共駐共建”的基本原則,以“六在社區”為統領,充分發揮社區力量,合理配置社區資源,紮實開展各項工作,不斷增強社區居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俗話説,“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劉正德就是站在這個高度認識帶頭人作用的。他認為一個帶頭人的工作氣質和風格影響整個班子運作,如今他的班子成員相互認可、相互理解、相互支援,他要做啥子工作,大家都“懂得起”。
“是部隊大熔爐的鍛鍊、淬煉,使我在做社區發展治理中受益匪淺,無論是2012年開始的精細化治理,還是2017年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特別是創新‘一戶三票’‘區域化黨建’等,都受到了極其重要的正面影響,我們創造的一些經驗被全區同行廣泛推廣。”
社區發展治理是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過去,鳳祥社區農貿市場,臟亂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居民怨聲載道,多年未能解決。針對這一“痛點”,2023年劉正德決定整治這一頑疾。
整治中,劉正德要求劃分銷售區域,商販、服務、管理人員分別著統一服裝,甚至苛刻到垃圾桶也要統一,軍人整齊劃一的作風充分顯現。整治後的市場,以科技改變生活,融入智慧手段,整個市場買賣實行可視化管理,商戶資訊隨時可查,市民在這裡得到的是均值等價服務。
劉正德表示,這不是簡單“作秀”,是方便買菜的市民到市場選購東西,更重要的是,發生矛盾和需要服務時,便於管理人員迅速知曉和解決問題。同時,在市場旁邊還設立了“讀書角”“便民點”等,便於市民朋友買菜後,可以在此休息閱讀、縫衣、修鞋等,這些細節讓人體會週到而溫馨。“在不同的階段,市民有不同的服務需求,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為此,我們的服務要隨之改變;服務要與時俱進,服務品質要不斷升級,因為服務永無止境!”劉正德並未就此滿足。

鳳祥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多村合建型村轉社區,它的特點是農民集中安置轉市民。目前有住戶4232戶、10000余人,且全是拆遷戶,包括優撫對象、殘疾人及涉毒、刑滿釋放人員等近500名特殊人員,治理起來難度不小。而面對這些,劉正德沒有畏懼退卻,而是迎難而上。
劉正德説:“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結合我們社區實際,實質就是使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轉變為市民,並快速融入到這個城市當中,雖然艱難,且伴有‘陣痛’,但必須去做,而且要做好。”“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這是劉正德解鎖社區發展治理問題的“密碼”和法寶。
為把鳳祥社區發展治理推向縱深,劉正德從11月15日起,每晚7點在轄區連續舉辦12場“居民主題教育壩壩會”,廣泛徵詢居民朋友意見和合理關切,逐一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滿足居民朋友“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目的只有一個:真正使社區變得更加美好!
在劉正德身上,人們看到兩個可貴的特質:第一,他遇事不急,拿老百姓的話説,“遇事不要慌,東西都在‘後備箱’!”第二,他膽大心細,傳承軍人優良作風,借用“李雲龍”的一句話,自己的部隊為啥能嗷嗷叫,是因為他有“亮劍精神”!
而劉正德,就有這種“亮劍精神”!
回望10年來的社區治理之路,劉正德的體會是:“首先是雷厲風行的軍人作風,對於工作,任何時候説做就做,説幹就幹,特別是認準的事,更要堅定去做!”對於“兵書記”劉正德和他創造的“鳳祥經驗”,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珍儒,在工作調研中給予高度肯定:劉正德是“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典型,值得學習,令人敬佩。”
“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通過10年艱苦奮鬥,劉正德書寫了亮麗的社區治理答卷:鳳祥社區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示範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四川省依法治理示範社區”“四川省誠信社區”和四川省“六無”平安村(社區)、成都市“雙強六好”基層示範黨組織、成都市百佳示範社區等國家級、省級、市級等榮譽40余項;先進經驗被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老年報、四川工人日報、成都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李龍)